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位分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9253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2)的撑杆(1),在所述分丝棒(2)的一侧设置有压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上的分丝棒(2)沿轴向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2)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4)。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位分丝器,能够对立体出丝面丝束进行梳理、分丝和定位,避免发生纤维彼此之间互窜、接头脱落而导致的断丝、毛丝、并丝或粘丝的现象。

A modified wire sepa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flection wire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wire rod is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od (2) (1), in which the wire rod (2)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pressure bar (3),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od (1) on the wire bar (2)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rows and two rows of staggered, wire rod (2) between th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axle strut (1) within an angle (4).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wire device, capable of three-dimensional silk surface tow carding, wire and positioning, to avoid each other between the fiber joint caused by channeling, off the broken wire, silk, silk and silk or sticky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位分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纤纺丝设备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纤维变位分丝器。
技术介绍
化学纤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熔体纺丝和溶液纺丝两种,溶液纺丝按凝固条件不同又可分为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就是将成纤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纺丝溶液,将纺丝溶液由喷丝头喷出后进入凝固浴中,由于纺丝溶液内的溶剂扩散以及凝固剂向粘液细丝流中渗透,使细丝流凝固成丝条。现在世界上采用湿法纺丝的化学纤维主要有腈纶、氨纶、维纶、粘胶纤维等。其中维纶生产采用的湿法纺丝机有三种:卧式单浴槽纺丝机、卧式转向单浴槽纺丝机和立式纺丝机,其中立式纺丝机是国内外维尼纶厂最新采用的湿法纺丝机。立式纺丝机在生产时,原液经碱性凝固浴凝结成型为多束初生纤维后,经过分丝梳理器去湿热牵伸、中和浴、水洗浴及油浴等工序。传统分丝梳理器为单排光滑金属分丝棒定位的分丝梳理器只能用于将同一操作水平面上的丝束进行分丝、定位,而对立体出丝面丝束的梳理、分丝、定位则无能为力。因而易产生纤维彼此间互窜,接头脱落,从而产生断丝、毛丝、并丝、粘连等现象,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提高、品质下降,且纤维分散性差等问题,给生产带来较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立体出丝面丝束进行梳理、分丝和定位的变位分丝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的撑杆,在所述分丝棒的一侧设置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上的分丝棒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变位分丝器,能够对立体出丝面丝束进行梳理、分丝和定位,避免发生纤维彼此之间互窜、接头脱落而导致的断丝、毛丝、并丝或粘丝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能够对立体出丝面的丝束进行定位,所述夹角为40°-80°。并且,根据操作的便利性、丝束在分丝器过丝通道的运行轨迹以及压丝棒的固定情况,所述夹角优选为60°。优选地,两排分丝棒在垂直于所述撑杆的轴的平面内沿所述撑杆的直径方向对称设置。为了进一步实现故障状态应急通道功能,所述分丝棒沿所述撑杆的轴向分为三组。为了进一步降低故障状态下的操作难度,,相邻两组分丝棒之间的最内侧的分丝棒之间的轴间距为30mm—60mm。该轴间距形成了事故应急丝束通道,尤其适用于大束纤度的丝束纤维的铺放。优选地,相邻两组分丝棒之间的最内侧的分丝棒之间的轴间距为45mm。从人体工程学出发,进一步考虑到纤维的铺放密度及纤维的工艺要求,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之间的轴间距为12mm—18mm。其中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是指在同一组分丝棒内,沿所述撑杆轴向距离最短的两根分丝棒。为了进一步达到普通打结过丝通道功能,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的轴间距为15mm。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耗、保证产品质量,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的间距为6mm—12mm。其中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是指在同一组分丝棒内,沿所述撑杆轴向距离最短的两根分丝棒。并且该间距则为分丝棒的正视通道,具有普通打结过丝通道能力。为了进一步实现分丝定位通道功能,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的间距为9mm。为了进一步提高变位分丝器的适应性,使其适用于高强高模纤维生产线,每一组分丝棒具有16根分丝棒,且16根分丝棒分为所述两排。为了进一步合理设置,所述分丝棒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距离在40mm—80mm。优选地,所述分丝棒与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距离在50mm。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分丝棒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压能力,所述分丝棒的直径为3mm—8mm。优选地,所述分丝棒的直径为6mm。为了进一步减少分丝棒表面粗糙度对纤维摩擦产生毛丝对生产运行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要尽可能选择镜面级标准,所述分丝棒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为了进一步保证丝束的品质,所述分丝棒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为了进一步对所述分丝棒定位,在所述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分丝棒的固定孔,所述分丝棒插入所述固定孔内且向上伸出。所述分丝棒可焊接在所述固定孔内。为了进一步对丝束进行梳理,在所述撑杆的出丝方向设置有托杆。进一步地,在所述撑杆一端面设置有竖直的底板,所述撑杆与所述托杆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撑杆上方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压杆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U型托辊座,所述托辊座向上开口且固定在托辊座连接板上,所述结合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托辊座的两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销轴的销孔,所述压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配合的销孔。进一步地,在所述压杆的另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挂钩套件,所述挂钩套件上设置有用于抬高所述压杆另一端的挂钩。