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计怀安专利>正文

祛湿醒脾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713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8:38
中医中药古方是中国中医药领域《实用中医学》,由成都中医学院于一九七七年五月编写组编写,该书270页《藿朴夏苓汤》加减加入桂枝、苍术组成发明专利技术为《祛湿醒脾丸》,治疗各型慢性肝炎,疗效显著提高。实用型做成传统的水泛丸,使古老的中医中药类似现代药物服用,使人们一看药名及主治范围就心领神会地知其名便知其功效及用途,治疗范围,更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属中国中医防病治病领域,古方今用,节约有限资源,绿色环保,便于携带,服用方便快捷,饮水即可服用,不用烦琐的熬煎,疗效可靠,造福人类,使各种肝炎恢复健康,可用现代检验报告为依据。

Qushi spleen pill

Chinese medicine is a practical Chinese ancient Chines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in 1977 May by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ed by the group to prepare the book, the 270 page \huopuxialing Decoction\ and added, \for the invention consisting of Guizhi Atractylodes pill\ Qushi Xingpi,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chronic hepatiti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 practical water p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oldest similar to modern drugs, so that people see the name of the drug and indications range understandingly known by its functions and uses, the treatment scope is more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s China Chines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is ancient, save the limited resources,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venient carrying, convenient use, water can be taken without cumbersome torture,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liable, the benefit of mankind, to make all kinds of hepatitis recovered by modern basis of the survey re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祛湿醒脾丸一、
关键词:中国中药、古方创新、人类健康中医中药防病治病在人类健康生存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方剂的形成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辨食物及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发现一些植物花、果、根皮,与某些动物的皮肉、骨骼或脏器可以治病,因而产生出矿物、植物、动物的皮肉药品的知识。最初,只是使用单味药。经过许多年代的医疗实践,认识到几味药配合起来治病的效果更好,于是逐渐形成了方剂,如1973年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记载了治疗52种病的医方,再如2015年12月6日中国日报所刊中国屠呦呦赴瑞典以青蒿素获诺奖,青蒿素攻克死亡率极高的疟疾做出伟大的贡献。二、
技术介绍
方源来自一九七七年五月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组编写《实用中医学》一书207页及京城名之一施今墨对药186页上,苍术与桂枝(吕景山所撰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第四版2013年4月4版5次印刷)。本人在50多年的临床经验证运用,《藿朴夏芩汤》,根据病情所需灵活加入温阳通脉的桂枝、苍术,疗效出奇的好(有化验报告为据),临床见了许多治疗罔效的医案病例,经本人上方均转危为安。出于同情患者及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造福人类的目地出发,这就是本人的思想动机,以上两书的方子就是
技术介绍
。本着继承前人,总结吸取在临床治疗中的失误的教训,站在历史的高度,撷取当代科学理论与成果,对其中每一味中药进行药物分析提炼、升华、加减使其理论,效验体系沿着科学轨道顺利前行,让天下所有慢性肝炎患者不恶化到肝硬纤维化,肝癌肝腹水而死亡……(案例另设篇章)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一)祛湿醒脾丸一、方源:中国中医《实用中医学》,该书于1977年5月由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组所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77年12月第一版1978年6月第一次印刷),《藿朴夏苓汤》在该书270页上,桂枝配苍术方源来自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4月第四版第5次印刷,吕景山著《施今墨对药》186页上。二、药物组成:藿香、厚朴、姜半夏、茯苓、石菖蒲、黄芩、桂枝、苍术、茵陈九味药组成。三、功效:芳香化浊、祛除所困三焦之湿。四、主治:站着想坐,坐着想躺,昏昏欲睡,四肢酸软,知饥不食,脘腹胀满,渴而不饮,身热不扬,各种慢性肝炎,舌苔滑腻等。五、禁忌事项:肥肉、蛋类、奶类、酒及冷饮食品。六、药理研究:1、藿香,异名川藿香,苏藿香……《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药典》)下册3827页。基源: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原植物藿香……成分:含挥发成分,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酸占80%以上。并含茴香脑、茴香醛、柠檬烯……等等。药理:1、抗菌作用。2、抗螺旋体作用。3、抗病毒作用,有杀死钩瑞螺旋体作用。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治夏季感冒,寒热头痛,脘痛痞闷,呕吐泻泄,化痰止咳……2、厚朴,异名厚皮,川朴,紫油朴等。基源: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和庐山厚朴的树皮根皮枝皮。原植物落叶乔木……成分:厚朴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和厚朴新酚,甲基厚朴酚……等等药理:1、肌肉松驰作用……。2、抗溃疡作用。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抗肿瘤作用。