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8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其中,能够简单且容易地使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并且,能够将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从部件彼此被剥离开封的部分顺畅地取出。剥离开封包装体(10A)的盖部(13)由配置于和包装体主体(11)的收纳部(14)对应的一侧的片部件(20)、以及贴合于该片部件(20)的正面侧的膜部件(30)构成,在该部件(20)、(30)的厚度方向(T)上贯通的切口(21)、(31)在设定于该部件(20)、(30)的弯折部(15)上的剥离区域(16)内与长度方向L交叉,且关于该长度方向(L)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利用粘接层(N1)将与该部件(20)、(30)上的切口(21)、(31)之间对应的剥离区域(16)内的对置面彼此粘贴成能够剥离。

Structure for stripping Kaifeng package and stripping Kaifeng package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the opening structure, opening package and peel it off package which can simply and easily make the inner parts and components in the lateral region of the peel paste into the stripping stripping part to open, and can be sealed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 main body in the packaging parts from each other it is stripped part taken out smoothly. Peel opening package (10A) of the cover (13) is configured on the packaging body (11) and a storage part (14) corresponding to the side of the sheet member (20), and attached on the sheet member (20) membrane components of the front side (30), in the 20 part (), (30) the thickness (T) through the incision (21), (31) in the set to the part (20), (30) the bending part (15) of the delaminated region (16) and the length of the L cross, and on the length direction (L) separated the configuration specified intervals. The opposing surfaces in the peeling zone (16)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ision (21) and (30) of the component (20) and (31) are glued to each other with the adhesive layer (N1) to peel o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在食品、医疗用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对液状、糊状、粉末状、颗粒状、药片状等内容物进行独立包装的剥离开封包装体,详细来说,涉及能够使被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顺畅地取出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作为以需要的量包装上述的内容物并能够根据需要而取出该内容物的包装体,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包装体也是这样的包装体的一种。专利文献1的包装体在比较坚硬的片状的平坦部件和固定于该平坦部件的一侧的面上的片状的挠性部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内容物的收纳部,在平坦部件的弯折部形成有能够与该弯折部垂直地断裂开封的断裂开封部,在平坦部件的正反两面或一个面上包覆有由密封胶构成的密封件。在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包装体取出内容物的情况下,将包装体沿着平坦部件的弯折部对折,并使弯折部的断裂开封部朝向与平坦部件的弯折部大致垂直的方向断裂而开封。进而,使收纳部以压溃的方式发生变形,将收纳于该收纳部中的内容物从平坦部件的发生了断裂开封的断裂开封部挤出而使用。可是,在以能够断裂开封的划线来构成上述的断裂开封部的情况下,例如由于在输送中或搬运中施加的外力,使得平坦部件即使稍微弯曲也容易发生断裂开封,从而存在收纳于收纳部中的内容物泄漏至外部的担忧,因此需要将平坦部件的壁厚过度加厚。但是,如果增加平坦部件的壁厚,则包装体难以弯折,因此难以使断裂开封部的划线进行断裂开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5-365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其中,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对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并且,能够将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从部件彼此被剥离开封的部分顺畅地取出。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内部封入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所述内侧部件配置于与该包装体主体的内部对应的一侧,所述外侧部件贴合于该内侧部件的与所述包装体主体的外部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部件彼此贴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使该各部件对折的弯折部,在设定于所述弯折部的使所述部件彼此剥离的剥离区域内,以与和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借助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而在所述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形成于所述各部件的所述切口关于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至少所述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彼此通过介于该对置面之间的粘接层粘贴成能够剥离。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所述剥离开封包装体具备使内部封入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主体的一部分剥离而开封的开封结构,其中,所述包装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所述内侧部件配置于与该包装体主体的内部对应的一侧,所述外侧部件贴合于该内侧部件的与所述包装体主体的外部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部件彼此贴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使该各部件对折的弯折部,在设定于所述弯折部的使所述部件彼此剥离的剥离区域内,以与和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借助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而在所述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形成于所述各部件的所述切口关于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至少所述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之间夹装有将该对置面彼此粘贴成能够剥离的粘接层。上述的能够贯通的切口是包含例如如下切口在内的概念:在将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对折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或者,在弯折成对折状态时破损或断裂而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另外,上述的至少一部分是包含例如包装体主体中的弯折部、或者包装体主体中的形成弯折部的部分整体在内的概念。另外,与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是包含例如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包装体主体的长度方向、或者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长度方向在内的概念。内容物可以由例如液状、糊状、粉末状、颗粒状、药片状等的内容物构成。另外,关于切口的形状,在从厚度方向观察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时,例如可以形成为直线形状、弧形状、波纹形状、双峰形状、M字形状、V字形状等。