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05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关节,包含一股骨接合机构、一胫骨接合机构及一承接机构,其中该股骨接合机构与该承接机构及该胫骨接合机构以不平行于一关节扭转轴线的一固定件而相组接固定,且该承接垫构件以一枢转承接面承接该股骨接合机构并且以一扭转承接面承接该胫骨接合机构,以使人工关节耐用且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关节
本技术相关于一种人工膝关节,特别是相关于一种耐用且可靠的人工关节。
技术介绍
人工膝关节为一种替换人体膝关节的人工植入物,其通常在人体膝关节因为意外伤害、劳损退化、骨骼病变等原因而出现问题时使用。人工膝关节的种类繁多,其中绞链式人工膝关节自1940年代开始使用,主要是针对较为严重的骨缺损或韧带等软组织功能丧失的状况时手术所采用的植入物,至今已超过70年。初期的绞链式人工膝关节只有单纯的绞链机构加上固定式的延伸骨柄,普遍的使用年限都不高。1970年代起的第二代绞链式人工膝关节中加入了可轴向旋转设计并以金属/聚乙烯材料作为承重接口,以提升中长期使用的存活率。1980年代起,由Stryker公司所开启的模块化的第三代绞链式人工膝关节设计使得临床效果得到更进一步改善。然而,此第三代绞链式人工膝关节由于在设计上绞链仍为主要力量传递的媒介,因此邻近绞链的塑料件经常发生破裂而须置换的情形。2000年以后由Zimmer公司(美国专利号US6773461)提出了要求在弯曲伸直的过程中全程保持95%的骨髁承重(关节承接面)的绞链式人工膝关节,进而减少绞链受力,改善绞链上塑料件的磨耗。并且,由于该设计中的轴向旋转之中柱是于手术中与负责枢转的绞链结合,而使手术方式可采用较低侵入性的方式进行,从而成为后续多款产品的设计方向。然而,在US6773461的设计中,因中柱在锁合上采用与轴向旋转方向一致的螺纹,而导致在手术后出现中柱脱离关节限制而使人工膝关节功能失效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缘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耐用且可靠的人工关节,以有效避免人工关节随着长期使用而使锁定失效等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习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人工关节,包含:一股骨接合机构,包括一股骨植入构件及一组接构件,该股骨植入构件用于与股骨结合,该组接构件具有一枢转部及一自该枢转部向下凸伸的组接部,该枢转部枢转连接于该股骨植入构件,而使该组接构件与该股骨植入构件沿一关节枢转轴线为可相对枢转;一胫骨接合机构,包括一基座构件及一胫骨插置构件,该胫骨插置构件自该基座构件向下延伸而用于插置结合于胫骨;以及一承接机构,包括一组接座构件及一承接垫构件,该组接座构件经设置为与该基座构件沿一垂直于该关节枢转轴线的关节扭转轴线为可相对扭转,该组接座构件于上侧形成有一对应匹配于该组接部的组接对应部,该承接垫构件包覆容置该组接座构件,且该承接垫构件于上表面具有一枢转承接面以及于下表面具有一扭转承接面,其中通过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组接对应部,并且以一固定件在该枢转承接面与该扭转承接面之间的位置而沿一不平行于该关节扭转轴线的组接固定方向将该组接部与该组接对应部相固定,该股骨接合机构、该承接机构及该胫骨接合机构相组接,该股骨接合机构与该胫骨接合机构之间为可相对枢转且扭转,该承接垫构件以该枢转承接面承接该股骨植入构件并且以该扭转承接面承接该基座构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承接垫构件于该枢转承接面的前侧具有一止挡凸部,以限制该股骨接合机构与该胫骨接合机构之间可相对枢转的角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股骨植入构件具有一沿该关节枢转轴线配置的固定轴部,该组接构件的枢转部为一套筒部,该套筒部套置于该固定轴部,而使该组接构件与该股骨植入构件为可相对枢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组接部沿该组接固定方向开设有一组接孔,该组接对应部具有一对位孔,对应于该组接孔,而由该固定件经穿置该组接孔与该对位孔而将该组接部与该组接对应部相固定。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承接垫构件经设置而相对于该组接座构件为可上下微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预设置于该组接座构件中,且该固定件经设置而在固定至该组接部之前为将该组接座构件与该承接垫构件相对锁定而禁止该承接垫构件的上下微动,并在固定至该组接部之后为解除该相对锁定。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组接构件的组接部为一非圆形柱体,该组接座构件的组接对应部为一槽体,而使该组接部与该组接对应部在组接后成为一无法相对扭转的状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人工关节更包括一止退构件,设置于该组接固定方向上的该固定件之后侧位置,而防止该固定件沿该组接固定方向退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组接座构件具有一沿该关节扭转轴线延伸的扭转轴部,该扭转轴部穿置于该胫骨接合机构,而使该组接座构件与该基座构件为可相对扭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组接固定方向不平行于该关节枢转轴线。