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532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07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部分、环形带和多个拉伸辊。拉伸辊包括可倾斜的转向辊、滑动构件、具有最小直径的第一拉伸辊和具有直径中的最大直径的第二拉伸辊。相对于拉伸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拉伸辊与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短于带的宽度,第一拉伸辊与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一长度,第二拉伸辊与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二长度,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第一和第二拉伸辊的接触部分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位置彼此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带供给装置,所述带供给装置用于供给由多个拉伸辊拉伸的环形带。
技术介绍
通常,在电子照相型或者静电记录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带供给装置,所述带供给装置包括由多个拉伸辊拉伸的环形带。所述带用作供给构件,用于承载和供给调色剂图像或者承载和供给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作为用于承载和供给调色剂图像的供给构件,使用带状电子照相型感光构件(感光带)、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和类似构件,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用于承载以及供给调色剂图像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此外,作为用于承载以及供给在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的供给构件,使用用于承载和供给记录材料的供给构件(记录材料供给带),其中,调色剂图像被从感光构件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在这种带供给装置中,已知存在“带偏移”的问题,即,由于拉伸辊外径的准确性、相应的拉伸辊之间的相对对准的准确性等原因,在带的供给(行进)期间,带朝向拉伸辊中的任一拉伸辊的关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部分侧移动。已经提出(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14-130181)用于解决带偏移问题的手段为一种中心对准机构,所述中心对准机构构造成,利用相对便宜的构造实现转向辊的转向,在所述相对便宜的构造中,不需要诸如传感器或者致动器的电气零件。在这种机构中,将用于通过滑动构件使得转向带摆动(倾斜)的力施加到转向辊,从而实施带的中心对准(相对于横向方向调节带供给位置),所述滑动构件能够在相对于带的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中的每一个端部部分处相对于移动带的内周表面滑动。然而,在促进延长带的使用寿命或者削减带的成本的情况中,在一些情况中出现以下问题。例如,在如上所述地通过带的横向端部部分和滑动构件之间的滑动来实施带的中心对准的构造的情况中,负荷施加在带的横向端部部分上。另外,事实证明,根据拉伸辊的关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部分的布置,在一些情况中负荷集中在带的横向端部部分处(应力集中)。这在相应拉伸辊的端部(部分)位置对准的情况中尤为显著。这种应力集中导致带在增加带的重复使用量时的一些情况中出现疲劳失效(破裂)并且在促使使用寿命延长时出现问题。此外,在将带的厚度制成较薄以便削减带的成本等的情况中,带的刚性降低并且因此导致在一些情况中更早地出现上述疲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减轻在包括由多个拉伸辊拉伸的环形带的构造中在环形带的横向端部部分处的负荷集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带,所述环形带设置成与所述成像部分相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成像部分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环形带上;和多个拉伸辊,所述多个拉伸辊构造成拉伸所述带;所述拉伸辊包括:可倾斜的转向辊,所述可倾斜的转向辊构造成调节所述带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位置;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不能旋转地设置在毗邻所述拉伸辊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的位置处,所述滑动构件能够与所述转向辊一起倾斜并且能够相对于带的内表面滑动;第一拉伸辊,所述第一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小;第二拉伸辊,所述第二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大,其中,相对于所述拉伸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所述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短于所述带的宽度,所述第一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拉伸辊和所述第二拉伸辊的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位置彼此不同。从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2中,分图(a)和(b)是中间转印带单元的透视图;图3是自动带中心对准机构部分的透视图;图4是端部部分处的自动带中心对准机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在图5中,分图(a)和(b)是用于图示自动带中心对准机构部分的操作原理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图解拉伸辊之间的宽度和直径关系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实施例1】1、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操作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示意性截面图。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是串联型多功能机器,所述串联型多功能机器能够使用电子照相型形成全彩图像并且采用中间转印类型。多功能机器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成像设备100包括作为多个成像部分(站)的四个成像部分(站)PY、PM、PC和PK,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洋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四个成像部分PY、PM、PC和PK沿着后述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方向设置和布置。顺便提及,对于在相应成像部分PY、PM、PC和PK中具有相同或者对应构造的元件,将省略用于针对相关颜色表示元件的后缀Y、M、C和K,并且在一些情况中将共同描述这些元件。