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642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盾构隧道管片的环纵向接缝导致隧道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已建隧道临近地块的开发或构筑物施工可能会引起隧道纵向的不均匀上浮(隆起)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由管片衬砌拼装组成的盾构隧道,盾构隧道拱底处设置减振道床,管片衬砌预留注浆孔内打设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布置范围为拱底左右60°,预应力锚索包括多束钢绞线,多束钢绞线呈圆周形分布,圆中央设置有注浆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上施加的预应力锚索,将隧道“固定”在既定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管片环纵向接缝的不利影响,“固定”效果可通过锚索长度与预应力数值相应调整,增加了隧道抵抗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中国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呈井喷式发展,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水平与建设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轨道交通在给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加快城市发展步伐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其中,尤以结构安全、长期耐久性与稳定性最为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显著加快了沿线地块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但同时需要面临周边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如周边地块或楼盘开发、地下水位变动或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等,都可能导致隧道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隧道纵向的隆起变形,进而影响隧道结构安全、运营安全。此类状况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历史相对久远的城市尤为突出。地铁运营期间,经常会出现管片接缝渗漏、局部裂缝或破碎等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一般采用直径6m左右的盾构机掘进,建筑限界与隧道内径之间的预留空间一般仅有100~200mm左右,在考虑施工误差、设备安装误差与地层长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已无富裕空间考虑后期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片衬砌(1)拼装组成的盾构隧道,盾构隧道拱底处设置减振道床(3),通过管片衬砌(1)预留注浆孔,往地层中打设预应力锚索(2);预应力锚索(2)包括多束钢绞线(5),多束钢绞线(5)圆周形分布,中央设置有注浆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片衬砌(1)拼装组成的盾构隧道,盾构隧道拱底处设置减振道床(3),通过管片衬砌(1)预留注浆孔,往地层中打设预应力锚索(2);预应力锚索(2)包括多束钢绞线(5),多束钢绞线(5)圆周形分布,中央设置有注浆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索(2)设置于预先实施的钻孔(4)中;预应力锚索(2)包含自由段与锚固段,钻孔(4)底部设有沉渣段;预应力锚索(2)位于自由段和锚固段;锚固段与沉渣段内压注水泥砂浆(9);自由段的预应力锚索(2)外套耐油PE塑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钢绞线(5)一端设置有导向头(6),另一端穿过盾构隧道管片衬砌(1)的预留孔,通过锚垫板(10)和锚具(1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钢绞线(5)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隔离架(8),相邻隔离架(8)中间位置处钢绞线(5)采用钢丝(12)捆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索(2)的布置范围为拱底左右60°,环向间距为20°。6.基于预应力锚索的盾构隧道抗浮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仁李润轩王立新王俊康华高志宏王天明马晓波雷永生李储军曹伟王博张利斌王春希翁木生段亚刚倪飞毛念华张海杨沛敏李谈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