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移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61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设置:行驶装置(4);搬送苗的苗搬送部(5);以及将由苗搬送部(5)搬送到栽种供给位置(A)的苗栽种在农田中的苗栽种装置(6),苗栽种装置(6)做成具备摆动联杆(37)并使夹持栽种供给位置(A)的苗的苗栽种夹持件(31)以前后较长的轨迹(T)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中的结构,做成通过变更摆动联杆(37)的支点位置,从而变更轨迹(T)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苗移植机,能够提高栽种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苗移植
本技术涉及对红薯苗等藤状的苗进行移植的苗移植机。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苗移植机,其结构为设有:具备左右前轮及左右后轮的行驶装置;由搬送苗的苗搬送带构成的苗搬送部;将由苗搬送部搬送到栽种供给位置的苗栽种到农田的苗栽种装置;以及配置在机体后端部的操作手柄,苗栽种装置通过驱动旋转的曲柄臂和摆动联杆使夹持栽种供给位置的苗的左右一对苗栽种夹持件以在前后较长的轨迹动作,将苗栽种在农田中(参照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并且,做成如下结构:通过切换上述曲柄臂的转动轴即驱动轴(将曲柄臂安装在不同的驱动轴上)来变更曲柄臂的驱动旋转中心位置,从而变更轨迹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另夕卜,做成如下结构:设置在栽种后的苗的左右进行覆土的左右覆土件(覆土轮)。另外,做成在行驶装置上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而上下转动自如地连结苗搬送部及苗栽种装置,并通过覆土件的接地而从农田面支撑苗搬送部及苗栽种装置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还公知有如下结构:设置在苗栽种夹持件从土中退出并移动的退出移动过程中除去附着在该苗栽种夹持件上的土的刮板,刮板在苗栽种夹持件处于土中时向从轨迹离开的一侧退避,在上述退出移动过程中抵抗加力装置的加力而与摆动联杆的动作联动且强制性地向轨迹上移动。加力装置向与苗栽种夹持件退出并移动的一侧相反侧(后侧)即从轨迹离开的一侧对刮板加力。另外,还公知有如下结构:设置有向下运动而按压栽种的苗的上方的土壤的压地件。该压地件设置在上下转动的压地框架上,压地框架是利用压地用凸轮的驱动而限制向下运动侧的转动而进行上下运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 — 2844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 — 96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是提高栽种精度。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取如下技术措施。S卩、方案I的技术一种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行驶装置;搬送苗的苗搬送部;以及将由苗搬送部搬送到栽种供给位置的苗栽种在农田中的苗栽种装置,苗栽种装置做成具备摆动联杆并使夹持栽种供给位置的苗的苗栽种夹持件以前后较长的轨迹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中的结构,做成通过变更摆动联杆的支点位置,从而变更轨迹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结构。另外,方案2的技术根据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栽种后的苗的左右进行覆土的左右的覆土件、以及在左右的覆土件之间向下运动而按压栽种后的苗的上方的土壤的压地件,压地件做成在压地状态下从机体侧面观察时纳入左右的覆土件内而且配置在以覆土件为基准向后侧偏移的位置上。另外,方案3的技术根据方案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以能够调节压地件的前后位置的方式构成。另外,方案4的技术根据方案2或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压地件设置在上下转动的压地框架上,压地框架做成通过压地用凸轮的驱动而被限制向下运动侧的转动而进行上下运动的结构,设置不使压地框架上下运动地固定在向上运动位置的固定件。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I的技术,由于通过变更摆动联杆的支点位置而能够变更轨迹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因此不需要调整向苗栽种装置的传动机构等,便能够容易地变更例如将苗前后较长地插入的栽种(船底栽)、将苗沿前后较斜的方向插入而以具有立起倾向的姿势的栽种(斜栽)等栽种的形态。根据方案2的技术,除了方案I的技术的效果以外,通过左右的覆土件和压地件,能够在极力接近栽种后的苗的位置得到压地作用,适当地维持栽种姿势而进行可罪的栽种,实现苗的栽种精度的提闻。根据方案3的技术,除了方案2的技术的效果以外,能够在极力接近栽种后的苗的位置得到压地作用,适当地维持栽种姿势而进行可靠的栽种,实现苗的栽种精度的提闻。