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11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第一升降台包括第一支承单元和沿铅直方向驱动第一支承单元的第一伺服装置。第二升降台包括第二支承单元和沿铅直方向驱动第二支承单元的第二伺服装置。第三升降台包括第三支承单元和沿铅直方向驱动第三支承单元的第三伺服装置。第四升降台包括第四支承单元和沿铅直方向驱动第四支承单元的第四伺服装置。第一支承单元的驱动范围小于第三支承单元的驱动范围。第二支承单元的驱动范围小于第四支承单元的驱动范围。

Aircraft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an aircraft structure. The first lifting tabl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unit and a first servo drive unit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device. Second lifting platform comprises second supporting units and second servo driving devic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unit. Third lifting platform comprises third supporting units and third servo driving devic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third supporting unit. Fourth lifting platform comprises fourth supporting units and fourth servo driving devic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fourth supporting unit. The driving range of the first support unit is less than the drive range of the third supporting unit. The drive range of the second support unit is less than the drive range of the fourth support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
本技术涉及航空器的制造技术。
技术介绍
日本特许第412862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8-711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航空器的主翼的装配方法。在主翼的装配工序中,为了在骨架结构体安装翼板,需要对翼板进行高精度地定位。为了减少工时,希望在短时间内对翼板进行定位。特许文献1:日本特开第4128626号公报特许文献2:日本特开2008-71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定位的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和航空器结构体制造方法。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包括:支承定位对象物的第一部位的第一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二部位的第二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三部位的第三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四部位的第四支承单元、伺服装置组、控制所述伺服装置组的控制装置。所述伺服装置组包含:沿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一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二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三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三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四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四伺服装置。所述定位对象物是支承航空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定位对象物的第一部位的第一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二部位的第二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三部位的第三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四部位的第四支承单元、伺服装置组、控制所述伺服装置组的控制装置,所述伺服装置组包含:沿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一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二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三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三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四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四伺服装置,所述定位对象物是支承航空器结构体的零件的夹具,所述伺服装置组包含:沿第一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定位对象物的第一部位的第一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二部位的第二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三部位的第三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定位对象物的第四部位的第四支承单元、伺服装置组、控制所述伺服装置组的控制装置,所述伺服装置组包含:沿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一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二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三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三伺服装置、沿所述铅直方向驱动所述第四支承单元的铅直轴第四伺服装置,所述定位对象物是支承航空器结构体的零件的夹具,所述伺服装置组包含:沿第一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第一伺服装置、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第一伺服装置、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第二伺服装置、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的第二水平轴第二伺服装置、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驱动所述第三支承单元的第一水平轴第三伺服装置,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及所述第一部位之间,设有与所述铅直方向平行的第一旋转轴、以及第一双轴万向节,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及所述第二部位之间,设有与所述铅直方向平行的第二旋转轴、以及第二双轴万向节,在所述第三支承单元及所述第三部位之间,设有与所述铅直方向平行的第三旋转轴、第三双轴万向节、以及单轴滑动机构,在所述第四支承单元及所述第四部位之间,设有与所述铅直方向平行的第四旋转轴、第四双轴万向节、以及双轴滑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承单元沿所述铅直方向的驱动范围小于所述第三支承单元沿所述铅直方向的驱动范围,所述第二支承单元沿所述铅直方向的驱动范围小于所述第四支承单元沿所述铅直方向的驱动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器结构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对象物包括所述第一双轴万向节至第四双轴万向节、所述单轴滑动机构、以及所述双轴滑动机构,所述第一双轴万向节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部位的第一万向节基部、以分别围绕正交的双轴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第一万向节基部的第一摆动体,在所述第一支承单元设置有第一销和第一托座,该第一销配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一摆动体的孔中,该第一托座载置所述第一摆动体,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一摆动体形成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双轴万向节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部位的第二万向节基部、以分别围绕正交的双轴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第二万向节基部的第二摆动体,在所述第二支承单元设置有第二销和第二托座,该第二销配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二摆动体的孔中,该第二托座载置所述第二摆动体,所述第二销和所述第二摆动体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单轴滑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三部位的第一滑动基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基部滑动的第一滑动体,所述第三双轴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茂巳小南金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