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琦专利>正文

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193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运输设备配套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架,还包括底盘装置、过渡受料装置、可调机尾装置、转载配套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底盘装置为履带式底盘装置,包括传动部、驱动链轮、制动装置、导向轮、承重轮、托带轮、履带和履带张紧装置;传动部驱动驱动链轮带动履带绕导向轮、承重轮和托带轮做循环往复运动。一方面,本装置完全放弃了迈步式移动的原理,引入了履带式底盘行走的行走方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移动速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集行走、受料、转载等多个功能于一身,同时还作为转载机的行走轨道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机尾。

Crawler type self moving and reprin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a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behind a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in a coal mine, in particular to a crawler type self moving and reprinting device. Includes a support frame, and also comprises a chassis device, the transition by feeding device, adjustable tail device, supporting device, reprint of hydraulic system and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chassis device for crawler chassis device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part, a driving sprocket, a braking device, a guide wheel, a bearing wheel, roller, track and track tensioning device drive sprocket drive; drive around the track guide wheel, bearing wheel and roller do cycle of move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device completely abandoned the principle of advancing mobile, introduces the crawler chassis walking walking program, improve the whole device movement speed and st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in walking, feeding, reproduced and other functions in a body, the tail also acts as a walking track and slot loader belt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运输设备配套装置的
,尤其涉及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后配套运输系统中,皮带机自移机尾用于连接顺槽转载机与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带式输送机机械式机尾结构,型式功能各异的皮带机自移机尾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广泛使用。皮带机自移机尾的显著优势在于保证转载机与带式输送机搭接通畅的同时还能兼顾工作面快速推进的需求。当前,自移机尾为以迈步式自移机尾为主,其前后分别布置两组抬高油缸和一组推移油缸,底部布置两组调偏油缸;其移动原理为抬高油缸将机身抬起,推移油缸以转载机为支点推动机身前移。但是,迈步式自移机尾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1、推进效率低。皮带机自移机尾的移动原理是与顺槽转载机组成互为支点的结构,依靠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实现其前移。液压油缸作为保证自移机尾移动实现的最重要部件,在保证足够推力和尽量减小规格尺寸两个矛盾要素的制约下,国内自移机尾的最大行程仅为2.7m,然后就必须重新推进并调整姿态才能继续生产,即所谓的“三刀一推”;由于其调整动作复杂繁琐,单次的姿态调整时间长达30~60min,效率较低。2、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自移机尾是一种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零部件种类数量众多而精密,因此成本较高。目前,单套自移机尾一般自重约20~30t,价格约为40~80万不等。3、故障率高,操作维护复杂繁琐。为了保证前后设备搭接顺畅和尽可能降低转载机卸载高度的需求,自移机尾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数量种类众多的零部件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保证搭接尺寸,因而自移机尾在实际使用中故障率较高;由于空间狭小维修难度极大,调整和维护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很高。4、自移机尾笨重且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对复杂巷道条件适应能力一般,比如在松软地面、有大而频繁的坑洼凸起、转弯以及较大坡度的巷道条件下使用难度极大甚至无法使用。总的来说,通用皮带机自移机尾作为目前阶段最好的搭接方案,各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优化其结构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但这些优化改进都是基于其当前的结构原理,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结构原理上带来的诸多缺陷。从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讲,转载机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搭接及推进过程急需一种高效、可靠稳定、操作便捷、高适应能力的自移转载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当前皮带机自移机尾结构原理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诸多不足,结合煤矿井下的实际工况条件和开采特点,用创新思维方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转载机和顺槽带式输送机搭接转载方案。