内侧部件可以由片部件构成,该片部件例如由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酯(OPET)、生物降解性塑料(PLA)、聚碳酸脂(P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或者厚纸、金属片等单体材料、或者合材料形成。具体来说,内侧部件由下述部分构成:由上述的材料形成的片基部;和,一体地贴合于该片基部的一个面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外侧部件由膜部件或箔部件构成,该膜部件或箔部件例如由双向拉伸聚酯(OPET)、双向拉伸聚丙烯(OPP)、聚乙烯(PE)、丙酸纤维素(CP)或金属(铝)等单体材料、或者复合材料形成。并且,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材质、壁厚可以对应于例如内容物的种类或包装体主体的内部形状进行变更。粘接层例如由热熔粘接剂、聚氨酯系粘接剂或其它粘接剂等构成。另外,在调整粘接层中的剥离粘接的强弱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等方法来调整为所希望的强弱:通过加热压接时的加压力或加热温度、加压时间或加热时间来进行调整的方法;通过加压用工具或加热用工具的加压面形状来进行调整的方法;通过粘接剂的配合来进行调整的方法;以及通过粘接剂的涂敷图案来进行调整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对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并且,能够将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从部件彼此被剥离开封的部分顺畅地取出。详细来说,通过将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弯折部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侧部件处于内侧且外侧部件处于外侧的方式弯折成对折状态,由此,能够使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克服粘接层的粘接力而剥离开封。即,与弯折部中的内侧部件相比,外侧部件的曲率半径变大,并且内侧部件由于弯折而被压缩,但外侧部件由于施加于弯折部的拉伸力而被向弯折方向拉伸。由此,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朝向相反的方向移位,因此,能够使与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上的切口之间对应的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克服粘接层的粘接力而剥离开封。在如上述那样将弯折部弯折成对折状态时,能够使部件彼此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并且能够使形成于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切口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由此,能够使形成于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切口和封入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主体的内部连通,并且,能够使部件彼此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之间开口成容许将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取出的大小和形状。其结果是,例如与使以覆盖切口的方式粘贴的密封件或者能够断裂开封的划线断裂来进行开封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且容易地使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并且能够将封入包装体主体中的内容物从部件彼此被剥离开封的部分顺畅地取出。而且,直至对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处于剥离区域内的粘贴成能够剥离的部分进行剥离开封为止,分别形成于部件上的切口彼此不互相连通,能够可靠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剥离开封包装体和剥离开封包装体的开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内部封入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所述内侧部件配置于与该包装体主体的内部对应的一侧,所述外侧部件贴合于该内侧部件的与所述包装体主体的外部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部件彼此贴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使该各部件对折的弯折部,在设定于所述弯折部的使所述部件彼此剥离的剥离区域内,以与和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借助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而在所述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形成于所述各部件的所述切口关于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至少所述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彼此通过介于该对置面之间的粘接层粘贴成能够剥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30 JP 2015-017158;2015.07.24 JP 2015-146471.一种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内部封入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所述内侧部件配置于与该包装体主体的内部对应的一侧,所述外侧部件贴合于该内侧部件的与所述包装体主体的外部对应的一侧,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部件彼此贴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有能够使该各部件对折的弯折部,在设定于所述弯折部的使所述部件彼此剥离的剥离区域内,以与和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借助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而在所述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切口,形成于所述各部件的所述切口关于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至少所述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彼此通过介于该对置面之间的粘接层粘贴成能够剥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所述内侧部件的壁厚形成得比所述外侧部件的壁厚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所述粘接层介于与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所述切口之间对应的所述剥离区域内的对置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的比所述剥离区域靠外侧的对置面彼此粘接成不能剥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以所述内侧部件的横向宽度为基准,使所述切口的横向宽度形成为所述内侧部件的横向宽度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以所述内侧部件的壁厚为基准,使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上形成的所述切口之间分离包含在该壁厚的大约0.5倍~大约100倍的范围内的间隔。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上形成的所述切口中的任意一个切口形成得比另一个切口长。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从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所述内侧部件和所述外侧部件上形成的所述切口形成为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所述切口由能够在所述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孔部构成,并且该孔部以与和所述弯折方向对应的方向交叉的方式呈打孔线状排列。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体,其中,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所述切口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之间附设有对该内侧部件的弯折进行辅助的弯折划线。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开封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未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未来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