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柜及其充电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53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机柜及其充电模组,该充电模组供移动电源充电,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传动滚轮对,所述传动滚轮对包括上、下对应分布传动滚轮,充电时,移动电源夹持于上、下的所述传动滚轮之间;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有的所述传动滚轮同步转动。本方案中所有的传动滚轮在同一驱动装置下实现同步转动,动作协调,从而提供较好的输送力,以保证移动电源能够更为顺畅地进入充电模组,确保移动电源能够到达准确的充电位置,提高充电位置的稳定可靠性;并且,所有传动滚轮同步转动,而不是仅依靠摩擦力转动,从而可以延长下方传动滚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机柜及其充电模组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机柜及其充电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一种充电机柜,其上设有多个充电模组,每个充电模组都设置一能够外露于充电机柜外表面的入口,用户在充电机柜外将移动电源自入口插入,则移动电源可经入口进入充电机柜内部的充电模组内,充电模组内设有传动机构和相应的充电接口,传动机构将移动电源传送至与充电接口对接,从而实现充电。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该充电模组包括左机架8、右机架12,两侧机架之间设有两级滚轴组件,分别为图中所示的一级滚轴组件24和二级滚轴组件25,滚轴组件包括滚轮和滚轮轴。另外,还设有驱动滚轴组件转动的第一电机13。充电模组的入口位置设有门板I,门板I的内表面设有横把1 2,横把1 2形成开口朝内的卡槽,充电模组的机架固定有曲轴2,并且设置驱动曲轴2转动的第二电机4。机架设有导轨,如图2所示的左导轨3和右导轨22,导轨上设有导轨槽221和导向结构224,门板I还设有定位柱101,定位柱101放入导轨槽221后可对门板I起到限位作用,使其仅能作升降移动;导向结构224用于使电源27放入时更加轻松、方便。工作过程如下:第二电机4驱动曲轴2转动,曲轴2偏心设置,转动过程中可沿卡槽内外平移,由于门板I被限制为升降移动,故曲轴2转动时高度发生变化继而带动横把102向上移动,最终也就带动门板I升降;门板I升起后,入口打开,用户将电源27自充电机柜的入口处插入,第一电机13动作,通过第一皮带轮14、第二皮带轮16、第一齿形皮带15驱动一级滚轴组件24上方的滚轮转动,该滚轮同时通过第三皮带轮7、第四皮带轮5、第二齿形皮带6带动靠近入口的二级滚轴组件25上方的滚轮转动。在一级滚轴组件24、二级滚轴组件25上方滚轮的驱动下,电源27向充电模组内部移动,并移动至与充电PCB18接触,以实现充电。在移动过程中,两组滚轴组件下方的滚轮除了支撑电源27之外,还在摩擦力作用下转动,相当于从动轮,以保持电源27的移动顺畅。该技术方案存在下述技术问题:两组滚轴组件的上部滚轮为主动轮,在电机驱动下参与转动,而位于下方的滚轮为从动轮,在电源27的摩擦力作用下转动。这样,上、下滚轮的动作不易协调,难以保证电源27的输送距离,会影响电源27准确地输送至充电位置,即影响充电位置的稳定可靠性,并且也降低了下方滚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机柜及其充电模组,该充电模组采用滚轮全驱动转动模式,从而减小对充电位置稳定可靠性的影响,并提高下方传动滚轮的使用寿命。该方案提供的充电模组,供移动电源充电,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传动滚轮对,所述传动滚轮对包括上、下对应分布传动滚轮,充电时,移动电源夹持于上、下的所述传动滚轮之间;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有的所述传动滚轮同步转动。与
技术介绍
中只有上传动滚轮参与主动转动的方案,本方案中所有的传动滚轮在同一驱动装置下实现同步转动,动作协调,从而提供较好的输送力,以保证移动电源能够更为顺畅地进入充电模组,确保移动电源能够到达准确的充电位置,提高充电位置的稳定可靠性;并且,所有传动滚轮同步转动,而不是仅依靠摩擦力转动,从而可以延长下方传动滚轮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齿轮对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一所述同步带驱动一所述传动滚轮转动;同一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齿轮对传动,两组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两组所述传动滚轮对。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相对所述传动滚轮对,更靠近所述充电模组入口设置的入口滚轮对,所述入口滚轮对包括入口传动滚轮和能够上下移动的入口浮动滚轮,二者上、下或下、上分布,以便夹持位于入口处的所述移动电源;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保持推动所述入口浮动滚轮靠近所述入口传动滚轮的趋势。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入口传动滚轮转动。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齿轮对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一所述同步带驱动一所述传动滚轮转动;同一所述传动滚轮对的所述传动滚轮之间通过所述齿轮对传动,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所述入口传动滚轮与相邻的所述传动滚轮对的任一传动滚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可选地,所述入口浮动滚轮相对其滚轮轴可转动。