该方案不仅能满足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快速推进的要求,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皮带机自移机尾所存在的效率低下、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价格昂贵和适应性一般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架,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两侧下方的底盘装置和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的用于承载煤料的过渡受料装置、用于调整煤料输送带的可调机尾装置、用于连接顺槽转载机的转载配套装置、用于控制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中液压装置的液压系统和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的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底盘装置和过渡受料装置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底盘装置为履带式底盘装置,包括传动部、驱动链轮、制动装置、导向轮、承重轮、托带轮、履带和履带张紧装置;所述传动部包括动力装置、调速装置和联轴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调速装置连接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着所述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和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架的两端,所述履带绕设在所述支撑机架两端的驱动链轮和导向轮外;所述托带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的上方,所述承重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的下方,位于两个导向轮之间;所述支撑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张紧情况的履带张紧装置;所述传动部驱动导向轮,所述制动装置安装在导向轮上,用于制动所述导向轮,导向轮啮合驱动链轮带动履带绕所述导向轮、承重轮和托带轮做循环往复运动。本装置的动力装置可以是液压马达、电动机或者内燃机,优选方案为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该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位于顺槽转载机和顺槽带式输送机之间,其功能在于承接来自顺槽转载机的物料然后平稳转载给顺槽带式输送机,同时它还是转载机的行走轨道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机尾。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顺槽转载机沿着该自移转载装置的轨道行走并同步将物料转载给受料段,然后由顺槽带式输送机将物料运走;当顺槽转载机行走完轨道长度后(即一个调整间距),需要对顺槽带式输送机进行人工拆架,拆架完成后该自移转载装置启动并推进一个调整间距(2m~6m),待其自动调整到稳定状态即可开始下一个工作周期。本装置完全放弃了当前自移机尾与顺槽转载机组成互为支点的系统,依靠液压油缸伸缩动作来实现移动动作的原理,创新的引入了履带式底盘行走系统作为该新型自移转载装置的行走方案,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整个自移转载装置的移动速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本技术集行走、受料、转载等多个功能于一身,同时还作为转载机的行走轨道和顺槽带式输送机的机尾。进一步:所述承重轮和托带轮的数量为若干个,承重轮和托带轮的规格跟数量根据履带底盘装置的承载来选择。进一步:所述过渡受料装置包括受料段连接架、成槽装置、槽型托辊组、缓冲床、缓冲托辊架、缓冲托辊、改向滚筒连接架、改向滚筒、下托辊架、下托辊、上调偏装置和下调偏装置;所述受料段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成槽装置、槽型托辊组、缓冲床、缓冲托辊架和上调偏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受料段连接架的上方,所述改向滚筒连接架、下托辊架和所述下调偏装置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受料段连接架的下方,所述改向滚筒固定安装在所述改向滚筒连接架上,所述缓冲托辊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托辊架上,所述下托辊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托辊架上。过渡受料装置是本装置承接来料、与顺槽带式输送机连接的功能装置,其整体安装于履带式底盘系统的支承机架上并实现其相关功能。从功能上该装置划分为过渡成槽段、受料缓冲段、皮带调偏部分。过渡成槽段是输送带由平面状态转变为受料槽型的过渡部分;受料缓冲段主要用于承接来料并缓冲物料对输送带的冲击过程;调偏部分的功能在于辅助可调机尾系统调整输送带的跑偏情况。进一步:所述可调机尾装置包括机尾滚筒、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机尾防护罩、输送带跑偏传感器、水平调偏油缸和垂直调偏油缸;所述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的一端,所述机尾滚筒、输送带跑偏传感器、水平调偏油缸和垂直调偏油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上,通过输送带跑偏传感器感应输送带的输送情况,反馈给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水平调偏油缸和垂直调偏油缸调整输送带的输送情况,所述机尾滚筒的外沿半包覆有机尾防护罩。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对输送带跑偏传感器所采集和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后,通过控制水平调偏油缸和垂直调偏油缸的配合动作实现对皮带跑偏的自动调整。可调机尾装置是本装置与顺槽带式输送机的连接的重要功能装置,一方面,顺槽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绕过该装置的机尾滚筒并连接受料装置从而组成闭合的运转回路,最终得以实现物料的输送过程。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

【技术保护点】
