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32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广角镜头,其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广角镜头满足:0.6mm?1≤tan(HFOV)/TTL<1.0mm?1;CT5/CT6≥2.2,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HFOV为广角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CT5为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上述广角镜头具有高像素及超广角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小型化,便于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角镜头
本技术设及摄像领域,更具体而言,设及一种广角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特别是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 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禪合元件(CCD)或互补 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两种。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 小,光学系统趋向于更高像素及更高成像质量。 为了满足该趋势,对于搭载在手机、数码相机、汽车、监视等摄像装置上的摄像镜 头也进一步要求高像素、小型化及广角化。为了实现超广角化,透镜片数易于增多,不利于 镜头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同时对减小各像差有所限制,不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需要提供一种广角镜头。 -种广角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000引具有正光焦度的第Ξ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 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 面; 该广角镜头满足关系式:0.6mm-i < 化11 化F0V)/TTL<1. Omnfi;CT5/CT6 > 2.2;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HFOV为该广角镜头的最大 视场角的一半;CT5为该第五透镜的中屯、厚度,CT6为该第六透镜的中屯、厚度。 满足上述配置的广角镜头具有高像素及超广角的特点,并且上述广角镜头在提升 广角镜头的成像质量及扩大视场角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广角镜头的长度,进而能够实现 小型化,便于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0<n^<-l. 0; V1-V2 > 30; 其中,Π 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VI为该第一透镜 的色散系数,V2为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4<SAG12/DT12<0.8;[001引其中,SAG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DT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 效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ο. 8<f 3/f <1.5; ο. 5<K/f <1. ο; 其中,f3为该第Ξ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 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5.0 <f4/f<-1.5;其中,f4为该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5<f6^<0; 其中,f6为该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5<V5-V6<45; 其中,V5为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6为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6< I SAG52 I /CT5<0.9; 其中,SAG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CT5为该第五透镜的中屯、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Ξ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六透镜的材料为塑料,且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处为 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随着远离光轴转变为凸面。 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 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3是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象散图 (mm);图4是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图5是实施例1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um); 图6是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8是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象散图 (mm);图9是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图10是实施例2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图 (um); 图11是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3是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象散 图(mm);图14是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 );图15是实施例3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 图(um); 图16是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18是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象散 图(mm);图19是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 );图20是实施例4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 图(um); 图21是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3是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象散 图(mm);图24是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 );图25是实施例5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 图(um); 图26是实施例6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6的广角镜头的轴上色差图(mm);图28是实施例6的广角镜头的象散 图(mm);图29是实施例6的广角镜头的崎变图(% );图30是实施例6的广角镜头的倍率色差 图(um)。【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 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W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W是固定连接,也可W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 地连接;可W是机械连接,也可W是电连接或可W相互通信;可W是直接相连,也可W通过 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W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W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 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 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W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 和/或参考字母,运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 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该广角镜头满足关系式:O · 6mm-1 < tan(HFOV)/TTL〈l · Omm-1; CT5/CT6 2 2 · 2; 其中,TTL为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HFOV为该广角镜头的最大视场 角的一半;CT5为该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为该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2.0<fl/f<-1.0;Vl-V2>30; 其中,f 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该广角镜头的有效焦距;Vl为该第一透镜的色 散系数,V2为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0.4<SAG12/DT12<0.8; 其中,SAG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DT12为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 径。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广角镜头满足下列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