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998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包括输入接头、基座、风扇、入风仓、入风板、外壳、内壳、散热基板、转换电路板、出风板、出风仓、顶座和输出电路板,输入接头设置于基座的外端面上,入风仓设置于基座上,风扇设置于入风仓的侧部,入风板设置于入风仓上,内壳嵌套于外壳内,散热基板设置于内壳中,转换电路板设置于散热基板上,出风板设置于内壳、外壳和散热基板上,出风仓设置于出风板上,散热基板内设置有中空风道,顶座设置于出风仓上,输出电路板设置于顶座内,风扇电性连接于转换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电源供应装置散热效果良好,并能实现自动散热启动,满足了电源供应装置高负荷、长周期的工作需求,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Automatic heat radiation power supp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cooling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es an input connector, a base, a fan, air inlet chamber, into the wind plate, shell, inner shell, radiating substrate, conversion circuit board, a wind plate, a seat and an output circuit board air chamber, top, outer end input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and into the air chamber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side of the fan is arranged in the warehouse into the wind, into the wind into the wind 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compartment, the inner shell is embedded in the shell, the radiating substr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hell, conversion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radiating substrate, a wind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hell, and shell powder base plate, an air chamber is arranged at the wind board, the radiating substrate is arranged in the hollow duct, the top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air chamber, the output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seat, the fan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ircuit boar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nd can realize automatic heat radiation starting, and meets the work demand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 high load and long cycle, and has broad market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供应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供应装置是本领域广泛使用的电压转换器件,其在提供电压转换功能时,具有较大的发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可能会导致电源供应装置中相关线路或电路板因电热过大而发生熔断、燃烧,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属于其正常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电源供应装置大多是基于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无法满足高负荷、长时期正常工作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通过将电源供应装置的散热结构进行创新结构设计,使得所提供的电源供应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并能够实现自动散热启动,满足了电源供应装置高负荷、长周期工作下的散热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包括:输入接头1、基座2、风扇3、入风仓4、入风板5、筒状外壳8、筒状内壳12、散热基板14、电源转换电路板15、出风板17、出风仓20、顶座21、输出电路板23、输出接头24和连接导线25,所述输入接头1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外端面上,所述入风仓4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内端面上,所述风扇3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的侧部,且所述风扇3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入风板5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上,所述入风板5上设置有圆台进风口6和圆柱进风口7,所述筒状内壳12嵌套于所述筒状外壳8的内部,在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之间形成间隔腔10,在所述筒状内壳12的内部形成内腔13,所述散热基板14设置于所述内腔13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14上,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入风板5的顶面,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出风板17的底面,所述出风板17上设置有圆柱出风口18和倒圆台出风口19,所述出风仓20设置于所述出风板17上,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进风口7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出风口18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倒圆台出风口19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散热基板1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风道16,所述中空风道16的底端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中空风道16的顶端通过所述倒圆台出风口19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出风仓20的两侧开设有排风口22,所述顶座21设置于所述出风仓20上,所述输出电路板23设置于所述顶座21内,所述输出接头24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电路板23,所述输出电路板23通过连接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所述输入接头1通过连接导线2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所述风扇3通过连接导线2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的外壁面上均形成有若干散热片9,所述筒状内壳12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筒状内壳12上的散热孔11处于相邻的散热片9之间。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圆台进风口6和倒圆台出风口19的圆台壁面上均形成有螺旋状导风槽。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入风仓4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风扇3。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基板14为金属散热板,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紧贴所述散热基板14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上设置有若干电子器件。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基板14、筒状内壳和筒状外壳相互平行的支撑于所述入风板5和出风板17之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通过在内腔和间隔腔中形成双层复合散热结构,工作时风扇将冷空气吸入入风仓内,然后经过圆柱进风口进入内筒状外壳之间的间隔腔内,同时筒状内壳和筒状外壳上的散热片提高了散热效果,冷空气经过间隔腔后进入出风仓,同时入风仓内的冷空气经过圆台进风口进入内腔和散热基板内部的中空风道中,直接对电源转换电路板进行散热,吸收热量后的冷空气上升进入出风仓内,进入出风仓内的热空气经过排放口排出,实现散热空气的循环,同时间隔腔和内腔相互连通,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果。