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0754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向眼部区域的对焦,并且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对焦结果的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对焦控制装置具备:对焦位置确定部(34),根据在使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通过成像元件(5)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确定对焦位置;及AF区域确定部(33),根据从在任意时刻通过成像元件(5)拍摄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从在比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拍摄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AF区域,向根据AF区域的信号通过对焦位置确定部(34)确定的对焦位置驱动聚焦透镜。

Focus control device, image pickup device, focus control method, and focus control progra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ocusing control device, an image pickup device, an focusing control method and a focusing control program which can achieve the focusing of an eye region, and can obtain a desired focusing result. Focus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 focu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ection (34),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of the focusing lens and the imaging element (5) through the shooting object to obtain the image signal to determine the focus position; and determine the AF region (33), according to from at any time by like element (5) to shoot get the camera to detect the face region, and the image signal from the first moment to shoot more than any time to get the camera to detect the image signal to determine the eye area, AF area, AF area to according to the signal through the focusing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ection (34)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focus lens drive foc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CCD(ChargeCoupledDevice)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成像元件的高分辨率化,数码静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等具有摄像功能的信息设备的需求骤增。另外,将如以上的具有摄像功能的信息设备称作摄像装置。这些摄像装置中,作为使焦点对焦于主要被摄体的对焦控制方法,采用对比度AF(AutoFocus、自动对焦)方式或相位差AF方式。对比度AF方式为如下方式,即,沿着光轴方向驱动聚焦透镜的同时获取在各驱动阶段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作为评价值,将评价值最高的透镜位置作为对焦位置。在此所说的聚焦透镜为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调节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的透镜。作为设定表示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以下,称作AF区域)的方法,有各种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中,从通过成像元件拍摄的摄像图像信号提取人物的脸部和眼部,进一步确定脸部的方向,脸部朝向正面时将脸部设定为AF区域,脸部朝向侧面时将眼部设定为AF区域。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根据摄像图像信号从被摄体中检测脸部,进一步检测眼部、鼻子、嘴角、唇角、瞳孔等脸部的器官,将检测出的眼部设定为AF区域。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摄像装置中,从摄像图像信号提取被摄体的眼部及鼻子、嘴、耳朵的候选组,将所提取的眼部候选组中满足条件的一对候选判断为一对眼部。并且,对眼部候选组和与其对应的形成脸部的其他器官建立对应关联来检测脸部区域,将检测出的脸部区域设定为AF区域。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摄像装置中,分别从多个摄像图像信号检测被摄体的脸部区域,进一步从检测出的脸部区域检测眼部、嘴或鼻子等器官。并且,记载有如下方法,即,在多个摄像图像信号上跟踪脸部区域的移动位置,并将校正至少1个器官在摄像图像信号上的位置的区域设定为AF区域。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02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3120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9998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98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近年来,摄像装置中不仅要求对脸部区域对焦,还想对焦于眼部区域的用户需求日益强烈。并且,近年来,摄像装置中要求缩短对焦于被摄体为止的时间。另一方面,从摄像图像信号检测眼部区域的处理与从摄像图像信号检测脸部区域的处理相比,较复杂,处理中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很难在任意时刻同时从所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检测脸部区域与眼部区域。因此,若欲对焦于眼部区域,则只能待眼部区域的检测处理结束之后,再对检测出的眼部区域计算评价值。但是,被摄体移动时,检测出的眼部区域与当前时点的眼部区域的位置之间有可能产生偏差,有可能无法获得所希望的对焦结果。专利文献1~4中,未考虑这种很难在相同时刻检测脸部区域与眼部区域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对眼部区域的对焦,并且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对焦结果的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对焦控制装置,其具备:对焦位置确定部,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上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上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确定上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部,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部,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理;特定区域确定部,根据通过上述脸部检测部从在任意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1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上述眼部检测部从在比上述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2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表示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及驱动部,向根据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通过上述特定区域确定部确定的特定区域的信号、通过上述对焦位置确定部确定的对焦位置驱动上述聚焦透镜。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其具备上述对焦控制装置及上述成像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对焦控制方法,其具备:对焦位置确定步骤,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上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上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上述拍摄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确定上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步骤,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步骤,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理;特定区域确定步骤,根据通过上述脸部检测步骤从在任意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1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上述眼部检测步骤从在比上述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2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表示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及驱动步骤,向根据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通过上述特定区域确定步骤确定的特定区域的信号、通过上述对焦位置确定步骤确定的对焦位置驱动上述聚焦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对焦控制程序,其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对焦位置确定步骤,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