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98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包括顶盖、底盖、金属散热板、下散热鳍片、上散热鳍片、适配器电路板、支柱、散热风机和连接导线,顶盖和底盖卡扣连接,底盖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下散热鳍片,散热风机在底盖内靠近其侧壁安装,金属散热板固定支撑于下散热鳍片上,金属散热板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金属散热板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柱,适配器电路板固定支撑于支柱上,散热风机电性连接于适配器电路板,顶盖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上散热鳍片,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中下三层散热空间,引入提高风速的导风孔,并可基于电源适配器工作而自动启动,提高了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故障率。

Automatic heat dissipation type power adap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cooling type power adapter, which comprises a top cover, bottom cover, metal cooling plate, a radiating fin, the radiating fins on the adapter, circuit board, pillar, cooling fan and connecting wires, a top cover and a bottom cover fastening connection, the bottom cover within the bottom face of the extens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eat radiator fin fan in the bottom cover near the side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the metal cooling plate is fixedly supported on the lower fin, metal radia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ir holes, metal radia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illar is fixed, an adapter circuit board is supported by pillars, cooling wind electrical connected to the adapter circuit board. Cover the inside top surface extending downwar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adiating fins on the top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hree on the lower layer space for heat dissipation, improves wind speed and wind guide hole, based on the power adapter work automatically,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adapter,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power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电源适配器主要用于工作电压转换,其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热量,必须及时进行散热处理,现有技术中的电源适配器基本都是基于最普通空气对流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差,而且都无法实现工作时的自动散热,严重影响着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通过在其中同时设置了上中下三层散热空间,并引入能够提高风速的导风孔,同时可基于电源适配器工作而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故障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包括:顶盖1、底盖2、金属散热板3、下散热鳍片4、上散热鳍片5、适配器电路板6、支柱7、散热风机8和连接导线9,所述顶盖1和底盖2卡扣连接构成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安装空间,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下散热鳍片4,所述下散热鳍片4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机8在所述底盖2内靠近其侧壁安装,所述散热风机8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所述金属散热板3固定支撑于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和所述底盖2之间形成下散热空间,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12,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柱7,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柱7上,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金属散热板3之间形成中散热空间,所述中散热空间通过所述导风孔12与所述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风机8通过连接导线9电性连接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上散热鳍片5,所述上散热鳍片5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顶盖1之间形成上散热空间,所述上散热空间与所述中散热空间和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顶盖1上开设有出风口13。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下散热鳍片4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每个下散热鳍片4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0。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导风孔12具有圆台形通孔结构,且圆台下端开口面向下散热空间。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在所述导风孔12的圆台侧壁上形成有螺旋形导风槽。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在相邻的下散热鳍片4之间的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并排布置的若干所述导风孔12。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支柱7为圆柱形支柱。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散热风机8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底盖2内的两侧壁附近,并处于所述金属散热板3的下方。