根据方案4的技术,除了方案2或方案3的技术的效果以外,在栽种姿势由于向下运动的压地件反而恶化时,能够利用固定件总是使压地件向上运动的位置退避,实现栽种精度的提高。另外,能够以由固定件固定压地框架的简单的结构以及简单的操作容易地使压地件退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苗移植机的侧视图。图2是传感器的俯视图。图3是苗移植机的俯视图。图4是容易判断地表示前轮滚动机构的主视图。图5是容易判断地表示垄引导轮的上升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栽种传动箱及苗栽种装置等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7是表示栽种传动箱及苗栽种装置等的局部省略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苗移植部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苗移植部的剖面侧视图。图10是表示苗栽种夹持件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表苗移植部的防止位置偏移导向件的放大图。图12 (A)是表示栽种株距最大时船底栽的轨迹及动轨迹的侧视图,图12 (B)是表示栽种株距最小时船底栽的轨迹及动轨迹的侧视图.图13 (A)是表示栽种株距最大时斜栽的轨迹及动轨迹的侧视图,图13 (B)是表示栽种株距最小时斜栽的轨迹及动轨迹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覆土轮及压地轮的侧视图。图15是固定钩的后视图。图16是表示覆土轮及压地轮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覆土轮的局部剖面后视图。图18是表示苗搬送部的后视图。图19是表示左侧的苗栽种夹持件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左侧的苗栽种夹持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始终是一个实施方式,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移植红薯苗的苗移植机I在具备行驶装置4和操作手柄2的机体上具备搬送红薯苗的苗搬送部5、以及将由该苗搬送部5搬送来的苗栽种在农田中的苗栽种装置6。行驶装置4具备发动机3、传递该发动机3的动力而驱动旋转的左右一对后轮7、以及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后轮7的前方的左右一对前轮8。在发动机3的后部配置变速箱体9,该变速箱体9具有从其左侧部向发动机3的左侧方延伸的壳体部分,该壳体部分与发动机3的左侧部连结。成为发动机3的输出轴进入该壳体部分而向变速箱体9内的传动机构传递动力的结构。在变速箱体9的左右两侧部转动自如地安装传动箱10,从变速箱体9向左右两外侧方伸出的车轮驱动轴的前端进入该传动箱10的转动中心而向传动箱10内的传动机构传递行驶用的动力。并且,行驶用的动力经由传动箱10内的传动机构而传递到向机体后方侧延伸并向其后端的内侧侧方突出的后车轴11,从而后轮7驱动旋转。在左右的传动箱10向变速箱体9安装的安装部上,左右分别一体地安装向上方延伸的臂12,左右的臂12与平衡杆14的左右两侧部经由连结部连结,该平衡杆14绕上下轴心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固定于变速箱体9上的升降用液压缸13的活塞杆前端。右侧的连结部由杆构成,左侧的连结部由能够伸缩的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6构成。若升降用液压缸13工作而使其活塞杆向机体后方突出,则左右的臂12向后方转动,伴随于此,传动箱10向下方转动,机体上升。相反地,若升降用液压缸13的活塞杆向机体前方拉入,则左右的臂12向前方转动,伴随于此,传动箱10向上方转动,机体下降。该升降用液压缸13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基于检测对机体的垄上表面高度的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使机体相对于垄上表面高度达到设定高度,另外,也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工作,通过配置在操作手柄2附近的栽种升降杆18的人为操作,使机体上升或下降。此外,上述栽种升降杆18进行苗栽种装置6及苗搬送部5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行驶装置(4 );搬送苗的苗搬送部(5 );以及将由苗搬送部(5 )搬送到栽种供给位置(A)的苗栽种在农田中的苗栽种装置(6),苗栽种装置(6)做成具备摆动联杆(37)并使夹持栽种供给位置(A)的苗的苗栽种夹持件(31)以前后较长的轨迹(T)动作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中的结构,做成通过变更摆动联杆(37)的支点位置,从而变更轨迹(T)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栽种后的苗的左右进行覆土的左右的覆土件(92)、以及在左右的覆土件(92)之间向下运动而按压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并昌实大久保嘉彦山根畅宏东幸太田崎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