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819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属于油缸自控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工作稳定,脉冲小,可靠性好的液压自控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系统、第一手动换向阀、第二手动换向阀和第二动力系统,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均为工作部件提供液压动力,第一动力系统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第一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二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第二动力系统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第二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一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个动力系统会以固定的工作周期交替换向,保证了连续输出压力,减少了单个动力系统的换向脉冲,可靠性大大提高。

Automatic revers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automatic variant reversing mechanism, cylinder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technical field;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to provide a stable, small pulse,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reliability; technical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automatic revers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variant, dynamic system, first, the manual reversing valve the secondary directional valve and second power system, power system and hydraulic power to provide the first second power systems are working parts, the switch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power system controls the first manual valve, oil inlet and outlet direction of the first manual valve control second power system, second power system control secondary reversing switch direction valve, oil import the direction of secondary control system to the first power operated valve; two power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will be fixed working week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continuous output pressure, reduces the commutation pulse of a single power system,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属于油缸自控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大国,盗采煤矿、生产失误、器械老化及故障等人为原因是矿难的主要原因。煤矿在井下开采时,由于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瓦斯泄漏,瓦斯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下急剧氧化,形成冲击波现象,中国的煤矿瓦斯爆炸主要是电火花和爆破,主要发生地点是采掘工作面,瓦斯爆炸产生的瞬间温度高,压力膨胀快,爆炸元附近的气体以每秒几百米以上的速度向外冲击,使人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毁坏,爆炸后氧气的浓度降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窒息和中毒危险。矿井下生产中经常需要安装液压支架,传统的液压支架井下安装一般采用手工业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多,随着煤矿行业的迅速发展,急需一种工作效率高,适应性强的装置来改变现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就位机,但是这些就位机的重心高,带有悬臂,安全指数低,不符合现代煤矿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矿井下对设备的防爆要求都很高,为了就位机在矿井下安全运作,因此要尽量避免用电,防止发生危险。另外,就位机上液压设备的平稳运作也是就位机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就位机液压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脉冲大,稳定性差,严重影响就位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工作稳定,脉冲小,可靠性好的液压自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系统、第一手动换向阀、第二手动换向阀和第二动力系统,所述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均为工作部件提供液压动力,第一动力系统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二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所述第二动力系统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一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动力系统包括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的缸体均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油缸设置在第一油缸和第三油缸之间,所述第一油缸的内部通过第一活塞分割成A腔和B腔,第二油缸的内部通过第二活塞分割为C腔和D腔,第三油缸的内部通过第三活塞分割E腔和F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穿过B腔后与第一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C腔后与第二活塞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穿过D腔后与第二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E腔后与第三活塞相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在第二活塞的带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活塞杆的一端穿过F腔后与第三活塞相连,另一端伸出到F腔外并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手动换向阀的手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的底端固定,第一手动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第一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二动力系统中第二活塞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二动力系统包括第四油缸、第五油缸、第六油缸、第四活塞杆、第五活塞杆和第六活塞杆,所述第四油缸、第五油缸和第六油缸的缸体均固定设置,所述第五油缸设置在第四油缸和第六油缸之间,所述第四油缸的内部通过第四活塞分割为G腔和H腔,第五油缸的内部通过第五活塞分割为I腔和J腔,所述第六油缸的内部通过第六活塞分割为K腔和L腔,所述第四活塞杆的一端穿过H腔后与第四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I腔后与第五活塞相连,所述第五活塞杆的一端穿过J腔后与第五活塞相连,另一端穿过K腔后与第六活塞相连,所述第四活塞和第六活塞在第五活塞的带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六活塞的一端穿过L腔后与第六活塞相连,另一端伸出到L腔外并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手动换向阀的手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的底端固定,第二手动换向阀为二位四通阀,第二手控换向阀控制第一动力系统中第五活塞的运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油缸通过乳化液驱动。