进一步地,在所述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U型支座,所述撑杆位于所述U型支座内的底部,在所述U型支座的上部两侧壁上设置用于安装销轴的销孔,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配合的销孔。为了进一步方便操作,所述撑杆、托杆与所述压杆的外径相同。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具有的有益效果有:1.能够对立体出丝面丝束进行梳理、分丝和定位,避免纤维之间因彼此互窜、接头脱落等现象,进而杜绝了纤维的断丝、毛丝、并丝、粘连等问题。2.本技术的变位分丝器还具有分丝定位通道功能、普通打结过丝通道功能和故障状态应急通道功能等,可以从容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故障状态。3.保证纤维在上托杆之前有序梳理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为纤维进入下一道工序(联合水洗)创造条件。4.使得产品在顺利生产的前提下能分布更多束的纤维。5.纤维分散性好。6.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品质得到保证,生产更加安全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变位分丝器的主视图图2为变位分丝器的左视图图3为变位分丝器的剖视图图4为变位分丝器的装配图(右侧进出丝);图5为变位分丝器的装配图(左侧进出丝)。标号说明:1.撑杆;2.分丝棒;3.压杆;4.夹角;5.轴间距L;6.轴间距l;7.间距s;8.垂直高度h;9.直径d;10.托杆;11.底板;12.托轮座;13.托轮座连接板;14.挂钩;15.U型支撑;16.连接板;17.套筒;18.机架;19.U型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介绍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1:如图1所示,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2的撑杆1,在所述分丝棒2的一侧设置有压杆3,所述撑杆1上的分丝棒2沿轴向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2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4。采用上述本实施例的变位分丝器,能够对立体出丝面丝束进行梳理、分丝和定位,避免发生纤维彼此之间互窜、接头脱落而导致的断丝、毛丝、并丝或粘丝的现象。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2的撑杆1,在所述分丝棒2一侧设置有压杆3,所述撑杆1上的分丝棒2沿轴向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2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4。其中所述夹角为40°-80°,可以选择但不限于40°,45°,50°,55°,60°,65°,70°,75°,80°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4为40°。另外,该两排分丝棒2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位分丝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2)的撑杆(1),在所述分丝棒(2)的一侧设置有压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上的分丝棒(2)沿轴向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2)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位分丝器,包括沿轴向设置有多根分丝棒(2)的撑杆(1),在所述分丝棒(2)的一侧设置有压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上的分丝棒(2)沿轴向分为两排且错位设置,两排分丝棒(2)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具有夹角(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4)在40°-80°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4)为6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两排分丝棒(2)在垂直于所述撑杆(1)的轴的平面内沿所述撑杆(1)的直径对称设置。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沿所述撑杆(1)的轴向分为多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沿所述撑杆(1)的轴向分为三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分丝棒的最内侧的分丝棒(2)之间的轴间距L(5)为30mm—60m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分丝棒的最内侧的分丝棒(2)之间的轴间距L(5)为45mm。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2)的轴间距l(6)为12mm—18mm。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2)的轴间距l(6)为15mm。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2)的间距s(7)为6mm—12mm。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相邻两根分丝棒(2)的间距s(7)为9mm。13.如权利要求6、7、8、10、11或12所述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分丝棒具有16根分丝棒(2),且16根分丝棒(2)分为两排。14.如权利要求9所述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分丝棒具有16根分丝棒(2),且16根分丝棒(2)分为两排。15.如权利要求1、2、3、4、6、7、8、10、11、12或14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1)的垂直高度h(8)为40mm—80mm。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1)的垂直高度h(8)为40mm—80mm。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1)的垂直高度h(8)为40mm—80mm。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1)的垂直高度h(8)为40mm—80mm。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高度h(8)为50mm。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高度h(8)为50mm。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高度h(8)为50mm。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伸出所述撑杆的垂直高度h(8)为50mm。23.如权利要求1、2、3、4、6、7、8、10、11、12、14、16、17、18、19、20、21或22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2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28.如权利要求1、2、3、4、6、7、8、10、11、12、14、16、17、18、19、20、21、22、24、25、26或27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2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3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3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3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丝棒(2)的材质采用SUS316L及以上规格。34.如权利要求1、2、3、4、6、7、8、10、11、12、14、16、17、18、19、20、21、22、24、25、26、27、29、30、31、32或33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撑杆(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分丝棒(2)的固定孔,所述分丝棒(2)插入所述固定孔内且向上伸出。3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位分丝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诗科谢长培王志金林贵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