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转筒胚芽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42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11
一种以糙米为加工原料的卧式转筒胚芽米机,主轴(1)前段套装碾米铁辊(2)进料螺旋推进器(3)后段套装圆锥型米筛(6)排料螺旋推进器(7),转筒(18)前端为圆柱型碾米室(19)后端为圆锥型抛光室(20),碾米刀(24)顶部与擦离突台(26)顶部的间隙为10mm,主轴转速在600-800r/min之间,转筒转速在300-500r/min之间,碾米铁辊(2)和抛光室米筛(6)与转筒作同轴差速旋转,使米粒在碾辊和转筒不同速度旋转的双重拨动下,流动性更好,低速轻碾,不损伤米粒胚芽,碾米室(19)和抛光室(20)一体,减少了米粒在加工过程中的转运次数,使糙米经碾磨、抛光后,不但胚芽得到了保留,而且光洁度达到胚芽米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胚芽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转筒胚芽米
本技术涉及碾米机,具体是指一种以糙米为加工原料的卧式转筒胚芽米机。
技术介绍
稻米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白米,砻谷脱壳后的糙米需要经过碾米机多道碾制,碾米砂辊或铁辊在碾米室内高速旋转,借助金刚砂辊筒表面无数密集锐利的砂刃对米粒表层进行碾削和铁辊的快速擦离,由于原粮品质的差异和糙米自身的脆弱,高速旋转的砂辊不光碾削了米皮,往往会因为碾削过深损伤米粒胚芽,产生无胚米,还会因离心作用,米粒容易沉于筛片底部,使米粒流动性差,造成胚芽破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碾米设备的不足,提出一种碾米室和抛光室一体的转筒胚芽米机,通过改进碾米机的结构,采用双电机调速驱动,使转筒与碾米辊筒作同轴差速旋转,增加米粒的流动性。平衡机内压力,实现铁辊低速轻碾,减少碎米,保留大米最营养的胚芽部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卧式转筒胚芽米机由主轴、碾米铁辊、进料螺旋推进器、主轴轴承、主轴皮带轮、圆锥型米筛、排料螺旋推进器、碾辊喷风孔、主轴进风孔、主轴进风道、主轴排风孔、主轴排风道、螺旋推进器外壳、机架、料斗、进料口、出料口、转筒、碾米室、抛光室、转筒前端轴承、转筒后端轴承、转筒皮带轮、碾米刀、压风机、擦离突台、吸糠仓、主轴电机、转筒电机和平键组成、主轴前段套装碾米铁辊、进料螺旋推进器,主轴轴承和主轴皮带轮、后段套装圆锥型米筛和排料螺旋推进器,并全部用平键固定在主轴的相应位置,主轴前段轴芯是通过主轴进风口连通碾辊喷风孔的圆型主轴进风道、主轴后段轴芯是通过主轴排风口连通圆锥型米筛的圆型主轴排风道,主轴两端有分别安装在进、排料螺旋推进器内轴承位中的主轴轴承,并通过进、排料螺旋推进器外壳固定在机架上,进料螺旋推进器向上开有连接料斗的进料口,排料螺旋推进器向下开有出料口,转筒前端为圆柱型,后端为圆锥型,转筒前端轴承安装在进料螺旋推进器外壳的外轴承位上,转筒后端轴承安装在排料螺旋推进器外壳的外轴承位上。转筒皮带轮安装在转筒后端,由于主轴和转筒两端都分别安装在进、排料螺旋推进器固定在机架上的外壳上,当主轴皮带轮和转筒皮带轮受不同速度驱动时,主轴和转筒作同轴差速旋转,主轴带动碾辊、米筛在碾米室、抛光室内与转筒的转速差,使机内米粒在碾辊和转筒不同转速的双重拨动下,流动性更好,有足够的机会翻动,实现均匀的摩擦作用,不损伤米粒胚芽。卧式转筒胚芽米机的转筒前端为圆柱型碾米室,齿型碾米刀沿碾辊外圆对称排列,碾米刀齿根间的喷风孔通过碾辊空腔和主轴进风孔与主轴进风道相通,主轴进风道与压风机相通。转筒内壁错列排列凸出的半球体擦离突台,突台的密度与米筛孔一致,碾辊碾米刀顶部与转筒擦离突台顶部的间隙为10mm,使米粒在碾米室内数量多、压力小,受冲击作用变缓,两米刀之间的喷风孔在碾米时使米粒受空气压力加速翻动,增加米粒之间的摩擦,擦离作用、配合米刀对米粒进行平缓的碾削,提高碾米效果。转筒后端为圆锥型抛光室,抛光室内壁错列排列凸出的半球体擦离突台、突合的密度与筛孔一致,沿碾米辊筒至排料螺旋推进器进料口安装圆锥型米筛,米筛筛孔通过主轴排风孔与主轴排风道相通,擦离突台不仅对进入抛光室的米粒起到抛光作用,还拨动米粒翻动,使糠皮和粉尘在受碾米室的空气压力和米筛底部负压吸引加速经米筛沿主轴排风孔通过主轴排风道流向吸糠仓,使糙米经碾摩、抛光后不但胚芽得到了保留,而且光洁度达到胚芽米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胚芽米。