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831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05
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包括机架、脚轮、肥料箱、导料槽及肥料定量控制装置;机架中部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脚轮,所及机架的另一端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撑腿;机架上延伸设有牵引把;肥料箱设置在机架的上方;肥料定量控制装置包括肥料放料盒、调节板、施肥操作把及弯轴;肥料放料盒设置在肥料箱的底部,放料量调节板设置在放料合的上端,调节板直角下弯部分插入放料合中;施肥操作把设置在牵引把的下方,弯轴经钢丝拉筋与施肥操作把连接;弯轴的长臂上套设有弹簧,其短臂端作用于肥料放料盒后端;导料槽设置在对应肥料放料盒伸出肥料箱位置的下方。本方案解决了人工施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施肥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植树施肥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施肥的农(林)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山地植树造林施肥时仍采用人工手撒施肥作业方式,人工手撒通常是将肥料袋扛在肩上沿着已经刨的穴(坑)的中心位置由双手掐住肥料袋口估量放肥,责任心强的一般是一手握住袋口一手拿着计量容器(碗)逐坑施肥,事实证明这种施肥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施肥效率低而且很难做到均匀合理,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大量肥料的浪费,例如:一颗树苗按计划施肥100克、作业人员由于在山地作业、山地坡度较大又高低不平同时肩负40--50千克的肥料袋两手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使大量的肥料撒入穴中,不但肥料造成浪费而且由于过量施肥会将树苗烧死,这种现象在广大林区是司空见惯的,何谈“科学施肥与合理施肥”?所以广大林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多年来一直为解决这一难题而愁眉不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保事业的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实行机械化、高效化、优质化作业势在必行。为克服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已开发出了 “植树刨穴机”,用以代替人工刨穴。植树刨穴机以安全可靠、高效灵活、经济适用等优异的性能深受广大林区用户的欢迎,但由于植树刨穴机的工作效率是普通人工刨穴的10倍以上,而传统的人工手撒施肥工作根本无法跟上植树刨穴机的步伐,且人工施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施肥量难以控制。因此,如何解决刨穴、施肥同步进行,并合理施肥、均匀施肥、科学施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研究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其目的主要解决人工施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施肥量难以控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包括机架、脚轮、肥料箱、导料槽及肥料定量控制装置;所述机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中部的下方设置脚轮,所及机架的后端下方平行相距设置有两个支撑腿;所述机架对应有支撑腿的一端上延伸设有牵引把;所述肥料箱设置在机架上对应有脚轮一端的上方;所述肥料定量控制装置包括肥料放料盒、调节板、施肥操作把及弯轴;所述调节板设置在所述肥料箱内部的中下方的肥料放料盒中,所述肥料放料盒设置在所述肥料箱的底部,所述肥料放料盒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施肥操作把设置在所述牵引把的下方,所述弯轴为倒“L”形,设置在所述肥料箱底部的旁侧;并经钢丝拉筋与所述施肥操作把连接;所述倒“L”形弯轴的的长臂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倒“L”形弯轴的短臂端作用于所述肥料放料盒上;在所述施肥操作把的作用下,所述倒“L”形弯轴驱动所述肥料放料盒在所述肥料箱中推进、拉出;所述导料槽设置在对应所述肥料放料盒伸出肥料箱位置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脚轮为两个,这两个脚轮平行设置在矩形框架的中部下方,并经旋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脚轮为高强度纤维脚轮。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防护架,该防护架主要防止弯轴被异物挤压变形。优选地,所述钢丝拉筋经扣环扣设在所述牵引把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肥料箱由上、下两部分构成;所述肥料箱的上方为矩形槽结构,所述肥料箱的下方为梯形槽结构。