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以及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085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以及线圈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固定构造是将包括线圈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安装在安装部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具有:设置于安装部并保持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以及设置于线圈装置并用于与保持部卡合的圆筒状的卡合部,保持部以及卡合部沿着在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卡合部遍及其整周地与保持部卡合。

Coil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coil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il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and a coil device. The fixed structure of coil devic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mounting structure, coil device includes a flat coil portion of the coil is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ha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ing part and a holding part cylindrical coil device; and a coil device and used for holding cylindrical the clamping clamping part and the clamping part holding portion extend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coil device on the axis configuration, clamping part and the whole week times and keep the part lock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以及线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以及线圈装置。本申请基于2015年2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18720号并对其主张优先权的利益,其内容整体通过参照而被本申请引用。
技术介绍
作为对电动汽车等的车辆行驶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系统,例如已知有非接触供电系统。在该系统中,在地上侧设置初级侧线圈装置(馈电线圈装置),在车辆侧设置次级侧线圈装置(受电线圈装置),并借助电磁感应的原理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初级侧线圈装置向次级侧线圈装置馈电并充电。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在平坦的圆板状的磁性体磁芯的单面将电线卷绕(绕)成漩涡状的初级侧线圈装置、与具有相同结构的次级侧线圈装置以经由相互的线圈间空隙对置的方式配置。已知有各种用于将这样的线圈装置安装在车辆等的安装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构造中,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罩设置安装孔,并使用螺栓等将线圈装置向车辆固定。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构造中,也使用螺栓等将线圈装置向车辆固定,或相对于设置于车辆框架的支承部件固定线圈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77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5313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547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采用上述的构造的情况下,固定线圈装置的固定力成为与各螺栓对应的点负荷。这样,在对线圈装置施加扭转或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可能使力不分散而集中在特定的螺栓从而造成局部地负荷。因此,需要能够使线圈装置的固定力均匀地分散的安装构造、以及能够以那样的构造安装的线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固定构造是将包括线圈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安装在安装部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具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并保持所述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线圈装置并用于与所述保持部卡合圆筒状的卡合部,保持部以及卡合部沿着在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卡合部遍及该卡合部的整周地与保持部卡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能够使线圈装置的固定力均匀地分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应用例的图。图2中的(a)是表示图1中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图2中的(b)是沿着图2中的(a)的IIB-IIB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中的(a)是线圈装置的俯视图,图4中的(b)以及图4中的(c)是线圈装置的剖视图。图5中的(a)是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中的(b)是取代图5中的(a)中的线圈部而应用的其他线圈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线圈装置的一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中的(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图7中的(b)是图7中的(a)的仰视图。图8中的(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8中的(b)是图8中的(a)的安装部以及线圈装置的侧视图,图8中的(c)是图8中的(a)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9中的(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9中的(b)是图9中的(a)的安装构造的侧视图,图9中的(c)是图9中的(a)的安装构造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中的(a)是分解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仰视图,图11中的(b)是沿着图11中的(a)的XIB-XIB线的剖视图,图11中的(c)是沿着图11中的(b)的XIC-XIC线的剖视图。图12中的(a)是图11中的(a)中示出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的仰视图,图12中的(b)是沿着图12中的(a)的XIIB-XIIB线的剖视图,图12中的(c)是沿着图12中的(b)的XIIC-XIIC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固定构造是将包括线圈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安装在安装部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具备:设置于安装部并保持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以及设置于线圈装置并用于与保持部卡合圆筒状的卡合部,保持部以及卡合部沿着在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卡合部遍及该卡合部的整周地与保持部卡合。根据该线圈装置的固定构造,在供线圈装置安装的安装部设置有保持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另一方面,在线圈装置设置有与保持部卡合的圆筒状的卡合部。线圈装置的卡合部遍及其整周地与保持部卡合,由此,能够使线圈装置的固定力均匀地分散。例如,能够在对线圈装置、安装部产生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防止该力集中在特定位置,使力分散。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的周面以及卡合部的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部,线圈装置随着以线圈装置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使得卡合部旋入于保持部,由此线圈装置被固定于安装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线圈装置旋转,卡合部被旋入于保持部,线圈装置被固定于安装部。因此,线圈装置的安装较容易。在若干实施方式中,线圈装置的固定构造还具备用于将旋转的线圈装置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定位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线圈部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成为适当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线圈装置。在若干实施方式中,保持部设置于与安装部的轴线的方向上的端面相比凹陷的区域,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埋入于安装部的内部。根据该结构,保持部设置于从安装部的端面凹陷的区域,由此,砂等异物难以侵入安装部与线圈装置的间隙。在若干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设置有供卡合部卡合的保持部、以及与保持部相比被扩径、且收容线圈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壳体收容部。根据该结构,砂等异物难以侵入安装部与线圈装置的间隙。此外,线圈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收容于壳体收容部,由此,能够缩小线圈装置从安装部的端面突出的长度。在若干实施方式中,收容于壳体的线圈部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侧端部在该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的侧面部具有第一间隔地分离,侧面部在该正交的方向上与壳体收容部的周面具有第二间隔地分离,第一间隔比第二间隔大。根据该结构,线圈部具有第一间隔地与安装部分离,由此,在安装部的壳体收容部为磁性部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来自线圈部的磁通被拉入壳体收容部。另外,壳体的侧面部具有比较小的第二间隔地与壳体收容部的周面分离,由此,可提高异物的侵入防止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线圈装置是包括线圈部、且安装于安装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具备与设置于安装部的圆筒状的保持部卡合的圆筒状的卡合部,卡合部沿着在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并与遍及该卡合部的整周、且沿着轴线配置的保持部卡合。在安装有线圈装置的安装部设置有保持部,在线圈装置设置有与该保持部卡合的圆筒状的卡合部。该卡合部遍及其整周地与保持部卡合,由此,能够使线圈装置的固定力均匀地分散。例如,能够在对线圈装置、安装部产生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防止该力集中在特定位置,使力分散。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应用于非接触供电用的线圈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非接触供电用的线圈装置,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感应加热系统。参照图1,对应用有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及其安装构造的非接触供电系统1进行说明。非接触供电系统1是用于从馈电装置2向受电装置3供给电力的系统。馈电装置2以及受电装置3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分离。馈电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以及线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所述安装构造将包括线圈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安装在安装部,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并保持所述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线圈装置并用于与所述保持部卡合圆筒状的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以及所述卡合部沿着在所述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所述卡合部遍及该卡合部的整周地与所述保持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2 JP 2015-0187201.一种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所述安装构造将包括线圈部的扁平的线圈装置安装在安装部,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并保持所述线圈装置的圆筒状的保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线圈装置并用于与所述保持部卡合圆筒状的卡合部,所述保持部以及所述卡合部沿着在所述线圈装置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配置,所述卡合部遍及该卡合部的整周地与所述保持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部的周面以及所述卡合部的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部,所述线圈装置随着以所述线圈装置的所述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使得所述卡合部旋入于所述保持部,由此所述线圈装置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将旋转的所述线圈装置固定在规定位置的定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贤二上田章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