经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人工关节采用新颖的绞链组装的结构,并利用于承接垫构件上下表面之间进行两者的组接,以及运动轴方向与机构间的组接固定方向不一致,而不易随着长期使用而使锁定失效。再者,在本技术的人工关节中,来自人体的负重或施力无须由枢转部来承担,而会直接向承接机构传递,藉此避免因应力集中于枢转部所造成的提早损坏。另外,本技术利用承接机构的设计,以大接触面积且耐摩擦的承接垫构件来承接股骨接合机构与胫骨接合机构,而得到更为稳定的结构以及更为减低的耗损。除此之外,本技术的人工关节的组装方式十分简易,可减低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及时间。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人工关节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显示第I图的人工关节于枢转且扭转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人工关节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人工关节的股骨接合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人工关节于组装前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人工关节于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00、人工关节,1、股骨接合机构,11、股骨植入构件,110、髁接面,111、固定轴部,111a、轴柱,111b、端盖,12、组接构件,121、枢转部,121a、构件,121b、构件,122、组接部,123、组接孔,2、胫骨接合机构,21、基座构件,211、穿置槽,22、胫骨插置构件,3、承接机构,31、组接座构件,311、组接对应部,312、扭转轴部,313、对位孔,32、承接垫构件,321、枢转承接面,322、扭转承接面,323、止挡凸部,324、通孔,33、固定件,34、止退构件,Al、关节枢转轴线,A2、关节扭转轴线,D、组接固定方向,F、股骨,T、胫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至图6,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如图1所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人工关节100包含一股骨接合机构1、一胫骨接合机构2及一承接机构3。如图1至图3所示,股骨接合机构I位于人工关节100的上侧位置,包括一股骨植入构件11以及一组接构件12。股骨植入构件11用于与股骨F结合,其仿真股骨的几何结构,而于形成有一圆滑曲面状的髁接面110。组接构件12具有一枢转部121及一自枢转部121向下凸伸的组接部122。枢转部121枢转连接于股骨植入构件11,而使组接构件12与股骨植入构件11沿一关节枢转轴线Al为可相对枢转,以模拟膝关节的弯曲(flex1n)。如图1至图3所示,胫骨接合机构2位于人工关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关节,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股骨接合机构,包括一股骨植入构件及一组接构件,该股骨植入构件用于与股骨结合,该组接构件具有一枢转部及一自该枢转部向下凸伸的组接部,该枢转部枢转连接于该股骨植入构件,而使该组接构件与该股骨植入构件沿一关节枢转轴线为可相对枢转; 一胫骨接合机构,包括一基座构件及一胫骨插置构件,该胫骨插置构件自该基座构件向下延伸而用于插置结合于胫骨;以及 一承接机构,包括一组接座构件及一承接垫构件,该组接座构件经设置为与该基座构件沿一垂直于该关节枢转轴线的关节扭转轴线为可相对扭转,该组接座构件于上侧形成有一对应匹配于该组接部的组接对应部,该承接垫构件包覆容置该组接座构件,且该承接垫构件于上表面具有一枢转承接面以及于下表面具有一扭转承接面, 其中通过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组接对应部,并且以一固定件在该枢转承接面与该扭转承接面之间的位置而沿一不平行于该关节扭转轴线的组接固定方向将该组接部与该组接对应部相固定,该股骨接合机构、该承接机构及该胫骨接合机构相组接,该股骨接合机构与该胫骨接合机构之间为可相对枢转且扭转,该承接垫构件以枢转承接面承接该股骨植入构件并且以扭转承接面承接该基座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关节,其特征在于,该承接垫构件于该枢转承接面的前侧具有一止挡凸部,以限制该股骨接合机构与该胫骨接合机构之间可相对枢转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关节,其特征在于,该股骨植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正光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