上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上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上述拍摄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确定上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步骤,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步骤,对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来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理;特定区域确定步骤,根据通过上述脸部检测步骤从在任意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1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上述眼部检测步骤从在比上述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通过上述成像元件拍摄来获得的第2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表示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及驱动步骤,向根据上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通过上述特定区域确定步骤确定的特定区域的信号、通过上述对焦位置确定步骤确定的对焦位置驱动上述聚焦透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实现对眼部区域的对焦,并且能够获得所希望的对焦结果的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对焦控制程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中的对比度AF处理部20的功能框图。图3是表示眼部区域的提取的一例的图。图4是以时序示出通过脸部检测部31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眼部检测部32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AF区域的确定方法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AF区域的确定方法的另一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数码相机的AF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评价值曲线的一例的图。图9是例示脸部区域F、眼部区域E、放大眼部区域EZ的图。图10是表示放大眼部区域EZ的设定的变形例的图。图1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摄影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200的外观的图。图12是图11的智能手机的内部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580071033.html" title="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介质原文来自X技术">对焦控制装置、摄像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及介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焦控制装置,其具备:对焦位置确定部,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所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所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所述拍摄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来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部,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部,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理;特定区域确定部,根据通过所述脸部检测部从在任意时刻由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而获得的第1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所述眼部检测部从在比所述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由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而获得的第2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表示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及驱动部,将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驱动,该对焦位置是根据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由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特定区域的信号、通过所述对焦位置确定部来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6 JP 2014-2658231.一种对焦控制装置,其具备:对焦位置确定部,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所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所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所述拍摄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来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部,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部,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理;特定区域确定部,根据通过所述脸部检测部从在任意时刻由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而获得的第1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脸部区域、与通过所述眼部检测部从在比所述任意时刻更靠前的时刻由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而获得的第2摄像图像信号检测出的眼部区域,确定表示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应对焦的区域的特定区域;及驱动部,将所述聚焦透镜向对焦位置驱动,该对焦位置是根据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由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所确定的特定区域的信号、通过所述对焦位置确定部来确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脸部区域外存在所述眼部区域的中心时,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将所述脸部区域确定为所述特定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脸部区域中存在所述眼部区域的中心时,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通过所述聚焦透镜的第1对焦位置与所述聚焦透镜的第2对焦位置的比较,将所述脸部区域与所述眼部区域中的任一个确定为所述特定区域,所述聚焦透镜的第1对焦位置是根据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所述脸部区域的信号通过所述对焦位置确定部来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第2对焦位置是根据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所述眼部区域的信号通过所述对焦位置确定部来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第1对焦位置与所述第2对焦位置之差小于第1阈值且所述第2对焦位置比所述第1对焦位置更靠所述成像元件侧时,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将所述眼部区域确定为所述特定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当不能确定所述第2对焦位置时,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通过所述聚焦透镜的第3对焦位置与所述第1对焦位置的比较,将所述脸部区域与放大眼部区域中的任一个确定为所述特定区域,所述聚焦透镜的第3对焦位置是根据所述摄像图像信号中的将所述眼部区域放大后的所述放大眼部区域的信号通过所述对焦位置确定部来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当所述第1对焦位置与所述第3对焦位置之差小于第2阈值且所述第3对焦位置比所述第1对焦位置更靠所述成像元件侧时,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将所述放大眼部区域确定为所述特定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使所述放大眼部区域的中心向比所述眼部区域的中心更靠近所述脸部区域的中心的方向偏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特定区域确定部从所述放大眼部区域排除所述放大眼部区域中比所述脸部区域更靠外侧的部分。9.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控制装置;及所述成像元件。10.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其具备:对焦位置确定步骤,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聚焦透镜移动的同时,按所述聚焦透镜的每个位置,使通过所述聚焦透镜拍摄被摄体的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根据通过所述拍摄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来确定所述聚焦透镜的对焦位置;脸部检测步骤,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脸部检测处理;眼部检测步骤,对通过所述成像元件拍摄被摄体而获得的摄像图像信号进行眼部检测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贻彤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