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微伟专利>正文

一种定植杯及带有该定植杯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32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植杯及带有该定植杯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其中定植杯包括中空的杯体,杯体为弯曲管状,杯体的两端分别开始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过杯体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开口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的中轴线的夹角90°<a<180°,杯体在靠近第一开口的下部位置设有凹槽;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包括中空的立柱,定植杯安装在立柱的侧壁的种植孔,且定植杯的第二开口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柱的通道内营养液喷雾或喷淋时,定植杯内的凹槽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营养液,因此可以供那些根系短而无法伸入到立柱内的植物根系吸收,而且还可以保证植物在暂停喷雾或喷淋期间还能得到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因此可以间断性喷雾或喷淋,节约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植杯及带有该定植杯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植物栽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定植杯及带有该定植杯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口味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种植业的病虫害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传统农业种植业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农药来对付日趋严重的病虫害。人们在应对这种局面时采取的是选择无农药、化肥的所谓“安全菜”,但是“安全菜”不菲的价格却又让人望而生畏。于是家庭种植、阳台农业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而无土栽培又以产量高、品质好、节水、省工省力、清洁等优势得到迅速地普及和推广。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是空间利用率和阳光利用效率最高的种植模式,因此被广泛使用。现有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通常是在立柱侧壁开设通孔,然后把植物直接种植在通孔内,这种栽培装置不便于植物移栽,而且植物固定不可靠;还有些栽培装置是在通孔中斜向插装直管的种植杯,然后在种植杯种植植物,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植物移栽不便的缺陷,但这种种植杯种植根系较短的植物或幼苗时,可能会造成根系伸入不到立柱内而无法接触到营养液,不适宜种植根系较短的植物。而且,上述两种结构的栽培装置种植植物时都需要不断在立柱内腔供应营养液,如果停止供应营养液后,植物很快会面临不可逆损伤甚至枯萎。由于这两种方式的缓冲能力差,营养液的供应需要更加频繁地启动水泵或雾化器,因此,这两种栽培装置会更加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种植根系较长和较短的植物的种植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定植杯,包括中空的杯体,所述杯体为弯曲管状,杯体的两端分别开始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过杯体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开口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的中轴线的夹角90° <a〈180°,杯体在靠近第一开口的下部位置设有凹槽。上述方案中,定植杯安装在中空的立柱的侧壁,立柱的中空通道内营养液喷雾或喷淋时,定植杯内的凹槽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营养液,因此可以供那些因根系短而无法伸入到立柱的中空通道内的植物根系吸收,而且凹槽中的营养液还可以保证植物在暂停喷雾或喷淋期间还能得到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上述杯体在对应第一开口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可以保证定植杯插入立柱的通孔的位置。优选地,上述第一开口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的中轴线的夹角a为120°至150°。优选地,上述第一开口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的中轴线的夹角a为13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适宜种植根系较短的植物、且可以节省电能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包括中空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的种植孔,种植孔安装有上述的定植杯,杯体对应第一开口的一端与通孔相配合,且定植杯的第二开口向上。本方案中,立柱的中空通道内营养液喷雾或喷淋时,定植杯内的凹槽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营养液,因此可以供那些因根系短而无法伸入到立柱的中空通道内的植物根系吸收,而且凹槽中的营养液还可以保证植物在暂停喷雾或喷淋期间还能得到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因此可以延长喷雾或喷淋的间隙时间,节约电能。上述杯体在对应第一开口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立柱的侧壁外侧接触,可以防止定植杯相对立柱的通孔滑动,使得定植杯稳固安装在通孔中。上述立柱内的中空通道填充有栽培基质。本技术通过在中空的立柱侧壁的种植孔中安装定植杯,使用时,植物的根系从第二开口插入,植物的茎杆利用固定介质夹紧固定,植物的根系位于固定介质下方,植物定植在定植杯上,相比直接定植在立柱的通孔上稳固可靠,移栽操作更加便利;由于固定植物的固定介质几乎不会与立柱内的营养液接触,因此克服因固定介质被营养液浸透对植物茎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立柱内的营养液喷雾或喷淋暂停期间,定植杯内的凹槽还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营养液,凹槽中的营养液可以保证植物在暂停喷雾或喷淋期间还能得到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当定植的植物幼苗根系短浅而不能足够伸展到立柱的中空通道内时,凹槽中驻留的营养液可提供植物需要的营养和水分,而在植物根系长到足够长时,植物可以通过定植杯的第一开口顺利地伸展进入立柱的中空通道内,定植杯内残余的营养液则可以在暂停喷雾、喷淋期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因此,本技术可以延长喷雾或喷淋的间隙时间,节约电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定植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定植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剖面图。图4为技术的定植杯的左视示意图。图5为技术的无土栽培装置使用状态剖开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的定植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的杯体1,杯体I为弯曲状,杯体I的两端分别开始有第一开口 11和第二开口 12,第一开口 11和第二开口 12通过杯体I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开口 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 12的中轴线的夹角90° <a〈 180°,杯体I在靠近第一开口 11的下部位置设有凹槽13,杯体I在对应第一开口 11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14。上述第一开口 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 12的中轴线的夹角a优选为120°至150°,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 12的中轴线的夹角a为135°,一方面可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植物根系更有效地吸取营养液。本技术的定植杯使用时,定植杯可以套装在设有通孔的立柱或种植墙,定植杯对应第一开口 11的一端与通孔相配合,定植杯的第二开口 12向上。实施例2:本技术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如图2、3所示,包括中空的立柱2及定植杯,立柱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种植孔21,定植杯安装在立柱2的侧壁的种植孔21中。上述定植杯包括中空的杯体1,杯体I为弯曲状,杯体I的两端分别开始有第一开口 11和第二开口 12,第一开口 11和第二开口 12通过杯体I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开口 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 12的中轴线的夹角a为90°至180°,杯体I在靠近第一开口 11的下部位置设有凹槽13,杯体I对应第一开口 11的一端与种植孔21相配合,且定植杯的第二开口 12向上,杯体I在对应第一开口 11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与立柱2的侧壁外侧接触,可以防止定植杯相对立柱2的种植孔21滑动,使得定植杯稳固安装在种植孔21中。本技术的无土栽培装置使用时,植物的根系从定植杯的第二开口 12插入,然后在第二开口 12的位置利用固定植物的介质3夹紧植物的茎杆,植物的根系位于固定介质3下方,植物的根系落在凹槽13中或穿过第一开口 11位于立柱2的中空通道内,立柱2的中空通道内营养液喷雾、喷淋时,部分营养液会落在植物根系上供植物的根系吸收,同时,定植杯的凹槽13也会有残余的营养液积累,可以供落在凹槽13的根系吸收,也可以保证植物在暂停喷雾或喷淋期间还能得到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立柱式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与图2类似,其区别:立柱2内的中空通道填充有栽培基质,栽培基质为海绵、珍珠棉等吸水性较强的材料、陶粒、砂砾或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基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植杯,包括中空的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I)为弯曲管状,杯体(I)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通过杯体(I)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开口(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12)的中轴线的夹角90° <a<180°,杯体(I)在靠近第一开口(11)的下部位置设有凹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I)在对应第一开口(11)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植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中轴线与第二开口(12)的中轴线的夹角a为120°至1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微伟
申请(专利权)人:靳微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