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527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采用分层次直接堆叠栽培模块的方法至少堆叠两个层次,同时堆叠在上面层次栽培模块给下面层次栽培模块所栽植植物留出了能够正常生长的空间;可以采用交错堆叠、垂直堆叠、螺旋堆叠等方式进行堆叠。本方法可以运用于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或攀缘植物或小灌木或小乔木的生产性栽培,特别是耐阴喜阴植物的混合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几种交错堆叠方案、垂直堆叠方案、螺旋堆叠方案,在实际进行立体栽培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堆叠。本方法可以在单位面积的土地栽培尽可能多的植株且植株之间相互基本无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立体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最有效途径,现有的立体栽培,一般依托立体的栽培架,与栽培模块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也有将栽培模块和栽培架制成一体的情况,植株直接栽培在栽培架上,无论哪种情况,栽培架均需另行制作,成本增加,且用起来不太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的立体栽培存在成本较高且用起来不太灵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可以无需立体栽培架而依托栽培模块自身直接进行堆叠,同时对于空间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可以在单位面积的土地栽培尽可能多的植株且植株之间相互基本无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采用分层次直接堆叠栽培模块的方法至少堆叠两个层次,同时堆叠在上面层次栽培模块给下面层次栽培模块所栽植植物留出了能够正常生长的空间,其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分层次直接堆叠栽培模块的方法至少堆叠两个层次,可以采用交错堆叠的、垂直堆叠、螺旋堆叠等方式,交错堆叠是指上一层栽培模块一般至少处于两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垂直堆叠方案是指上一层栽培模块完全处于一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螺旋堆叠是指上一层栽培模块部分处于一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同时堆叠在上面层次栽培模块给下面层次栽培模块所栽植植物留出了能够正常生长的空间,即上下两层之间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错开留有余地的;对于攀援植物、藤本植物等还可以搭架引蔓攀援或用于辅助限制植物生长方向(如绑在架上),有时还需要采用加固措施使堆叠的栽培模块及所栽植植株更加稳固,防止不稳或受风影响而倒塌。上述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可以运用于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小灌木、小乔木的生产性栽培,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特别适合耐阴喜阴的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或攀缘植物搭配进行立体栽培。由于上述植物对于生长空间的要求较低,因此可以从立体上进行合理分配,最大限度的利用可用空间,不过此时单个植株可以分配的阳光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适合于耐阴喜阴的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或攀缘植物搭配进行立体栽培,如果是喜光的植物则可能会因为光照不足而影响生长,不宜进行这种立体栽培。上述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可用的交错堆叠方案,上一层栽培模块一般至少处于两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第一种方案是: 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相同大小的栽培模块,最下层采用分行分列相邻两两相切的方式摆放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放置在下一层四个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相邻相切,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为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放置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在上一层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第二种方案是: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大小不同的栽培模块,最下层采用交错相切的方式摆放较大的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半径为下一层栽培模块的1/1.732并放置在下一层三个相互相邻且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相邻相切,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为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放置上一层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在上一层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第三种方案是: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相同大小的栽培模块,最下层以边对边方式摆放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放置在下一层四个相互相邻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旋转45°使其四角架在下一层四个相互相邻栽培模块的四对相邻边上但相邻的中心已放置栽培模块的则该四个相互相邻栽培模块的中心位置不再放置,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能稳固摆放的其它形状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的栽培模块放置在上一层四个最近相邻(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保持与上一层栽培模块同样的方向。