此外本技术所述电源供应装置在使用时,当输入接头插到市电上时,风扇自动从电源转换电路板取电,从而风扇自动启动运行,实现了自动散热启动功能。本技术所述结构的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保证了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的工作寿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输入接头,2-基座,3-风扇,4-入风仓,5-入风板,6-圆台进风口,7-圆柱进风口,8-筒状外壳,9-散热片,10-间隔腔,11-散热孔,12-筒状内壳,13-内腔,14-散热基板,15-电源转换电路板,16-中空风道,17-出风板,18-圆柱出风口,19-倒圆台出风口,20-出风仓,21-顶座,22-排风口,23-输出电路板,24-输出接头,25-连接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如附图1所示的,包括:输入接头1、基座2、风扇3、入风仓4、入风板5、筒状外壳8、筒状内壳12、散热基板14、电源转换电路板15、出风板17、出风仓20、顶座21、输出电路板23、输出接头24以及连接导线25。所述的输入接头1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外端面,所述的入风仓4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内端面上,所述风扇3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的两侧,且风扇3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入风板5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上,所述入风板5上设置有圆台进风口6和圆柱进风口7,所述入风板5密封连接于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的底端,所述筒状内壳12嵌套设置于所述筒状外壳8内部,在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之间形成间隔腔10,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的外壁面上均形成有若干散热片9,所述筒状内壳12的内部形成为内腔13,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进风口7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筒状内壳12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1,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散热孔11连通于所述内腔13。所述散热基板14设置于所述内腔13内,所述散热基板14优选的为金属散热基板,在所述散热基板1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源转换电路板15,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用于实现输入市电向输出用电之间的电压转换,实现特定电源供应功能,在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表面设置有进行电源供应转换的若干电子器件,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紧贴散热基板14外壁面设置。所述散热基板14与所述筒状内壳和筒状外壳相互平行的设置于入风板5和出风板17之间,也就是说所述入风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接头(1)、基座(2)、风扇(3)、入风仓(4)、入风板(5)、筒状外壳(8)、筒状内壳(12)、散热基板(14)、电源转换电路板(15)、出风板(17)、出风仓(20)、顶座(21)、输出电路板(23)、输出接头(24)和连接导线(25),所述输入接头(1)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外端面上,所述入风仓(4)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内端面上,所述风扇(3)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的侧部,且所述风扇(3)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入风板(5)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上,所述入风板(5)上设置有圆台进风口(6)和圆柱进风口(7),所述筒状内壳(12)嵌套于所述筒状外壳(8)的内部,在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之间形成间隔腔(10),在所述筒状内壳(12)的内部形成内腔(13),所述散热基板(14)设置于所述内腔(13)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14)上,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入风板(5)的顶面,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出风板(17)的底面,所述出风板(17)上设置有圆柱出风口(18)和倒圆台出风口(19),所述出风仓(20)设置于所述出风板(17)上,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进风口(7)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出风口(18)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倒圆台出风口(19)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散热基板(1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风道(16),所述中空风道(16)的底端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中空风道(16)的顶端通过所述倒圆台出风口(19)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出风仓(20)的两侧开设有排风口(22),所述顶座(21)设置于所述出风仓(20)上,所述输出电路板(23)设置于所述顶座(21)内,所述输出接头(24)电性连接于所述输出电路板(23),所述输出电路板(23)通过连接导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所述输入接头(1)通过连接导线(2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所述风扇(3)通过连接导线(25)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散热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接头(1)、基座(2)、风扇(3)、入风仓(4)、入风板(5)、筒状外壳(8)、筒状内壳(12)、散热基板(14)、电源转换电路板(15)、出风板(17)、出风仓(20)、顶座(21)、输出电路板(23)、输出接头(24)和连接导线(25),所述输入接头(1)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外端面上,所述入风仓(4)设置于所述基座(2)的内端面上,所述风扇(3)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的侧部,且所述风扇(3)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入风板(5)设置于所述入风仓(4)上,所述入风板(5)上设置有圆台进风口(6)和圆柱进风口(7),所述筒状内壳(12)嵌套于所述筒状外壳(8)的内部,在所述筒状内壳(12)和筒状外壳(8)之间形成间隔腔(10),在所述筒状内壳(12)的内部形成内腔(13),所述散热基板(14)设置于所述内腔(13)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板(15)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14)上,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入风板(5)的顶面,所述筒状内壳(12)、筒状外壳(8)和散热基板(1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出风板(17)的底面,所述出风板(17)上设置有圆柱出风口(18)和倒圆台出风口(19),所述出风仓(20)设置于所述出风板(17)上,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进风口(7)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圆台进风口(6)连通于所述入风仓(4),所述间隔腔(10)通过所述圆柱出风口(18)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内腔(13)通过所述倒圆台出风口(19)连通于所述出风仓(20),所述散热基板(14)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风道(16),所述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冠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