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上散热鳍片5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顶盖1的内底面,每个所述上散热鳍片5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上散热鳍片5一体形成于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所述下散热鳍片4一体形成于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出风口13为设置于所述顶盖1上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条形出风通道,每个条形出风通道处于两个相邻的上散热鳍片5之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通过同时设置上中下三层散热空间,并引入能够提高风速的导风孔,同时可基于电源适配器工作而自动启动,大大提高了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故障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金属散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中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顶盖,2-底盖,3-金属散热板,4-下散热鳍片,5-上散热鳍片,6-适配器电路板,7-支柱,8-散热风机,9-连接导线,10-散热孔,11-进风口,12-导风孔,13-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包括:顶盖1、底盖2、金属散热板3、下散热鳍片4、上散热鳍片5、适配器电路板6、支柱7、散热风机8和连接导线9,所述顶盖1和底盖2卡扣连接构成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安装空间,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下散热鳍片4,所述下散热鳍片4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底盖2的底面,所述下散热鳍片4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如附图4所示的,同时每个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0,以连通各个下散热鳍片4之间的散热间隙,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底盖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进风口11,且在所述底盖内靠近其两侧壁均安装有散热风机8,所述散热风机8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端面向下散热鳍片4间的散热通道。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设置有所述金属散热板3,所述金属散热板3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靠所述下散热鳍片4提供支撑,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下方形成下散热空间。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12,通过所述导风孔12将金属散热板3上下方的散热空间连通,优选的在每两片相邻下散热鳍片4之间的金属散热板3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所述导风孔12,如附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孔12具有圆台形结构,即导风孔的下端开口面积大于上端开口面积,从而来自金属散热板3下方散热空间内的冷空气能够以较快的对流速度经导风孔进入金属散热板3上方的散热空间内。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导风孔12的圆台侧壁上形成有螺旋形的导风槽,以提高对流风速。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柱7,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所述支柱优选的为圆柱结构。适配器电路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柱7上,这样适配器电路板6通过所述支柱支撑固定于所述金属散热板3的上方,并在适配器电路板6和金属散热板3之间形成中散热空间,所述中散热空间通过导风孔与所述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风机8通过连接导线9电性连接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这样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工作时,所述散热风机8自动经电源适配器的适配器电路板6取电而启动,实现了自动散热功能。所述散热风机8在底盖内处于金属散热板3的下方。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上散热鳍片5,所述上散热鳍片5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于顶盖1的内底面,所述上散热鳍片5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同时每个所述上散热鳍片5上优选的可开设有若干散热孔,以连通各个上散热鳍片5之间的散热间隙,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上散热鳍片5一体形成于顶盖的内顶面,所述下散热鳍片4一体形成于底盖的内底面。当所述顶盖结合于所述底盖上时,所述上散热鳍片处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上方,从而在适配器电路板6的上方由所述上散热鳍片之间的散热通道形成上散热空间。所述顶盖上进一步开设有出风口13,如附图2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底盖(2)、金属散热板(3)、下散热鳍片(4)、上散热鳍片(5)、适配器电路板(6)、支柱(7)、散热风机(8)和连接导线(9),所述顶盖(1)和底盖(2)卡扣连接构成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安装空间,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下散热鳍片(4),所述下散热鳍片(4)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机(8)在所述底盖(2)内靠近其侧壁安装,所述散热风机(8)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所述金属散热板(3)固定支撑于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和所述底盖(2)之间形成下散热空间,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12),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柱(7),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柱(7)上,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金属散热板(3)之间形成中散热空间,所述中散热空间通过所述导风孔(12)与所述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风机(8)通过连接导线(9)电性连接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上散热鳍片(5),所述上散热鳍片(5)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顶盖(1)之间形成上散热空间,所述上散热空间与所述中散热空间和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顶盖(1)上开设有出风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底盖(2)、金属散热板(3)、下散热鳍片(4)、上散热鳍片(5)、适配器电路板(6)、支柱(7)、散热风机(8)和连接导线(9),所述顶盖(1)和底盖(2)卡扣连接构成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的安装空间,所述底盖(2)的内底面向上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下散热鳍片(4),所述下散热鳍片(4)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散热风机(8)在所述底盖(2)内靠近其侧壁安装,所述散热风机(8)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11),所述金属散热板(3)固定支撑于所述下散热鳍片(4)上,在所述金属散热板(3)和所述底盖(2)之间形成下散热空间,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开设有若干导风孔(12),所述金属散热板(3)上固定设置有若干所述支柱(7),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柱(7)上,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金属散热板(3)之间形成中散热空间,所述中散热空间通过所述导风孔(12)与所述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风机(8)通过连接导线(9)电性连接于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所述顶盖(1)的内顶面向下延伸设置有若干所述上散热鳍片(5),所述上散热鳍片(5)之间形成迷宫式散热通道,在所述适配器电路板(6)和顶盖(1)之间形成上散热空间,所述上散热空间与所述中散热空间和下散热空间连通,所述顶盖(1)上开设有出风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冠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