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的侧板设有上下延伸的长孔,所述入口浮动滚轮的滚轮轴插入所述长孔内。可选地,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扭簧。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入口处的门板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门板、槽轮,以及驱动所述槽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门板设置为仅能够在入口处升降;所述槽轮设有曲线槽,所述门板固定有能够插入所述曲线槽内的随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槽轮转动时,所述曲线槽带动所述随动件升降,以带动所述门板打开或关闭所述充电模组的入口。可选地,所述随动件为随动轴承。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入口处的两侧均设有相配合的导轨、滑块,所述门板内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滑块,以实现所述门板沿所述导轨升降。可选地,所述充电模组的入口处设有固定板,所述门板、所述槽轮、所述固定板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内表面用于固定所述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板并固定所述槽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充电机柜,所述充电机柜的内部设有若干组所述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机柜具有与上述充电模组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充电模组中滚轮及其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两侧的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图5中安装有扭簧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充电模组中门板机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装配不意图;图9为图8的另一视角的结构不意图;图10为图8中随动轴承插入曲线槽内的示意图。图1-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门板、2曲轴、3左导轨、4第二电机、5第四皮带轮、6第二齿形皮带、7第三皮带轮、8左机架、12右机架、13第一电机、14第一皮带轮、15第一齿形皮带、16第二皮带轮、18充电PCB、22右导轨、24—级滚轴组件、25 二级滚轴组件、101定位柱、102横把、27电源、221导轨槽、224导向结构 图3-10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2a长孔、201第一上传动滚轮、202第一下传动滚轮、301第二上传动滚轮、302第二下传动滚轮、401入口传动滚轮、402入口浮动滚轮、402’浮动滚轮轴、402’a环槽、501第二主动齿轮、502第二从动齿轮、601第一同步带、602第二同步带、603第三同步带、701第一电机、801第一主动齿轮、802第一从动齿轮、901扭簧、901a扭臂;21门板、22槽轮、22a曲线槽、23导轨、24滑块、25固定板、26第二电机、27随动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模组,供移动电源充电,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传动滚轮对,所述传动滚轮对包括上、下对应分布传动滚轮,充电时,移动电源夹持于上、下的所述传动滚轮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有的所述传动滚轮同步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齿轮对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一所述同步带驱动一所述传动滚轮转动;同一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齿轮对传动,不同的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包括两组所述传动滚轮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相对所述传动滚轮对,更靠近所述充电模组入口设置的入口滚轮对,所述入口滚轮对包括入口传动滚轮(401)和能够上下移动的入口浮动滚轮(402),二者上、下或下、上分布,以便夹持位于入口处的所述移动电源; 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保持推动所述入口浮动滚轮(402)靠近所述入口传动滚轮(401)的趋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入口传动滚轮(401)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配合的齿轮对以及同步带,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一所述同步带驱动一所述传动滚轮转动;同一所述传动滚轮对的所述传动滚轮之间通过所述齿轮对传动,所述传动滚轮对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所述入口传动滚轮(401)与相邻的所述传动滚轮对的任一所述传动滚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浮动滚轮(40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