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包括如下文所述的感光鼓11、充电辊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初次转印辊15和鼓清洁装置16构成每个成像部分P。成像设备100包括作为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所述感光鼓11是鼓状(圆筒状)感光构件(电子照相型感光构件)。在图1中沿着箭头R1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11。由充电辊12将旋转感光鼓11的表面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本实施例中为负)和预定电势,所述充电辊12是作为充电器件的辊状充电构件。作为曝光器件的曝光装置(激光扫描仪)13使得感光鼓11的均匀带电表面扫描曝光于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结果,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由作为显影器件的显影装置14利用调色剂使得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可视化)。结果,利用调色剂可视化的可视化图像(即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感光鼓11的曝光部分(在该曝光部分处,电势的绝对值在感光鼓表面均匀充电之后因曝光而降低)上沉积有被充电至与感光鼓11的充电极性(在这个实施例中为负)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反向显影)。在该显影装置14中,混合有调色剂(非磁性调色剂颗粒)和载体(磁性载体颗粒)的双组份显影剂承载在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上并且被供给到与感光鼓11对向的部分(显影部分)。然后,根据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套筒将双组份显影剂的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1。作为带供给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20被设置成与相应成像部分的相应感光鼓11相对。中间转印带单元20包括中间转印带1,所述中间转印带1是由作为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环形带构成的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1围绕作为多个拉伸辊的驱动辊2、转向辊3、惰辊4和上游二次转印辊(在下文中称作上游辊)5延伸并且由这些拉伸辊利用预定张力拉伸。通过驱动辊2沿着图1中的R3方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驱动而使得中间转印带1沿着图1中的R2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和移动)。在中间转印带1的内周表面侧中,对应于感光鼓11设置初次转印辊15,所述初次转印辊15是作为初次转印器件的辊状初次转印构件。初次转印辊15中的每一个初次转印辊朝向相关的感光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成像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带,所述环形带设置成与所述成像部分相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成像部分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环形带上;和多个拉伸辊,所述多个拉伸辊构造成拉伸所述带;所述拉伸辊包括:可倾斜的转向辊,所述可倾斜的转向辊构造成调节所述带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位置;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不能旋转地设置在毗邻所述拉伸辊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的位置处,所述滑动构件能够与所述转向辊一起倾斜并且能够相对于带的内表面滑动;第一拉伸辊,所述第一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小;第二拉伸辊,所述第二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大,其中,相对于所述拉伸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所述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短于所述带的宽度,所述第一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拉伸辊和所述第二拉伸辊的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位置彼此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5 JP 2016-0628311.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带,所述环形带设置成与所述成像部分相对并且形成在所述成像部分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环形带上;和多个拉伸辊,所述多个拉伸辊构造成拉伸所述带;所述拉伸辊包括:可倾斜的转向辊,所述可倾斜的转向辊构造成调节所述带的相对于横向方向的位置;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不能旋转地设置在毗邻所述拉伸辊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的位置处,所述滑动构件能够与所述转向辊一起倾斜并且能够相对于带的内表面滑动;第一拉伸辊,所述第一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小;第二拉伸辊,所述第二拉伸辊的直径在不包括所述转向辊的所述拉伸辊的直径中最大,其中,相对于所述拉伸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所述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短于所述带的宽度,所述第一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一长度,所述第二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长度是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拉伸辊和所述第二拉伸辊的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部位置彼此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拉伸辊是这样的辊,所述辊相对于所述带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的上游和所述转向辊的下游,并且其中,在所述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中,所述第一拉伸辊与所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长度最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拉伸辊还包括第三拉伸辊,所述第三拉伸辊相对于所述带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的上游和所述第二拉伸辊的下游,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崇夫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