卧式转筒胚芽米机为避免因碾辊和转筒高速转动带给米粒的过度摩擦和冲撞,使胚芽碾碎脱落,成为少胚或无胚米,本技术采用双电机通过皮带分别连接主轴皮带轮和转筒皮带轮,调速器控制主轴转速在600-800r/min之间,转筒转速在300_500r/min之间,实现碾米过程中低速轻碾、减少米粒的碰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转筒与碾米室铁辊和抛光室米筛的同轴差速旋转,克服了卧式碾米机米粒容易沉于筛片底部,米粒流动性差,造成碎米和胚芽损伤的不足,使机内米粒在碾辊和转筒不同速度旋转的双重拨动下,流动性更好,有足够机会翻动,实现均匀摩擦作用、不损伤来粒胚芽。二、碾米室和抛光室一体,减少了胚芽米在加工过程中的转运次数,转筒内壁密集的半球体突台配合喷风碾米铁辊,使糙米经碾摩、抛光后,不但胚芽得到了保留,而且光洁度达到胚芽米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胚芽米。 三、双电机调速驱动,使主轴转速控制在600-800r/min之间,转筒转速控制在300-500r/ mini间,实现碾米过程中低速轻碾,减少米粒的碰撞,在糙米表层形成松缓的摩擦,只除去糙米表层糠粉,保全米粒的胚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碾米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主轴2——碾米铁辊3—进料螺旋推进器4—主轴轴承5——主轴皮带轮6——圆锥型米筛7—排料螺旋推进器8—碾辊喷风孔9-主轴进风孔10-主轴进风遭11——主轴排风孔12——主轴排风道13—螺旋推进器外壳14—机架15-料斗16-进料口17——出料口18——转筒19——碾米室20——抛光室21-转筒前端轴承22-转筒后端轴承23——转筒皮带轮24——碾米刀25——压风机26——擦离突台27——吸糠仓28——主轴电机29——转筒电机30——平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启动主轴电机28、通过皮带带动主轴皮带轮5、使主轴I以700r/min的速度旋转,固定安装在主轴I上的碾米铁辊2和圆锥型米筛6同时转动,启动转筒电机29,通过皮带带动转筒皮带轮23使转筒18以400r/min的速度旋转,由于主轴I和转筒18两端都由轴承分别安装在进、排料螺旋推进器的外壳13上,转筒18前端的碾米室19和转筒后端的抛光室20与主轴I前段的碾米铁辊2和主轴I后段的圆锥型米筛6以及进、排料螺旋推进器3.7的螺旋部分形成同轴差速旋转,料斗15内的糙米经进料口 16由进料螺旋推进器3送入碾米室19内,齿型碾米刀24沿碾辊外圆对称排列,碾米刀24齿间的碾辊喷风孔8通过碾辊空腔和主轴进风孔9与主轴进风道10相通,主轴进风道10与压风机25相通,转筒18内壁错列排列凸出的半球体擦离突台26,碾辊碾米刀24顶部与转筒擦离突台26顶部的间隙为10mm,使米粒在碾米室内数量多,相对压力小,受冲击作用变缓,两碾米刀24之间的碾辊喷风孔8使米粒受来自压风机25的空气压力加速翻动,增加米粒之间的互碾,擦离作用,配合米刀对米粒进行平缓的碾削,并将米粒推入抛光室20。转筒18后端为圆锥型抛光室20、抛光室20内壁错列排列凸出的半球体擦离突台26,突台的密度与筛孔一致,沿碾米铁辊2至排料螺旋推进器7进料口倾斜安装圆锥型米筛6,米筛筛孔通过主轴排风孔11与主轴排风道12相通,擦离突台26不仅对进入抛光室20的米粒起到抛光作用,还拨动米粒翻动,使糠皮和粉尘受碾米室10的空气压力和圆锥型米筛6底部负压吸引加速经米筛沿主轴排风孔11通过主轴排气道12流向吸糠仓27,脱去糠皮的胚芽米经排料螺旋推进器7从出料口17排出,糙米经过碾摩,抛光后不但胚芽得到了保留,而且光洁度达到胚芽米的要求,成为合格的胚芽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转筒胚芽米机,主要由主轴(I)、碾米铁辊(2)、进料螺旋推进器(3)、主轴轴承(4)、主轴皮带轮(5)、圆锥型米筛(6)排料螺旋推进器(7)螺旋推进器外壳(13)、机架(14)、转筒(18)、碾米室(19)、抛光室(20)、转筒前端轴承(21)、转筒后端轴承(22)、转筒皮带轮(23)、碾米刀(24)、擦离突台(26)、主轴电机(28)、转筒电机(29)组成,其特征在于:主轴(I)前段套装碾米铁辊(2)、进料螺旋推进器(3)、主轴轴承(4)和主轴皮带轮(5),后段套装抛光室米筛(6)和排料螺旋推进器(7);主轴(I)两端分别安装主轴轴承(4),并通过螺旋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畅响万圣贡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