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127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2)、整地;(3)、养殖田建设;(4)、暂养田建设;(5)、准备秧苗;(6)、移栽定植;(7)、泥鳅苗养殖;(8)、田间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泥鳅和茭白共生,生态环保,操作简单,可扩大泥鳅的养殖规模,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

A set of Jiaobai fields raising catfish bree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t of support of Jiaobai fields of loach breeding metho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2); preparation; (3), aquaculture field construction; (4), foster the construction field; (5) to (6, seedling;), transplanting colonization; (7), loach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field management; (8).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loach and Zizania symbiosi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mple operation, can expand the loach breeding scal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ach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的繁殖率高、病害少、适应力强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天然资源日益破坏,天然产量不断下降,发展泥鳅集约化养殖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探索出了一些养殖方法如小水泥池、网箱养殖,这些养殖方法虽然提高了泥鳅的产出量,但因投入较高、管理技术难度大,也不生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实现泥鳅和茭白共生,生态环保,操作简单,可扩大泥鳅的养殖规模,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淤泥层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田块作为茭白田;(2)、整地用旋耕机翻耕20~30cm,每亩施入100~150kg土壤处理剂,曝晒2~3天,然后每亩施入200~300kg底肥,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3)、养殖田建设在茭白田四周起主梗形成养殖田,主梗高度为0.8~1.6m,养殖田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养殖田内开挖相互平行的田埂,并在相邻田埂之间形成行沟,在行沟中铺设隔离网,隔离网四周高出田埂;(4)、暂养田建设在养殖田靠近进水口处建设暂养田,暂养田池面比养殖田高出6~8cm,养殖田与暂养田之间用可拆除的20~50目筛绢网布隔开;(5)、准备秧苗选择采收期长、品质好、分蘖力强、耐热、抗逆性强、早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选取其中株形整齐,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的秧苗;以2~3苗丛生的小墩为单位,切除墩部以下3~6cm的硬质部分,移放到盛有营养水的容器中炼苗;(6)、移栽定植向养殖田中注水,水深为2~3cm,将炼苗后的秧苗移栽至养殖田,保持株距为40~50cm,行距为90~100cm;(7)、泥鳅苗养殖在暂养田中放养鳅苗,移栽定植7~8天后,拆除用以隔离暂养田与暂养田的筛绢网布,使鳅苗自由离开产暂养田进入暂养田,控制鳅苗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3000尾,每日投喂泥鳅饲料,持续喂食10~15天;(8)、田间管理移栽定植2~4天后每亩施入20~25kg有机肥;定植活棵后,保持浅水层2~3cm,茭白分蘖期保持田间为3~5cm浅水,至孕茭期保持水层深度12~15cm,茭白采收期间再将水深降至6~8cm;(9)、捕捞收获。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土壤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生石灰35~40份、大蒜渣粉32~34份、茶麸粉28~30份、木醋液24~26份、羧甲基纤维素22~23份和膨胀蛭石18~19份。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底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42~43份、磷矿粉39~40份、明矾粉35~37份、硫酸钾32~33份、尿素29~30份、钼酸铵26~27份、维生素C22~25份和腐植酸18~20份。其中,所述步骤(6)移栽定植后每亩施加20~30kg尿素促进生根。其中,所述步骤(7)中的泥鳅饲料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玉米面30~40份、大麦芽25~30份、荞麦15~25份、豆粕10~15份、龙须草10~15份、摇蚊幼虫粉5~10份、鱼粉5~10份、石粉2~6份、甘蔗渣2~4份和水60~80份。其中,所述步骤(8)的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农作物秸秆35~37份、膨胀珍珠岩32~33份、沼渣29~30份、茶叶灰26~28份、红薯粉23~25份、尿素17~21份、复合氨基酸15~16份、硝酸钾11~12份、壳聚糖5~7份和水30~60份。其中,所述步骤(8)田间管理中还包括每隔30~40天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亩用植物源杀菌剂兑水喷施,植物源杀菌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烟草31~33份、百部26~28份、大蒜叶23~24份、花椒叶20~21份、艾叶18~19份、金银花16~18份、银杏叶13~14份、田七11~12份、白芨8~9份、槐花6~7份和水35~37份。其中,所述步骤(9)捕捞收获中泥鳅采用饵料诱捕,所述饵料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米糠13~14份、薏仁油5~10份、丁葵草2~6份、猴头菇汁2~4份、红曲粉2~3份、乌梅1~2份和米醋13~15份。