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29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35
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具体涉及信号放大器装置技术领域。所述的通信基站(BTS)与第一双工器(U1)连接,第一双工器(U1)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与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依次串联,它能够实现放大器底噪功率与设备增益成正比变化,以及手机信号放大器的自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Dynamic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ignal amplifi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ynamic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ignal amplifier, in particular to a signal amplifier device technical field. Th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BTS) and first duplexer (U1) connected to the first duplexer (U1) and low noise amplifier (LNA1) connected to the first, the first low noise amplifier (LNA1) and the first bandpass filter (BPF1), the first digital attenuator (ATT1), the first mixer (MIX1), the first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ound filter (IF-BPF1), second (MIX2), mixer (ATT2), second digital attenuator second band-pass filter (BPF2), the first power amplifier (PA1)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it can realize the power amplifier noise and device gain is proportional to change, and self mobile phone signal ampl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信号放大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
技术介绍
在国外,如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通信设备厂家生产的手机信号放大器都带有防自激功能,并且获得国外运营商的青睐,都已经大批量地采用;国通信厂商像浙江三维通信、武汉虹信、广州京信通信等公司对信号放大器防自激的功能也有过研究,但解决的方法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他们只应用在大功率放大器以及高成本的数字放大器.随着国内移动通信网络的整合,通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赢得客户的满意,国内运营商很注重通信信号的质量,已经逐渐批量地采用手机信号放大器进行信号深度覆盖。传统的信号放大器受外界影响会产生设备自激,从而影响通信网络的运行,难以得到大量推广运用。通信运营商需要的是小型的信号放大器作为网络补盲覆盖时不对网络系统有任何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它能够实现放大器底噪功率与设备增益成正比变化,以及手机信号放大器的自激。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通信基站BTS、移动手机端MS、第一双工器U1、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一检波管ZD1、第一检波电路DEC1、数字微处理器MUC、第二双工器U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第二检波管ZD2、第二检波电路DEC2,所述的通信基站BTS与第一双工器U1连接,第一双工器U1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与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依次串联,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波管ZD1的正极端和第二双工器U2连接,第一检波管ZD1的负极端与第一检波电路DEC1连接,第一检波电路DEC1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所述的第二双工器U2分别与移动手机端MS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与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依次串联,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双工器U1和第二检波管ZD2的正极端连接,第二检波管ZD2的负极端与第二检波电路DEC2连接,第二检波电路DEC2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数字微处理器MUC分别与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连接,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分别与第一混频器MIX1、第二混频器MIX2连接,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分别与第三混频器MIX3、第四混频器MIX4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开启后,先关断下行工作链路同时检测上行链路工作时底噪功率,并把检测到的底噪功率电平送人设备MCU单元做存储,然后以1dB为步进线性减少上行设备输出增益,MCU就可以计算出设备减少增益带来的系统底噪功率变化是否线性来判断设备安装天线隔离度是否不够,如果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底噪功率电平是线性变化则表明设备收发天线安装隔离度符合要求,如果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底噪功率不线性变化则表明收发天线隔离度不符合要求,那么此时设备继续线性减少增益,同时MCU判断并记录使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底噪功率开始线性变化点的增益起点,并把此起点的增益作为设备正常工作时上下行的增益值。微功率直放站以此判断依据来设定上下行的增益可以既保证不会因为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造成自激造成设备的损坏,同时还可以保证了基站到手机、手机到基站这个上下行链路的平衡,更重要的是便于工程安装。不再需要测试仪器来测量站点的隔离度,不再需要工程人员手动设置微功率直放站的增益,设备可以自适应的调整设备参数来符合当前安装环境,到达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同时又带有设备自身保护,带有防自激等功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能预防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造成自激,改变了传统放大器设备对工程安装技术的高要求与依赖,安装工程时不再需要携带频谱仪等测试工具,有效避免了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对通信基站,对通信系统带来的干扰与破坏,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通信基站BTS、移动手机端MS、第一双工器U1、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一检波管ZD1、第一检波电路DEC1、数字微处理器MUC、第二双工器U2、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第二检波管ZD2、第二检波电路DEC2,所述的通信基站BTS与第一双工器U1连接,第一双工器U1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与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依次串联,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波管ZD1的正极端和第二双工器U2连接,第一检波管ZD1的负极端与第一检波电路DEC1连接,第一检波电路DEC1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所述的第二双工器U2分别与移动手机端MS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与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依次串联,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双工器U1和第二检波管ZD2的正极端连接,第二检波管ZD2的负极端与第二检波电路DEC2连接,第二检波电路DEC2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数字微处理器MUC分别与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二数控衰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通信基站(BTS)、移动手机端(MS)、第一双工器(U1)、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一检波管((ZD1))、第一检波电路(DEC1)、数字微处理器(MUC)、第二双工器(ZD1)、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第二检波管(ZD2)、第二检波电路(DEC2),所述的通信基站(BTS)与第一双工器(U1)连接,第一双工器(U1)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与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依次串联,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检波管(ZD1)的正极端和第二双工器(ZD1)连接,第一检波管(ZD1)的负极端与第一检波电路((DEC1))连接,第一检波电路(DEC1)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所述的第二双工器(ZD1)分别与移动手机端(MS)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连接,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与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依次串联,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双工器(U1)和第二检波管(ZD2)的正极端连接,第二检波管(ZD2)的负极端与第二检波电路(DEC2)连接,第二检波电路(DEC2)与数字微处理器(MUC)连接,数字微处理器(MUC)分别与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连接,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分别与第一混频器(MIX1)、第二混频器(MIX2)连接,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分别与第三混频器(MIX3)、第四混频器(MIX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智能型手机信号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通信基站(BTS)、移动手机端(MS)、第一双工器(U1)、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锁相环电路(PLL1)、第一检波管((ZD1))、第一检波电路(DEC1)、数字微处理器(MUC)、第二双工器(ZD1)、第二低噪声放大器(LNA2)、第三带通滤波器(BPF3)、第三数控衰减器(ATT3)、第三混频器(MIX3)、第二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2)、第四混频器(MIX4)、第四数控衰减器(ATT4)、第四带通滤波器(BPF4)、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二锁相环电路(PLL2)、第二检波管(ZD2)、第二检波电路(DEC2),所述的通信基站(BTS)与第一双工器(U1)连接,第一双工器(U1)与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连接,第一低噪声放大器(LNA1)与第一带通滤波器(BPF1)、第一数控衰减器(ATT1)、第一混频器(MIX1)、第一中频声表滤波器(IF-BPF1)、第二混频器(MIX2)、第二数控衰减器(ATT2)、第二带通滤波器(BPF2)、第一功率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兆未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