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1636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并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和高效环保的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连接阀、气液过滤芯和中转罐体,所述气液过滤芯适配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内,所述气液过滤芯和所述中转罐体均与所述连接阀相连接,所述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气液过滤芯相连通,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罐体相连通,所述中转罐体与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二排液阀门相连接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锂电池特别是铝壳动力电池在负压化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带电解液的气体,此种带电解液的气体外泄会污染环境、腐蚀负压源零件,必须吸取处理掉。现有的处理带电解液的气体的气液分离器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负压管道1a将带电解液的气体注入到储液罐2a的进气口3a中,利用储液罐2a的高低位使液状的电解液收集于储液罐2a内,最后去掉电解液后的气体从出气口4a中流出。但此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很多气化的电解液无法收集于罐内,会始终随着负压气流一起流动,继而进入真空泵内,腐蚀真空泵及管道,污染环境;另外,当储液罐2a内存储电解液过多而没有及时排出电解液时,会导致排液阀门5a被堵塞,使储液罐2a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和高效环保的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门,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连接阀、气液过滤芯和中转罐体,所述气液过滤芯适配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内,所述气液过滤芯和所述中转罐体均与所述连接阀相连接,所述连接阀的一端与所述气液过滤芯相连通,所述连接阀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罐体相连通,所述中转罐体与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二排液阀门相连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气液过滤芯包括滤芯主体和套设在所述滤芯主体上的三层滤网,三层所述滤网间隔设置,每层所述滤网上均均匀设置有若干气孔,三层所述滤网的气孔错位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阀包括连接阀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阀主体的左右两端的进气接头与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和所述出气接头均通过直通接头与所述连接阀相连接,所述气液过滤芯和所述中转罐体均连接在所述连接阀的下端,所述进气接头与所述气液过滤芯相连通,所述出气接头与所述中转罐体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气液过滤芯与所述连接阀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气液过滤芯的底部与所述中转罐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罐体与所述连接阀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中转罐体与所述密封垫之间通过螺丝相连接。进一步地,位于内层和中层的所述滤网上的气孔均比位于外层的所述滤网上的气孔孔径小。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排液阀门相配合的对接口,所述储液罐的上端还设置有泄压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液阀门、所述第二排液阀门和所述泄压阀门均为球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阀将带电解液的气体引入到气液过滤芯中,由于气流冲撞过气液过滤芯上的滤网使得液状电解液被滤网拦截而达到气液分离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带电解液的气体进行完全气液分离,使得经本专利技术过滤后的气体中不带电解液,从而解决了电解液外泄污染环境、腐蚀负压源零件的问题,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中,电解液从中转罐体中暂时存放,再利用储液罐进行回收收集,可以起到回收电解液的目的,另外,将储液罐与中转罐体设置成彼此独立的形式,使得储液罐可以随时拆走进行处理电解液的工作,而不影响中转罐体中气液过滤芯对电解液的气液分离的进行,保证本专利技术的运行高效性和合理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包括连接阀2、气液过滤芯3和中转罐体4和储液罐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阀2包括连接阀主体2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阀主体21的左右两端的进气接头22与出气接头23,所述进气接头22和所述出气接头23均通过直通接头24与所述连接阀2相连接,所述进气接头22和所述出气接头23均与外部用于负压管道相连接,由电池的化成作用而形成的带电解液的气体即在负压管道内流动;另外,所述气液过滤芯3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4内,所述气液过滤芯3和所述中转罐体4的大体外型均为圆柱型,当所述气液过滤芯3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4的中部时,所述中转罐体4的内壁与所述气液过滤芯3之间存在间隙,而所述气液过滤芯3和所述中转罐体4均与所述连接阀2的底部相密闭连接,所述连接阀2中设置有进气槽供所述进气接头22与所述气液过滤芯3相连通,所述连接阀2中设置有出气槽供所述出气接头23与所述中转罐体4相连通;所述进气接头22将气体直接送至所述气液过滤芯3中,气体经过所述气液过滤芯3过滤后发生气液分离,然后气体流向所述气液过滤芯3与所述中转罐体4之间的间隙中,气体再向上从所述出气接头23排出,另一方面,被分离出来的电解液则暂时储存在所述中转罐体4的底部,所述中转罐体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液的第二排液阀门41,电解液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排液阀门41输送到所述储液罐1中被所述储液罐1储存收集;所述连接阀2为现有的气阀,可以起到引导气体流向的作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液过滤芯3包括滤芯主体31和套设在所述滤芯主体31上的三层滤网32,所述滤网32具有弹性,依靠所述滤网32的弹性使得三层所述滤网32张紧有致、间隔设置,每层所述滤网32上均均匀设置有若干气孔33,三层所述滤网32的气孔33错位分布。