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上设有防逃设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现泥鳅和茭白共生,生态环保,操作简单,可扩大泥鳅的养殖规模,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具体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茭白田中建设养殖田,实现泥鳅和茭白共生,不影响茭白的正常生产,茭白田为泥鳅提供生长和庇荫场所,泥鳅产生粪便为茭白生长提供养分,一田两用,泥鳅和茭白得到双丰收;其中,养殖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当养殖田水温高于35℃,茭白和泥鳅的生长均会受到影响,通过进水注水,使养殖田进水口和排水口的水体保持通畅,从而降低水体温度,减小高温对泥鳅的影响,提高成活率;(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土壤处理剂处理土壤,添加的生石灰和大蒜渣粉,起到杀菌作用,添加的羧甲基纤维素在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土壤的孔隙增多,容重下降,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土壤中的水、气、热交换,有利于土壤中养分对茭白的供应,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满足茭白生长各个阶段所需充足的营养需求,其中施加的有机肥,,促进茭白作物快速健康成长,缩短生长周期,增加茭白作物的根系活力,提高茭白作物的自身免疫能力,有效降低茭白作物的发病率,同时获得的茭白肉质洁白、坚实粗壮,品质优异;(4)、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泥鳅饲料,可以满足泥鳅快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泥鳅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营养均衡,避免了饲料蛋白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5)、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适合大规模栽培,通过大面积推广,可扩大泥鳅的养殖规模,促进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与稳定茭白的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淤泥层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田块作为茭白田;(2)、整地用旋耕机翻耕20cm,每亩施入100kg土壤处理剂,曝晒2~3天,然后每亩施入200kg底肥,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3)、养殖田建设在茭白田四周起主梗形成养殖田,主梗高度为0.8m,养殖田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养殖田内开挖相互平行的田埂,并在相邻田埂之间形成行沟,在行沟中铺设隔离网,隔离网四周高出田埂;(4)、暂养田建设在养殖田靠近进水口处建设暂养田,暂养田池面比养殖田高出6cm,养殖田与暂养田之间用可拆除的20目筛绢网布隔开;(5)、准备秧苗选择采收期长、品质好、分蘖力强、耐热、抗逆性强、早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选取其中株形整齐,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的秧苗;以2苗丛生的小墩为单位,切除墩部以下3cm的硬质部分,移放到盛有营养水的容器中炼苗;(6)、移栽定植向养殖田中注水,水深为2cm,将炼苗后的秧苗移栽至养殖田,保持株距为40cm,行距为90cm;(7)、泥鳅苗养殖在暂养田中放养鳅苗,移栽定植7天后,拆除用以隔离暂养田与暂养田的筛绢网布,使鳅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淤泥层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田块作为茭白田;(2)、整地用旋耕机翻耕20~30cm,每亩施入100~150kg土壤处理剂,曝晒2~3天,然后每亩施入200~300kg底肥,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3)、养殖田建设在茭白田四周起主梗形成养殖田,主梗高度为0.8~1.6m,养殖田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养殖田内开挖相互平行的田埂,并在相邻田埂之间形成行沟,在行沟中铺设隔离网,隔离网四周高出田埂;(4)、暂养田建设在养殖田靠近进水口处建设暂养田,暂养田池面比养殖田高出6~8cm,养殖田与暂养田之间用可拆除的20~50目筛绢网布隔开;(5)、准备秧苗选择采收期长、品质好、分蘖力强、耐热、抗逆性强、早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选取其中株形整齐,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的秧苗;以2~3苗丛生的小墩为单位,切除墩部以下3~6cm的硬质部分,移放到盛有营养水的容器中炼苗;(6)、移栽定植向养殖田中注水,水深为2~3cm,将炼苗后的秧苗移栽至养殖田,保持株距为40~50cm,行距为90~100cm;(7)、泥鳅苗养殖在暂养田中放养鳅苗,移栽定植7~8天后,拆除用以隔离暂养田与暂养田的筛绢网布,使鳅苗自由离开产暂养田进入暂养田,控制鳅苗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3000尾,每日投喂泥鳅饲料,持续喂食10~15天;(8)、田间管理移栽定植2~4天后每亩施入20~25kg有机肥;定植活棵后,保持浅水层2~3cm,茭白分蘖期保持田间为3~5cm浅水,至孕茭期保持水层深度12~15cm,茭白采收期间再将水深降至6~8cm;(9)、捕捞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淤泥层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田块作为茭白田;(2)、整地用旋耕机翻耕20~30cm,每亩施入100~150kg土壤处理剂,曝晒2~3天,然后每亩施入200~300kg底肥,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3)、养殖田建设在茭白田四周起主梗形成养殖田,主梗高度为0.8~1.6m,养殖田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在养殖田内开挖相互平行的田埂,并在相邻田埂之间形成行沟,在行沟中铺设隔离网,隔离网四周高出田埂;(4)、暂养田建设在养殖田靠近进水口处建设暂养田,暂养田池面比养殖田高出6~8cm,养殖田与暂养田之间用可拆除的20~50目筛绢网布隔开;(5)、准备秧苗选择采收期长、品质好、分蘖力强、耐热、抗逆性强、早熟、产量高的优良品种,选取其中株形整齐,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的秧苗;以2~3苗丛生的小墩为单位,切除墩部以下3~6cm的硬质部分,移放到盛有营养水的容器中炼苗;(6)、移栽定植向养殖田中注水,水深为2~3cm,将炼苗后的秧苗移栽至养殖田,保持株距为40~50cm,行距为90~100cm;(7)、泥鳅苗养殖在暂养田中放养鳅苗,移栽定植7~8天后,拆除用以隔离暂养田与暂养田的筛绢网布,使鳅苗自由离开产暂养田进入暂养田,控制鳅苗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3000尾,每日投喂泥鳅饲料,持续喂食10~15天;(8)、田间管理移栽定植2~4天后每亩施入20~25kg有机肥;定植活棵后,保持浅水层2~3cm,茭白分蘖期保持田间为3~5cm浅水,至孕茭期保持水层深度12~15cm,茭白采收期间再将水深降至6~8cm;(9)、捕捞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土壤处理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生石灰35~40份、大蒜渣粉32~34份、茶麸粉28~30份、木醋液24~26份、羧甲基纤维素22~23份和膨胀蛭石18~19份。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正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卓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