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彧专利>正文

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80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包括:夹具体、前压板、芯轴以及后压板。所述夹具体一端装夹在车床卡盘上,另一端套设工件。所述前压板中间位置设有通孔,其尺寸对应所述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前压板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夹具体上。所述芯轴包括大端与小端,所述大端设有螺纹,所述小端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通孔直径,所述芯轴小端顶置在所述前压板通孔上。所述后压板中间位置具有螺纹孔且尺寸对应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螺纹孔尺寸对应所述芯轴螺纹设置,所述芯轴与所述后压板螺纹连接,所述后压板靠置在工件内的凸缘上。通过前压板与后压板内撑工件解决了部分尺寸的工件,用芯轴无法直接固定加工的问题,具有使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加工薄壁壳体工件的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
技术介绍
薄壁壳体零件在车加工中容易被装夹变形并且加工刚度差,一直是车加工中的难题。目前,对于薄壁壳体类零件加工外圆和端面的装夹方法一般使用,可涨芯轴或小锥度芯轴撑内孔和卡盘撑内孔。可涨芯轴或小锥度芯轴撑内孔要求零件内孔有很高的尺寸精度,且形状比较简单,最好为单一孔,如不满足则不能适用,加工条件十分受限制;卡盘撑内孔则容易产生零件变形,影响零件外圆的圆度和端面的平面度,如果零件悬伸过长,就必须小切深切削,这样就造成了加工效率低下,并且在加工过程一旦切削力过大就会导致零件飞出,轻则零件、刀具损坏,重则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包括:夹具体,其一端装夹在车床卡盘上,另一端上套设有工件;前压板,其为中间位置设有通孔,其尺寸对应所述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前压板设置在工件内腔中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夹具体上;>芯轴,其包括大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体,其一端装夹在车床卡盘上,另一端上套设有工件; 前压板,其中间位置设有通孔,其尺寸对应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前压板设置在工件内腔中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夹具体上; 芯轴,其包括大端与小端,所述大端设有螺纹,所述小端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通孔直径,所述芯轴小端顶置在所述通孔上; 后压板,其中间位置具有螺纹孔且尺寸对应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螺纹孔尺寸对应所述芯轴螺纹设置,所述芯轴与所述后压板螺纹连接,所述后压板靠置在工件内的凸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撑式芯轴组合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体,其一端装夹在车床卡盘上,另一端上套设有工件;
前压板,其中间位置设有通孔,其尺寸对应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前压板设置在工件内腔中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夹具体上;
芯轴,其包括大端与小端,所述大端设有螺纹,所述小端径向尺寸不小于所述通孔直径,所述芯轴小端顶置在所述通孔上;
后压板,其中间位置具有螺纹孔且尺寸对应工件内腔体设置,所述螺纹孔尺寸对应所述芯轴螺纹设置,所述芯轴与所述后压板螺纹连接,所述后压板靠置在工件内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彧邓集松侯朋
申请(专利权)人:曹彧邓集松侯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