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架(19),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两侧下方的底盘装置(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上的用于承载煤料的过渡受料装置(2)、用于调整煤料输送带的可调机尾装置(3)、用于连接顺槽转载机的转载配套装置(4)、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中液压装置的液压系统(6)和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的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7),所述底盘装置(1)和过渡受料装置(2)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液压系统(6),所述液压系统(6)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电气控制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1)为履带式底盘装置,包括传动部(11)、驱动链轮(12)、制动装置(13)、导向轮(14)、承重轮(15)、托带轮(16)、履带(17)和履带张紧装置(18);所述传动部(11)包括动力装置、调速装置和联轴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调速装置连接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着所述驱动链轮(12);所述驱动链轮(12)和导向轮(1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两端,所述履带(17)绕设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两端的驱动链轮(12)和导向轮(14)外;所述托带轮(16)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上方,所述承重轮(15)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下方,位于两个导向轮(14)之间;所述支撑机架(1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履带(17)张紧情况的履带张紧装置(18);所述传动部(11)驱动驱动链轮(12),所述制动装置(13)安装在导向轮(14)上,用于控制所述导向轮(14),引导所述履带(17)正确绕转,所述传动部(11)驱动驱动链轮(12)带动履带(17)绕所述导向轮(14)、承重轮(15)和托带轮(16)做循环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架(19),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两侧下方的底盘装置(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上的用于承载煤料的过渡受料装置(2)、用于调整煤料输送带的可调机尾装置(3)、用于连接顺槽转载机的转载配套装置(4)、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中液压装置的液压系统(6)和用于控制所述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的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7),所述底盘装置(1)和过渡受料装置(2)分别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液压系统(6),所述液压系统(6)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电气控制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1)为履带式底盘装置,包括传动部(11)、驱动链轮(12)、制动装置(13)、导向轮(14)、承重轮(15)、托带轮(16)、履带(17)和履带张紧装置(18);所述传动部(11)包括动力装置、调速装置和联轴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调速装置连接所述联轴器的输入端,所述联轴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着所述驱动链轮(12);所述驱动链轮(12)和导向轮(14)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两端,所述履带(17)绕设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两端的驱动链轮(12)和导向轮(14)外;所述托带轮(16)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上方,所述承重轮(15)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下方,位于两个导向轮(14)之间;所述支撑机架(1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履带(17)张紧情况的履带张紧装置(18);所述传动部(11)驱动驱动链轮(12),所述制动装置(13)安装在导向轮(14)上,用于控制所述导向轮(14),引导所述履带(17)正确绕转,所述传动部(11)驱动驱动链轮(12)带动履带(17)绕所述导向轮(14)、承重轮(15)和托带轮(16)做循环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轮(15)和托带轮(16)的数量为若干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受料装置(2)包括受料段连接架(26)、成槽装置(27)、槽型托辊组(28)、缓冲床(29)、缓冲托辊架(30)、缓冲托辊(31)、改向滚筒连接架(32)、改向滚筒(33)、下托辊架(34)、下托辊(35)、上调偏装置(36)和下调偏装置(37);所述受料段连接架(2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19)上,所述成槽装置(27)、槽型托辊组(28)、缓冲床(29)、缓冲托辊架(30)和上调偏装置(36)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受料段连接架(26)的上方,所述改向滚筒连接架(32)、下托辊架(34)和所述下调偏装置(37)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受料段连接架(26)的下方,所述改向滚筒(33)固定安装在所述改向滚筒连接架(32)上,所述缓冲托辊(31)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托辊架(30)上,所述下托辊(35)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托辊架(3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自移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机尾装置(3)包括机尾滚筒(20)、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21)、机尾防护罩(22)、输送带跑偏传感器(23)、水平调偏油缸(24)和垂直调偏油缸(25);所述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2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架(19)的一端,所述机尾滚筒(20)、输送带跑偏传感器(23)、水平调偏油缸(24)和垂直调偏油缸(25)固定安装在所述可多向调整滚筒底座(21)上,通过输送带跑偏传感器(23)感应输送带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张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