优选地,所述放料肥料盒中的调节板经蝶形螺母固设在所述肥料箱内部的放料合中。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工作地点的实际情况,在肥料箱中装填适当重量的肥料(坡度较大可向肥料箱内装10-15千克的肥料,坡度较缓可装20-30千克的肥料),这样可方便行走与施肥作业。操作者根据要施肥的树种确定施肥量时,先调整肥料箱内部中下方放料合中的调节板,松开调节板上的蝶形螺母,前后移动调节板的位置,向前移动调节板,则肥料放料盒的装料量缩小,向后移动调节板则肥料放料盒的装料量增大;调到合适的肥料量后,锁紧调节板上的蝶形螺母即可。这样就保证了每次放出的肥料量是相同的,避免了肥料不足影响效果和肥料量过大起到负面作用并造成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该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因体积小、重量轻所以是靠人力牵引前进与倒退的。施肥时,操作者是通过右手向前推动施肥操作把拉动固定在牵引把下方的钢丝拉筋拉动在肥料箱旁侧的弯轴,然后通过弯轴拉动肥料放料盒,使肥料放料盒从肥料箱体中伸出,由于肥料放料盒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以肥料放料盒中的肥料就会自然流出,流出的肥料通过设置在伸出肥料放料盒位置下方的导料槽进入穴(坑)中,此时松开施肥操作把,在弯轴前端压力端弹簧的作用下肥料放料盒自动`返回肥料箱内复位,完成了本次施肥,通过脚轮移动到下一个穴(坑)处进入第二个工作循环。相比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专利技术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任何地质条件;移动式植树施肥车以山地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紧凑形式,使其体积小、重量轻,机身采用轻体薄壁钢材框架结构,整机重量在26kg左右,并配备了高强度纤维脚轮,移动与行走方便快捷,只要“人”靠双脚、双手能上去的自然山坡,携带本车上去并不是难事。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移动式植树施肥车限定I人操作,在工作前首先根据树木种类、大小和土壤肥力营养状况确定施肥量,施肥时只需将导料槽下出口对准穴(坑)口中部,用右手推动牵引把旁侧的施肥操作把,在钢丝拉筋与弯轴的作用下,将肥料放料盒从肥料箱下部弹出并放出肥料、肥料即在导料槽的约束下进入穴(坑)中,松开施肥操作把,导料槽在弯轴前端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收回复位,即完成一个施肥的工作循环。3、本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一般完成一个山地施肥穴(坑)的施肥仅需1-2秒左右,不但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施肥均匀节省肥料。4、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施肥量,保证了每次放出的肥料量是相同的,避免了肥料不足影响效果和肥料量过大起到负面作用并造成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5、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通过在植树造林施肥中所表现出的良好效果,深受用户的喜爱,通过实际应用充分证明,在果树、其他经济树种施肥中仍以出色的表现受到用户的欢迎。6、本专利技术采用无动力操作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包括机架1、脚轮2、肥料箱3、导料槽4及肥料定量控制装置;所述机架I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I中部的下方设置脚轮2,所及机架I的后端下方平行相距设置有两个支撑腿5(此处,定义施肥车前进的方向为机架的前方);所所述机架I对应有支撑腿5的一端上延伸设有牵引把6 ;所述肥料箱3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植树施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脚轮、肥料箱、导料槽及肥料定量控制装置;所述机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中部的下方设置脚轮,所及机架的后端下方平行相距设置有两个支撑腿;所述机架对应有支撑腿的一端上延伸设有牵引把;所述肥料箱设置在机架上对应有脚轮一端的上方;所述肥料定量控制装置包括肥料放料盒、调节板、施肥操作把及弯轴;所述调节板设置在所述肥料箱内部的中下方的肥料放料盒中,所述肥料放料盒设置在所述肥料箱的底部,所述肥料放料盒的底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施肥操作把设置在所述牵引把的下方,所述弯轴为倒“L”形,设置在所述肥料箱底部的旁侧;并经钢丝拉筋与所述施肥操作把连接;所述倒“L”形弯轴的的长臂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倒“L”形弯轴的短臂端作用于所述肥料放料盒后端上;在所述施肥操作把的作用下,所述倒“L”形弯轴驱动所述肥料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巧力林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