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210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0‑80℃,保温30min;(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板材,不仅力学性能优异,而且几乎无气味,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具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实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这些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是装修中优中之选,但由于此类板材造价高,施工工艺要求高,并且原料比较难得,用实木板制作出来的家具,价格比较昂贵,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造板在家具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市售普通的人造板,普遍存在着强度不高,力学性能较差,并且人造板中所用的粘结剂过多,导致复合板材的气味过大,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30-40份、木香6-9份、槟榔壳10-15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1-18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9-13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1-16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4-8份、乙撑硫脲7-12份、无水乙醇60-80份、水150-20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0-80℃,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5-8份、二丁硫脲10-15份、硅烷偶联剂NXH-13211-14份、三聚磷酸钾13-16份;(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具体地,上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0-17:40。具体地,上述添加剂的添加的质量与造粒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80-100。具体地,上述步骤(4)中混合物加热的温度为170-200℃,保温的时间为1.5-2小时,成型的压力为1.3-1.5MPa。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板材,不仅力学性能优异,而且几乎无气味,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其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纤维,纤维素含量较高,灰度较大,说明了其不仅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与树脂的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可有效的提升复合板材的各项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化液,可有效的改善植物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提高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粘接,促进纤维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最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活化液,不会与植物纤维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使得木香保留原有的香味,提升复合板材的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添加剂,纳米氧化锌、二丁硫脲协同作用后,可提升植物纤维的耐紫外线能力,并且其可以有效的提升复合板材的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硅烷偶联剂NXH-132、三聚磷酸钾协同作用后,可有效的加强植物纤维与树脂材料之间的粘结力,可有效的防止板材表面出现裂纹、气孔等现象,极大地提升了复合板材的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厂家的条件作进一步调整,未说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条件。实施例1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30份、木香6份、槟榔壳10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1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9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1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4份、乙撑硫脲7份、无水乙醇60份、水15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0℃,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5份、二丁硫脲10份、硅烷偶联剂NXH-13211份、三聚磷酸钾13份;(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具体地,上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树脂。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0:40。具体地,上述添加剂的添加的质量与造粒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80。具体地,上述步骤(4)中混合物加热的温度为170℃,保温的时间为1.5小时,成型的压力为1.3MPa。实施例2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35份、木香7份、槟榔壳13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5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11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5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6份、乙撑硫脲10份、无水乙醇70份、水17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5℃,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7份、二丁硫脲13份、硅烷偶联剂NXH-13212份、三聚磷酸钾15份;(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具体地,上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树脂。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3:40。具体地,上述添加剂的添加的质量与造粒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90。具体地,上述步骤(4)中混合物加热的温度为190℃,保温的时间为1.7小时,成型的压力为1.4MPa。实施例3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40份、木香9份、槟榔壳15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8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13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6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8份、乙撑硫脲12份、无水乙醇80份、水20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80℃,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8份、二丁硫脲15份、硅烷偶联剂NXH-13214份、三聚磷酸钾16份;(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具体地,上述热塑性树脂为聚苯乙烯。具体地,上述步骤(3)中,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7:40。具体地,上述添加剂的添加的质量与造粒后热塑性树脂的质量比为1:100。具体地,上述步骤(4)中混合物加热的温度为200℃,保温的时间为2小时,成型的压力为1.5MPa。对比例1步骤(2)中的活化液为体积分数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对比例2步骤(3)中的添加剂不含有硅烷偶联剂NXH-132、三聚磷酸钾成分,其余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分别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制得复合板材,然后对其进行各项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项目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冲击韧性(KJ/m2)有无刺激性气味实施例118.51.715.8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30‑40份、木香6‑9份、槟榔壳10‑15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1‑18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9‑13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1‑16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4‑8份、乙撑硫脲7‑12份、无水乙醇60‑80份、水150‑20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0‑80℃,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5‑8份、二丁硫脲10‑15份、硅烷偶联剂NXH‑132 11‑14份、三聚磷酸钾13‑16份;(4)将预热后的混合物加热、压制制得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家具用复合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热塑性树脂挤出造粒后备用;(2)将植物纤维粉碎后,采用活化液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活化后的植物纤维,其中植物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大豆秸秆30-40份、木香6-9份、槟榔壳10-15份,其中活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甲基丙烯磺酸钠11-18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9-13份、氯甲酸二甘醇酯11-16份、戊基环己基苯甲酸4-8份、乙撑硫脲7-12份、无水乙醇60-80份、水150-200份;(3)将植物纤维与造粒后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向其中加入添加剂,将混合物预热至70-80℃,保温30min,其中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纳米氧化锌5-8份、二丁硫脲10-15份、硅烷偶联剂NXH-13211-14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迎楼宋运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润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