第四种方案是: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大小不同的栽培模块,最下层以边对边方式摆放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半径为下一层栽培模块的1/1.414并放置在下一层四个相互相邻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并旋转45°使其四角架在下一层四个相互相邻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四对相邻边的中点,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能稳固摆放的其它形状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放置与上一层栽培模块相同大小的栽培模块在上一层相邻的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并保持与最下层栽培模块同样的方向。第五种方案是:采用具有一定长度的栽培模块,以相互搭架方式实现交错堆叠。上述交错堆叠方案中,上一层的栽培模块均不在下一层模块所栽植植物之上(假定栽植在中心位置),因而不会影响下一层植物的生长。上述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可用的一种垂直堆叠方案,上一层栽培模块完全处于一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第一种方案是: 上下两层之间栽培模块相同同时因栽培模块的结构而在堆叠时形成下一层栽培模块所栽植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空间,这时栽培模块需要精心设计,从而保证在堆叠时留有空间,一般可以采用内凹和抬底的方法来实现,通过内凹实现此处从上之下均为可用空间,通过抬底即底部不与水平齐平而是向上抬起而上下两层之间形成空隙,这时就在空隙下方栽植植物并通过内凹处向上成长。第二种方案是:上一层栽培模块比下一层栽培模块至少小10%,小的这一部分即是为下一层植株留出的生长位置,不同层次的栽培模块的重心基本处于同一个垂直位置或不同层次的栽培模块的某一边缘基本处于同一个垂直位置,这样比较稳固。上述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可用的一种螺旋堆叠方案,上一层栽培模块仅部分处于一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其具体方案是: 不同层次的栽培模块的重心处于同一个垂直位置或不同层次的栽培模块的某一边缘处于同一个垂直位置,然后方向做一些偏转,从而不会完全重合在一起,重心位置的要求是为了稳固。上述堆叠方案无需非常精确的确定栽培模块个体大小或形状或其摆放位置,可以允许栽培模块个体大小或形状或其摆放位置有6%以内的误差,只要不影响总体的堆叠即可,即能够进行堆叠且有一定的稳固性。因此上述圆形、方形、具有一定长度的栽培模块不一定要正圆型、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圆角方形及与正圆型、正方形、长方形相近的其它形状的栽培模块也可以。另外摆放的位置也无需严格对准某一中心或重心处于同一个垂直位置,稍微偏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稳固即可。本方法可以运用于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或攀缘植物或小灌木或小乔木的生产性栽培,特别是耐阴植物的混合栽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几种交错堆叠方案、垂直堆叠方案、螺旋堆叠方案,比单层种植的单位面积植株数一般可以增加50%以上,堆叠超过2层的,可以增加100%以上,在实际进行立体栽培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其中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堆叠。本方法可以在单位面积的土地栽培尽可能多的植株且植株之间相互基本无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交错堆叠方案示意图(对应说明书交错堆叠方案中的第一种方案)。1.最下层(实线)2.上一层(虚线)3.上一层边缘(实线较小的); 图2为一种交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分层次直接堆叠栽培模块的方法至少堆叠两个层次,同时堆叠在上面层次栽培模块给下面层次栽培模块所栽植植物留出了能够正常生长的空间; 或者还在前面的基础上搭架引蔓攀援或用于辅助限制植物生长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交错堆叠的方式,或采用垂直堆叠的方式,或采用螺旋堆叠的方式;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采用加固措施使堆叠的栽培模块及所栽植植株更加稳固。3.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栽培植物立体种植方法运用于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或攀缘植物或小灌木或小乔木的 生产性栽培。4.一种交错堆叠方案,上一层栽培模块一般至少处于两个下一层栽培模块之上,其特征在于: 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相同大小的栽培模块,最下层采用分行分列相邻两两相切的方式摆放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放置在下一层四个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相邻相切,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为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放置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在上一层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 或者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大小不同的栽培模块,最下层采用交错相切的方式摆放较大的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模块半径为下一层栽培模块的1Λ.732并放置在下一层三个相互相邻且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缺一个的也可放置)的中心上方并相邻相切,或在前面的基础上,在上一层没有放置栽培模块的外围放置为上述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和/或更上一层放置上一层栽培模块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半径的栽培模块在上一层相邻两两相切的栽培模块的中心上方; 或者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相同大小的栽培模块,最下层以边对边方式摆放栽培模块,上一层的栽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