所述滤芯主体31可以为所述滤网32起到支撑和依附的作用;所述滤网32上设置气孔,且三层所述滤网32的气孔33错位分布,故而当带电解液的气体流经所述滤网32上的气孔33时,由于惯性,气体会撞到所述滤网32的网壁上从而使得电解液被拦截在所述滤网32上,最终可以使电解液顺着气孔33滴落到所述中转罐体4的底部,从而达到分离气液的目的;其中,设置将所述滤网32设置为三层和将三层所述滤网32上的气孔33错位设置的目的均为保证气体可以充分地在所述滤网32的作用下发生气液分离现象,保证气液分离彻底从而防止环境污染和零件腐蚀,体现出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环保的特点。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液过滤芯3与所述连接阀2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5。所述O型密封圈5为现有技术,设置所述O型密封圈5的目的是保证所述气液过滤芯3与所述连接阀2之间连接的密闭性,防止带电解液的气体从缝隙中跑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进行气液分离时,所述中转罐体4内处于负压状态,故而需要保证气密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液过滤芯3的底部与所述中转罐体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6。设置所述弹簧6可以使得所述气液过滤芯3在所述弹簧6的上推作用下与所述连接阀2的连接更紧密,提高所述气液过滤芯3与所述连接阀2之间的密闭效果。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转罐体4与所述连接阀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7,所述中转罐体4与所述密封垫7之间通过螺丝8相连接。所述密封垫7为耐电解液腐蚀的材料构成,设置所述密封垫7和将所述密封垫7用螺丝紧固到所述中转罐体4上均是为了增强所述中转罐体4和所述连接阀2之间的密闭性,防止气体外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进行气液分离时,所述中转罐体4内处于负压状态,故而需要保证气密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位于内层和中层的所述滤网32上的气孔33均比位于外层的所述滤网32上的气孔33孔径小。因为所述滤网32的前两层与气体接触的网壁起到了气液分离的关键作用,将它们的气孔33的孔径做小可以保证气液分离更充分地进行。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转罐体4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二排液阀门41相连接配合,所述储液罐1的作用是回收收集电解液,所述储液罐1为PC料(聚碳酸酯)注塑而成,所述储液罐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包括储液罐(1),所述储液罐(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网壁式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连接阀(2)、气液过滤芯(3)和中转罐体(4),所述气液过滤芯(3)适配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4)内,所述气液过滤芯(3)和所述中转罐体(4)均与所述连接阀(2)相连接,所述连接阀(2)的一端与所述气液过滤芯(3)相连通,所述连接阀(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罐体(4)相连通,所述中转罐体(4)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二排液阀门(41)相连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包括储液罐(1),所述储液罐(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排液阀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网壁式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连接阀(2)、气液过滤芯(3)和中转罐体(4),所述气液过滤芯(3)适配设置在所述中转罐体(4)内,所述气液过滤芯(3)和所述中转罐体(4)均与所述连接阀(2)相连接,所述连接阀(2)的一端与所述气液过滤芯(3)相连通,所述连接阀(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转罐体(4)相连通,所述中转罐体(4)与所述储液罐(1)通过第二排液阀门(41)相连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过滤芯(3)包括滤芯主体(31)和套设在所述滤芯主体(31)上的三层滤网(32),三层所述滤网(32)间隔设置,每层所述滤网(32)上均均匀设置有若干气孔(33),三层所述滤网(32)的气孔(33)错位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型电解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阀(2)包括连接阀主体(2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阀主体(21)的左右两端的进气接头(22)与出气接头(23),所述进气接头(22)和所述出气接头(23)均通过直通接头(24)与所述连接阀(2)相连接,所述气液过滤芯(3)和所述中转罐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富邱立国管国波李永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