其中,所述第五油缸通过乳化液驱动。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第一手动换向阀上手柄的换向阻力。其中,所述第二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第二手动换向阀上手柄的换向阻力。其中,所述第一油缸和第三油缸均通过液压油驱动。其中,所述第四油缸和第六油缸均通过液压油驱动。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材质均为硅锰弹簧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动力系统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第一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二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第二动力系统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的切换方向,第二手动换向阀控制第一动力系统的进出油方向,通过这种互相控制的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异体换向”的技术特点。二、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动力系统在起始时不同步运动,由于第一动力系统和第二动力系统的相互间控制,两个动力系统会以固定的工作周期交替换向,这样把两个动力系统在各自运动时的换向停止时间交错开,实现了总有一个动力系统在为工作部件供给高压油,保证了连续输出压力,减少了单个动力系统的换向脉冲,与本专利技术相连的工作部件不会因供给油压的变化而影响性能,可靠性大大提高。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油缸和第五油缸为动力油缸,两个油缸内的液体不与其他油缸接触,采用乳化液作为第二油缸和第五油缸的驱动液体,乳化液的价格较低,驱动效果不会减弱,生产成本低,提高了经济效益。四、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硅锰弹簧钢材料,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两个手动换向阀需要经常性的换向工作,这种弹簧的弹性和耐用性都很好,可保证本专利技术的长期稳定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动力系统,2为第一手动换向阀,3为第二动力系统,4为第二手动换向阀,5为第一弹簧,6为第二弹簧,11为第一油缸,12为第二油缸,13为第三油缸,14为第一活塞杆,15为第二活塞杆,16为第三活塞杆,31为第四油缸,32为第五油缸,33为第六油缸,34为第四活塞杆,35为第五活塞杆,36为第六活塞杆,111为A腔,112为B腔,113为第一活塞,121为C腔,122为D腔,123为第二活塞,131为E腔,132为F腔,133为第三活塞,311为G腔,312为H腔,313为第四活塞,321为I腔,322为J腔,323为第五活塞,331为K腔,332为L腔,333为第六活塞。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系统1、第一手动换向阀2、第二手动换向阀4和第二动力系统3,所述第一动力系统1和第二动力系统3均为工作部件提供液压动力,第一动力系统1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2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2控制第二动力系统3的进出油方向,所述第二动力系统3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4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4控制第一动力系统1的进出油方向。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系统1包括第一油缸11、第二油缸12、第三油缸13、第一活塞杆14、第二活塞杆15和第三活塞杆16,所述第一油缸11、第二油缸12和第三油缸13的缸体均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油缸12设置在第一油缸11和第三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系统(1)、第一手动换向阀(2)、第二手动换向阀(4)和第二动力系统(3),所述第一动力系统(1)和第二动力系统(3)均为工作部件提供液压动力,第一动力系统(1)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2)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2)控制第二动力系统(3)的进出油方向,所述第二动力系统(3)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4)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4)控制第一动力系统(1)的进出油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系统(1)、第一手动换向阀(2)、第二手动换向阀(4)和第二动力系统(3),所述第一动力系统(1)和第二动力系统(3)均为工作部件提供液压动力,第一动力系统(1)控制第一手动换向阀(2)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2)控制第二动力系统(3)的进出油方向,所述第二动力系统(3)控制第二手动换向阀(4)的切换方向,所述第二手动换向阀(4)控制第一动力系统(1)的进出油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异体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系统(1)包括第一油缸(11)、第二油缸(12)、第三油缸(13)、第一活塞杆(14)、第二活塞杆(15)和第三活塞杆(16),所述第一油缸(11)、第二油缸(12)和第三油缸(13)的缸体均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油缸(12)设置在第一油缸(11)和第三油缸(13)之间,所述第一油缸(11)的内部通过第一活塞(113)分割成A腔(111)和B腔(112),第二油缸(12)的内部通过第二活塞(123)分割为C腔(121)和D腔(122),第三油缸(13)的内部通过第三活塞(133)分割E腔(131)和F腔(132),所述第一活塞杆(14)的一端穿过B腔(112)后与第一活塞(113)相连,另一端穿过C腔(121)后与第二活塞(12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活塞杆(15)的一端穿过D腔(122)后与第二活塞(123)相连,另一端穿过E腔(131)后与第三活塞(133)相连,所述第一活塞(113)和第三活塞(133)在第二活塞(123)的带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活塞杆(16)的一端穿过F腔(132)后与第三活塞(133)相连,另一端伸出到F腔(132)外并通过第一弹簧(5)与第一手动换向阀(2)的手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手动换向阀(2)的底端固定,第一手动换向阀(2)为二位四通阀,第一手动换向阀(2)控制第二动力系统(3)中第二活塞(123)的运动方向;
所述第二动力系统(3)包括第四油缸(31)、第五油缸(32)、第六油缸(33)、第四活塞杆(34)、第五活塞杆(35)和第六活塞杆(36),所述第四油缸(31)、第五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补孩孔仁山马霄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