5、抗凝作用……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行气导滞、燥湿、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药典》下册2282-2286页。3、姜半夏,异名水玉、地文、守田等。基源: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块茎。成分:块茎含挥发油;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及丁基乙烯基醚……等等。药理:1、镇吐及催吐作用;2、镇咳和祛湿作用;3、抗肿瘤作用(抗癌作用);4、抗生育及早孕作用;5、抗心律失常作用……姜半夏是姜汤或姜汁浸润,再炒干即成。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及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疸肿毒。宜忌: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症及燥痰者,孕妇慎用。《药典》上册1071-1074页。4、茯苓,异名茯莬、松腴、不死面包、松薯等基源:为多孔菌科卧孔属真菌茯苓的菌核。成分:菌核含多种成分:1、三萜类:茯苓酸、羟基齿孔酸……去氢茯苓酸甲脂……等等。药理:1、利尿作用。2、对消化系统功能影响。3、抗肿瘤作用。4、免疫增强作用……药性: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功能主治:利尿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泻泄,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药典》下册2152-2155页。5、菌陈:异名马先,茵蒿,绵茵陈等。基源:为菊科蒿属植物猪毛蒿或菌陈蒿地上部分,春摘采去根幼苗,称绵茵陈。成分:1、猪毛蒿全草含挥发油,以单萜为主(80.74%),主要成分有丁香油酚,丁香油酚戊酸脂……等等。药理:1、利胆作用。2保肝作用,对心血管作用。3、解热镇痛消炎作用。4、抗病毒作用及细胞保护作用。5、量大有致惊厥毒副作用。药性:微苦微温微寒。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胆,小便不利,湿疮瘙痒。《药典》下册2144-2147页。6、黄芩,异名腐肠,子芩,条芩、枯芩等。基源: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成分:1、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酮……2、黄芩素,黄芩苷,三羟基-6-甲氧黄烷酮……等。药理:1、抗微生物作用。(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2、抗病毒作用,降低血压和利尿作用。3抗血小板凝聚作用。4、抗肿瘤作用(抗癌作用)等。7、桂枝:异名柳桂。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嫩枝。成分:含挥发油、桂皮醛、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等。药理:1、抗菌抗病毒;2、解热镇痛作用;3、镇静抗惊厥作用;4、抗炎作用;5、对血管血液作用……。药性:辛,甘、温。归膀胱、心、肺经。主治功能:散寒解表,温经通阳。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痺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癓瘕结块,胸痺、心悸、痰饮、小便不利。《药典》下册2521-2524页。8、苍术基源: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的根茎。成分:根含挥发油蒈烯、桥亚(基荼:丁香烯,芹子二烯酮苍术酮……等)。药理:1、对消化系统作用,对肝脏的影响,能促进肝蛋白的合成。2、降糖作用。3、抗缺氧作用。4、抗心律失常;5、抗病毒作用。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胸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症夹湿,头身重痛,痺症湿胜,肢节酸痛重着,痿躄、夜盲等。《药典》1482-1486页。四、具体实施方式一、药物组成:藿香、厚朴、姜半夏、茯苓、茵陈、石菖蒲、黄芩、桂枝、苍术共计九味组成。二、阴黄(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是高发区,以身目发黄,颜色晦暗,黄如烟熏,精神倦怠,脘痞腹胀,不思饮食,小便黄,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湿从寒化,郁滞中焦,湿为阴邪故其黄色如烟熏,湿困中焦,脾阳不振,湿浊不化,故脘痞胀满,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大便不实。湿未化热,故舌苔白而腻,脉沉迟。此为阴黄(慢性肝炎)病因所在。中医中药紧紧扣住:湿邪粘滞,病则缠绵,多有反复不易根除,迁延难愈的特性。抓住湿从寒化祛湿除湿,阴邪必用火祛克及除湿为治疗大法。中医中药有奇独到之处。凡是祛湿利水的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方源来自一九七七年五月成都中医学院编写《实用中医学》270页。药物组成:藿香、厚朴、姜半夏、茯苓、茵陈、石菖蒲、黄芩、苍术、桂枝。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桂枝、苍术改进后有效95%以上,同时降低半夏的毒副作用。在中医学乙肝(各种慢性型),在中医学中称为阴黄,湿为阴邪,祛除湿、阴邪无法附体而达到康复原理所在。专利技术技术特征:此为内服制剂,选用无霉变虫蛀之优质地道中药材,按规定配方比例数据组方后进入第一道工序,第一道工序进入烘燥机由60℃逐步升至100℃,干燥处理出机后待冷却后,进入第二道工序粗粉碎,第三道工序是细粉碎,第四道工序为破壁(超细粉碎)原料待用。100Kg原料需配入2.5Kg食用面粉为辅料,辅料用30℃‑40℃食用洁净水煮沸,加入所浸面粉搅拌成清流状浆糊,再加入药原料搅拌成馒头未蒸之状态后,进入制丸机制成圆状颗粒,再进入烘燥机干燥清毒,装瓶密封。放射消毒后即成内服成品《祛湿醒脾丸》。功能:芳香化浊,祛除所困三焦之湿。主治:站着想坐,坐着想躺,昏昏欲睡,四肢酸软,知饥不食,脘腹胀满,渴不欲饮,身热不扬,各种阴黄(慢性肝炎),舌苔滑腻,面容晦暗之阴黄。特别说明:传统的中国中医药物,是绿色环保的天然的,用好了无毒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肝炎为阴黄,甲肝为阳黄,阴黄的致病因素是湿邪作崇,祛除湿邪后,乙肝病毒就无法滋生繁殖,无法蕴聚于肝脏,疫毒就无法藏身,肝脏得以康复:中药是多成份的、多耙点、多效应作用,优于西药激素药物,中医中药是整体疗法,辩证施治。...

【技术特征摘要】
1.方源来自一九七七年五月成都中医学院编写《实用中医学》270页。药物组成:藿香、厚朴、姜半夏、茯苓、茵陈、石菖蒲、黄芩、苍术、桂枝。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桂枝、苍术改进后有效95%以上,同时降低半夏的毒副作用。在中医学乙肝(各种慢性型),在中医学中称为阴黄,湿为阴邪,祛除湿、阴邪无法附体而达到康复原理所在。发明技术特征:此为内服制剂,选用无霉变虫蛀之优质地道中药材,按规定配方比例数据组方后进入第一道工序,第一道工序进入烘燥机由60℃逐步升至100℃,干燥处理出机后待冷却后,进入第二道工序粗粉碎,第三道工序是细粉碎,第四道工序为破壁(超细粉碎)原料待用。100Kg原料需配入2.5Kg食用面粉为辅料,辅料用30℃-40℃食用洁净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怀安
申请(专利权)人:计怀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