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65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机板模块,适于供一第一扩充卡与一第二扩充卡插置。主机板模块包括一主机板、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主机板包括相对的一正面、一背面、配置在正面的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配置在背面上对应于第一固定端部处的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第一连接器配置在主机板的正面。第二连接器配置在主机板的背面上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处,其中第一扩充卡与第二扩充卡分别适于插置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上且分别固定至第一固定端部及第二固定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机板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主机板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正面与背面均具有连接器的主机板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主机板上会配置有相当多个且多种的连接器,以提供更多的功能。以在主机板上设置M.2连接器为例,主机板上除了要配置M.2连接器之外,还要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用来固定扩充卡的铜柱,以使扩充卡的一端在插入主机板上的M.2连接器之后,另一端能通过锁固的方式固定在主机板的铜柱上,而增加扩充卡的稳固性。也就是说,若要在主机板上配置M.2连接器,主机板上除了要让出空间给M.2连接器之外,还要留空间给用来固定扩充卡的铜柱。若此主机板需配置不只一个M.2连接器,主机板上需要让出更多空间来放置多个M.2连接器之外以及这些M.2连接器所对应的这些铜柱。为了在主机板上能够配置这些元件,其中一个方法是增加主机板的尺寸,来争取更多的空间供这些元件容置。然而,由于主机板的尺寸会受到机壳的限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可能会使主机板需要舍去其他的元件,而影响主机板的功能。因此,如何能够在有限尺寸的主机板上设置更多的元件,便是相当值得探讨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机板模块,其可配置更多的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主机板模块,适于供一第一扩充卡与一第二扩充卡插置。主机板模块包括一主机板、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主机板包括相对的一正面、一背面、配置在正面的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配置在背面上对应于第一固定端部处的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第一连接器配置在主机板的正面。第二连接器配置在主机板的背面上对应于第一连接器处,其中第一扩充卡与第二扩充卡分别适于插置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上且分别固定至第一固定端部及第二固定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包括至少一固定柱,各固定柱贯穿主机板,且第一固定端部及第二固定端部位在固定柱的相对两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端部,在这些第一固定端部中,距离第一连接器最远的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正面的高度大于其他的这些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正面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包括多个第一固定端部,这些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正面的高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模块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各第一支撑件包括一第一内螺纹与一第一外螺纹,各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外螺纹固定于第一固定端部或第二固定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模块更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各第二支撑件包括一第二内螺纹与一第二外螺纹,各第二支撑件通过第二外螺纹固定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的第一内螺纹,以将第一扩充卡夹置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模块更包括一第三连接器,叠置在第一连接器上,一第三扩充卡适于插置在第三连接器上且固定于第一固定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板模块更包括一第三连接器,配置在主机板的正面上且与第一连接器错开,一第三扩充卡适于插置在第三连接器上且固定于第一固定端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正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连接器的插槽与正面之间的距离,且各第二固定端部凸出于正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器的插槽与正面之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别是M.2连接器、NGFF连接器或是miniPCI-E连接器。基于上述,由于主机板上的部分的连接器会需要与用来固定扩充卡的固定结构搭配(例如主机板若有配置M.2连接器,也需在特定位置上配置固定扩充卡的铜柱),若主机板需配置多个此类连接器,因为主机板的尺寸有限,可能会使主机板需要舍去其他的元件,而影响主机板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主机板模块除了在主机板的正面上配置第一连接器及与第一连接器搭配的第一固定端部之外,特别在主机板的背面上对应的位置配置了第二连接器及与第二连接器搭配的第二固定端部。第一固定端部与第二固定端部例如是形成在位于贯穿主机板的固定柱的两端,通过将第一固定端部与第二固定端部共用主机板的同一个位置的设计,可使第二固定端部不额外占用到主机板的空间,第二连接器也不会占用到主机板的正面,主机板的正面便能让出更多空间给其他元件。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第一扩充卡20:第二扩充卡30:第三扩充卡100、100a、100b、100c:主机板模块110:主机板112:正面114:背面116、116a:固定柱117、117a:第一固定端部118:第二固定端部120:第一连接器130:第二连接器140、140c:第一支撑件142:第一内螺纹144:第一外螺纹150:第二支撑件152:第二内螺纹154:第二外螺纹160、160c:第三连接器170: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由于主机板上的部分的连接器会需要与用来固定扩充卡的固定结构搭配(例如主机板若有配置M.2连接器,也需在特定位置上配置固定扩充卡的铜柱,以使扩充卡的一端在插入主机板上的M.2连接器之后,扩充卡的另一端能通过锁固的方式固定在铜柱上,而增加扩充卡的稳固性),若主机板需配置多个此类连接器,因为主机板的尺寸有限,可能会使主机板需要舍去其他的元件,而影响主机板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下面的多种主机板模块,其分别可以用较节省主机板空间的方式配置多个此类连接器,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主机板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主机板模块100包括一主机板110、一第一连接器120及一第二连接器130。主机板110包括相对的一正面112与一背面114、配置在正面112的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117及配置在背面114上对应于第一固定端部117处的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118。第一连接器120位在主机板110的正面112。第二连接器130位在主机板110的背面114上对应于第一连接器120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30是同一种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30的线路可以是独立的或是彼此连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30分别以M.2连接器为例,本实施例的主机板模块100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二连接器130分别配置在主机板110的正面112与背面114,且第一固定端部117与第二固定端部118配置在主机板110的正面112与背面114上对应的位置,而让第一固定端部117与第二固定端部118能够共用主机板110的同一个位置。换句话说,相较于现有的主机板的正面上设有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个M.2连接器以及多个用来固定扩充卡的铜柱,本实施例的主机板模块100将第二连接器130与第二固定端部118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器120与第一固定端部117投影(对主机板110的正面112或是背面114的投影)重合的位置,而让出了主机板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主机板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机板模块,适于供一第一扩充卡与一第二扩充卡插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模块包括:一主机板,包括相对的一正面、一背面、配置在该正面的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配置在该背面上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处的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主机板的该正面;以及一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主机板的该背面上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处,其中该第一扩充卡与该第二扩充卡分别适于插置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上且分别固定至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该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板模块,适于供一第一扩充卡与一第二扩充卡插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模块包括:一主机板,包括相对的一正面、一背面、配置在该正面的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配置在该背面上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处的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主机板的该正面;以及一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主机板的该背面上对应于该第一连接器处,其中该第一扩充卡与该第二扩充卡分别适于插置在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上且分别固定至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端部及该至少一第二固定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包括至少一固定柱,各该固定柱贯穿该主机板,且该第一固定端部及该第二固定端部位在该固定柱的相对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包括多个该第一固定端部,在该些第一固定端部中,距离该第一连接器最远的该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该正面的高度大于其他的该些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该正面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机板包括多个该第一固定端部,该些第一固定端部凸出于该正面的高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各该第一支撑件包括一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勋孙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