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驱动割台和升运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液压油箱、齿轮泵、一号压力传感器、一号压力补偿阀、控制器、二号压力传感器、三号压力传感器、一号换向阀、一号液压马达、割台、升运器、二号液压马达、二号换向阀、二号压力补偿阀、溢流阀,通过油路连接,并由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收获机操作的智能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整机传动系统,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液压驱动割台和升运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上的液压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驱动割台和升运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玉米收获机割台和升运器的运转一般都是采用机械传动(如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方式来驱动的,都需要经过多级减速才能把动力传输至割台和升运器的驱动轴,导致传动装置的结构复杂,安装和维护困哪,并且故障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系统简单,工作效率高且具有一定智能性的液压驱动割台和升运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发动机、液压油箱、齿轮泵、一号压力传感器、一号压力补偿阀、控制器、二号压力传感器、三号压力传感器、一号换向阀、一号液压马达、割台、升运器、二号液压马达、二号换向阀、二号压力补偿阀、溢流阀;所述发动机与齿轮泵连接,液压油箱通过油管与齿轮泵的进油口连接,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溢流阀、一号压力补偿阀和二号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一号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二号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与二号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的泄油口、二号换向阀的泄油口以及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并联后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上设有一号压力传感器,一号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上设有二号压力传感器,二号压力补偿阀的出油口上设有三号压力传感器;所述一号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一号液压马达连接,二号换向阀的工作油口与二号液压马达连接;所述一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割台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二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升运器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二号压力传感器和三号压力传感器以向控制器传送信息的方式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二号换向阀和溢流阀以接受控制器控制信号的方式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上述还包括一个风冷式散热器;所述一号换向阀的泄油口、二号换向阀的泄油口、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相连,风冷式散热器的出油口与液压油箱连通。上述还包括吸油过滤器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吸油过滤器设置在液压油箱的底部出油口处,吸油过滤器的出油口与齿轮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设置在液压油箱的顶部,回油过滤器的进油口与风冷散热器的出油口连接。上述发动机上具有风扇,风冷式散热器安装在风扇一侧。上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上还设有一个压力表。上述液压油箱上设有空气过滤器。上述一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割台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二号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升运器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采用液压传动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增强了玉米收获机操作的智能性,简化了整机传动系统,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采用双向液压马达实现割台与升运器的正反转,解决割台和升运器异物堵塞引起的故障;(3)本技术应用压力补偿阀实现两个液压马达输出转速不随工作载荷的变化而变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和图2可知,本技术包括发动机1、空气过滤器2、液压油箱3、吸油过滤器4、齿轮泵5、一号压力传感器6、一号压力补偿阀7、控制器8、二号压力传感器9、三号压力传感器10、一号换向阀11、一号液压马达12、割台13、升运器14、二号液压马达15、二号换向阀16、二号压力补偿阀17、溢流阀19、风冷式散热器20、回油过滤器21 ;所述发动机I与齿轮泵5连接,吸油过滤器4设置在液压油箱3的底部出油口处,吸油过滤器4的出油口与齿轮泵5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齿轮泵5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溢流阀19、一号压力补偿阀7和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压力补偿阀7的出油口与一号换向阀11的进油口连接,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出油口与二号换向阀16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11的泄油口、二号换向阀16的泄油口、溢流阀19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风冷式散热器20的进油口相连;所述回油过滤器(21)设置在液压油箱(3)的顶部,回油过滤器(21)的进油口与风冷散热器(20)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溢流阀19的进油口上设有一号压力传感器6,一号压力补偿阀7的出油口上设有二号压力传感器9,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出油口上设有三号压力传感器10 ;所述一号换向阀11的工作油口与一号液压马达12连接,二号换向阀16的工作油口与二号液压马达15连接;所述一号液压马达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割台1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二号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升运器1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6、二号压力传感器9和三号压力传感器10以向控制器8传送信息的方式与控制器8通讯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11、二号换向阀16和溢流阀19以接受控制器8控制信号的方式与控制器8通讯连接;所述发动机I上具有风扇,风冷式散热器20安装在风扇一侧;所述溢流阀19的进油口上还设有一个压力表18 ;所述液压油箱3上设有空气过滤器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发动机I,低压油液流过吸油过滤器4进入齿轮泵5进油口,高压油从齿轮泵5的出油口流到溢流阀19、一号压力补偿阀7和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进油口,再由一号压力补偿阀7和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出油口分别流至一号换向阀11和二号换向阀16的进油口。溢流阀19得电,全部液压油流过此阀回到液压油箱3内。此时系统处于低压待命状态。其中一号压力传感器6的低压设定值,高压设定值和测量值分别为U1O, U1O,和U1I ;二号压力传感器9的设定值和测量值分别为U2O和U2I ;三号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值和测量值分别为U3O和U3I。如果一号压力传感器6的U11-U1OX)时,说明风冷式散热器20或回油过滤器21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控制器8给发动机I 一个熄火信号。先后按动升运器14和割台13的正转控制按钮,分别控制二号换向阀16和一号换向阀11换向,使二号液压马达15和一号液压马达12先后开始运作。没有按动升运器14正转控制按钮之前,按动割台13正转控制按钮不能使一号换向阀11换向,控制一号液压马达12正转,但可以按动割台13反转控制按钮使一号换向阀11换向,控制一号液压马达12反转。升运器14和割台13只能同时正转,不能进行其他状态下的同时运转。另外,只要按动升运器14的正反转控制按钮或割台13的正反转控制按钮,控制器8都将使溢流阀19失电,使系统工作压力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当U21-U2O < 0,U31-U3O < O 时,系统正常工作。当U21-U2O ≥ O 或U31-U3O≥O时,控制器8使一号换向阀11和二号换向阀16回到中位,然后使溢流阀19得电,并发出警报声。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驱动割台和升运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I)、液压油箱(3)、齿轮泵(5)、一号压力传感器(6)、一号压力补偿阀(7)、控制器(8)、二号压力传感器(9)、三号压力传感器(10)、一号换向阀(11)、一号液压马达(12)、割台(13)、升运器(14)、二号液压马达(15)、二号换向阀(16)、二号压力补偿阀(17)、溢流阀(19);所述发动机(I)与齿轮泵(5)连接,液压油箱(3)通过油管与齿轮泵(5)的进油口连接,齿轮泵(5)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溢流阀(19)、一号压力补偿阀(7)和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压力补偿阀(7)的出油口与一号换向阀(11)的进油口连接,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出油口与二号换向阀(16)的进油口连接;所述一号换向阀(11)的泄油口、二号换向阀(16)的泄油口以及溢流阀(19)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并联后与液压油箱(3)连通;所述溢流阀(19)的进油口上设有一号压力传感器(6), —号压力补偿阀(7)的出油口上设有二号压力传感器(9),二号压力补偿阀(17)的出油口上设有三号压力传感器(10);所述一号换向阀(11)的工作油口与一号液压马达(12)连接,二号换向阀(16)的工作油口与二号液压马达(15)连接;所述一号液压马达(12)的输出轴与割台(1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二号液压马达(15)的输出轴与升运器(1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一号压力传感器(6)、二号压力传感器(9)和三号压力传感器(10)以向控制器(8)传送信息的方式与控制器(8)通讯连接;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军阳,荆毅,付颜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