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899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包括输出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接的自锁保护电路,与该自锁保护电路相连接的自调节供电电路,且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在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上接13‑14V的直流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过程提供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电池因为充电电流的波动而被损坏,同时还能在电池充满后立即断开对其的供电,更好的避免了电池的过充,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Self protection charging circuit for B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 charging circuit with BMS protection, including the output as the output of the self protection of the charging circuit end and self lock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charging terminal connection, self regulat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lf-locking protection circuit, and the self adjustment for the input electric circuit as power input since the end of the charging circuit protection; DC power supply with 13 14V in power input on th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lf protective charging circuit of a BMS process, providing the ability of self protection for battery charging, avoid the battery is damaged because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harging current, while the battery immediately after disconnecting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better, to avoid the overcharge of the battery, thereby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保护电路,具体是指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BMS的全称为BATTERYMANAGEMENTSYSTEM,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均衡技术是目前世界正在致力研究与开发的一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充电电路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大多数都是依靠管理系统来完成对充电电池的保护,其相应速度较慢,在管理系统相应之前电池有可能已经被损坏。为了提高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电池的损坏几率,如今急需一款电路来完成电池充电过程的自我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过程提供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电池因为充电电流的波动而被损坏,同时还能在电池充满后立即断开对其的供电,更好的避免了电池的过充,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包括输出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接的自锁保护电路,与该自锁保护电路相连接的自调节供电电路,且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在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上接13-14V的直流电源。进一步的,所述自调节供电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6组成;其中,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和电容C1的负极组成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同时也为自保护充电电路且与13-14V的直流电源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负极组成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自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自锁保护电路由三极管VT5,单向晶闸管VS1,单向晶闸管VS1,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7,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容C5,P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N极经电阻R8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9后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以及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单向晶闸管VS2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其中,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与单向晶闸管VS2的控制极相连接,单向晶闸管VS1的N极与单向晶闸管VS2的N极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单向晶闸管VS1的N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4的N极与单向晶闸管VS2的P极组成该自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且该输出端同时也为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为电池充电过程提供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电池因为充电电流的波动而被损坏,同时还能在电池充满后立即断开对其的供电,更好的避免了电池的过充,进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BMS的计算量,提高了BMS的反应速度,同时还能很好的提高电池充电的反应速度,更好的保障了产品的发展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保护充点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输出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接的自锁保护电路,与该自锁保护电路相连接的自调节供电电路,且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在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上接13-14V的直流电源。自调节供电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滑动变阻器RP1,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以及电容C3组成。连接时,二极管D1的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二极管D2的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3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中,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和电容C1的负极组成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且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同时也为自保护充电电路且与13-14V的直流电源相连接,三极管VT4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负极组成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自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1选用阻值为1KΩ的电阻,该电阻R1作为二极管D1的限流电阻,以避免二极管D1因通过的电流过大而损坏,保证了其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二极管D1的管压将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正向偏置电压钳位在一个固定值上,根据三极管的内部电流分配原则可知,该三极管VT1在正常工作时,只要滑动变阻器RP1的阻值不改变,其集电极的电流将为一个稳定值,即可以得知,当需要调节其输出电流时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P1的阻值的方式来完成。二极管D1可以选用发光二极管也可以选用普通的1N5401二极管,滑动变阻器RP1则选用最高阻值为500Ω的滑动变阻器,电阻R2为固定值的电阻,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发射极短路,其阻值为30-50Ω即可。电容C1和电容C2均为缓冲电容,其容值均为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接的自锁保护电路,与该自锁保护电路相连接的自调节供电电路,且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在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上接13‑14V的直流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蓄电池的充电端相连接的自锁保护电路,与该自锁保护电路相连接的自调节供电电路,且该自调节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作为该自保护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在所述的电源输入端上接13-14V的直流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用自保护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供电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3,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6组成;其中,三极管VT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东祝永利邓洪彬邹剑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