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358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6:05
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涉及水下通信。利用航道上行船搭载水声数据收发装置,建立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源节点广播信号,若有两艘配备有水声数据收发装置的行船进入有效接收范围时,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一艘行船选为协作节点,距离目的节点较近的另一艘行船选为中继节点,开始进行信号接收,协作节点将接收到的信号解码转发给中继节点;若有效接收范围时,则该船并解码。解码成功后,该行船向其有效接收范围内的更靠近目的节点的行船转发来自源节点的信号,有效接收范围内存在行船的不同情况,进行水声数据的接收和解码处理;多跳协作传输,直到目的节点进入某一中继节点的有效接收范围,完成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

A sailing underwater data relay nodes based on multi hop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A multi hop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method of acoustic data relay nodes based on sailing, involved in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By using the acoustic data transceiver device equipped with sailing channel, establish the acoustic data in multi hop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The broadcast signal source node, if the two are equipped with acoustic data transceiver sailing into the effective reception range when the destination node is far distance of a ship sailing for cooperative nodes, distance from another ship sailing to a nearby node selected as relay node, start signal reception, cooperative node forwards the received signal decoding to the relay node; if the effective reception range, and decoding of the ship. Decoding is successful, the boat ride to the receiving range closer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sailing forwarding the signal from the source node, effectively receive different situation sailing range, receiving and decoding processing of acoustic data; multi hop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effective reception range until the destination node enters a relay node, complete the acoustic data in multi hop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通信,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水下数据传输在保卫国家海洋安全、海底资源勘探、海洋灾难预警与扩大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的等方面均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的推进和实施,发展水声通信及其网络技术,建立可靠的水下数据传输网络,是当今海洋高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水下声传播速度缓慢、海水对声波的吸收以及海水介质的复杂、多变性等因素,都将对水声信号产生严重干扰。由于水声信道的固有属性,要实现高速水声通信,必须提高工作频率,但传输距离却受限,因此为实现高速远距离水下数据传输,通常采用多跳的方式进行传输(W.Zhang,etal.AnalysisofaLinearMultihopUnderwaterAcousticNetwork[J].IEEEJournalofOceanicEngineering,2010,35(4):961-970)。与直接进行长距离通信相比,通过短距离多跳实现远距离通信系统整体所消耗的能量更低(GregoryJ.Pottie,etal.EmbeddingtheInternet:WirelessIntegratedNetworkSensors[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0,43(5):51–58)。同时,通过协作节点可以有效降低通信误码率、提高水声通信的带宽利用率和系统容量、扩大覆盖范围,是水声通信网络极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研究方向(陈友淦.水声网络信道编码与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此外,在水声多跳协作网络系统中,越长距离的水声数据传输则需布放更多的中继节点,作为水声网络的基本单元,水下节点长期工作在水下,不仅节点能量供应和传输功率受限,而且水下节点的布放和维护难度都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降低现有水声多跳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成本及能量损耗,利用航道上服从一定概率分布出现的行船,搭载水声数据收发装置,通过合理设置发送功率,建立船载中继节点及船载协作节点在源节点及目的节点之间进行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的机制。可以有效增加水声数据传输距离,同时降低水下中继节点、协作节点的布放和维护成本,进而降低水声数据传输系统的整体代价的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统计近海海域航道中行船出现的概率分布,同时将统计得到的各船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记为:dmax>d>dmin(1)其中,dmax和dmin分别表示各船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水声数据发射接收的有效接收距离为L,源节点S每隔时间T广播发射一个数据包信号;定义以水声数据发射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的圆范围内为水声数据发射的有效接收范围;2)在近海海域,当航道上配备有水声数据收发装置的行船进入有效接收范围时,则接收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3)若同时有两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一艘行船选为协作节点C1,其距离设为l1,距离目的节点较近的另一艘行船选为中继节点R1,其距离设为l2。因此,l1、l2关系应满足:L>l2>l1(2)根据航道中行船的船间距分布确定L的取值。例如,船间距d分布在dmin~dmax之间,则:L≥dmax(3)假设行船的平均航速为V,航道宽度为H且源节点S在航道正中,要使得水声数据传输过程中行船不驶出航道,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其中c为海水中声传播的速度。4)协作节点C1将接收到的信号解码转发给中继节点R1,中继节点R1将来自源节点S和协作节点C1的信号进行联合解码;5)若中继节点R1联合解码失败,但协作节点C1解码成功,则可将协作节点C1作为中继节点R1继续进行数据传输;6)若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的行船仅有一艘,则该船作为中继节点R1直接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7)若中继节点R1解码成功后,则行船向其有效接收范围内的更靠近目的节点的行船转发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否则,请求源节点S进行重传,重复步骤2)~7),直至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或者中继节点R1解码成功为止;8)若到步骤7)为止,传输过程或解码依旧失败,则定义本次传输失败;9)若有两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同样按照步骤3)将两艘行船分别定义为协作节点C2和中继节点R2,进行水声数据的接收和解码;10)若仅有一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按照步骤5)将该船定义为中继节点R2,进行水声数据的接收和解码;11)以此类推,直到目的节点D进入中继节点Rmax的有效接收范围,若目的节点D解码成功,则最终完成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任务;否则,请求中继节点Rmax进行重传,直至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或者目的节点D解码成功为止;若重传后,目的节点D依旧无法成功解码,则定义本次传输失败。本专利技术利用行船搭载中继节点实现水声数据的接收和转发功能,引入协作通信原理,通过基于行船的协作节点、中继节点的分工合作,降低水声多跳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成本。同时将结合水声信道特点和行船出现的不确定性,研究行船出现概率对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的影响及能量消耗情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1)在水声多跳协作通信网络中采用基于行船中继节点发送水声数据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源节点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实现更远距离的高速水声数据传输;2)在水声多跳协作通信网络中采用行船搭载中继节点进行水声数据协作传输,可以充分利用行船给节点提供能量,降低传输系统整体能量损耗,,同时降低水下协作节点、中继节点的布放和维护成本;3)在水声多跳协作通信网络中采用行船搭载协作节点进行水声数据协作传输,可以通过降低水下节点的重传次数,降低能量损耗,延长水下设备使用寿命,进而降低水声数据传输系统的整体代价。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行船搭载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案示意图。在图1中,虚线部分表示可能存在的协作节点。图2为行船不同出现概率时系统整体中断概率的对比。图3为传输距离为20km时行船搭载中继节点方案及传统多跳协作方案的能量损耗对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行船搭载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已知近海海域航道中的行船出现服从正态分布(余劲,张玮,姜继红,廖鹏.西江航道船舶流的概率分布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02:88-93.),可以确定行船出现在航道中的出现概率。同时,该文献中指出,各船之间的间距d分布在0.42~1.80km。源节点S每隔时间T广播发射一个数据包信号,源节点S有效收发距离为L,定义以水声数据发射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的圆范围内为水声数据发射的有效接收范围;2)在近海海域,当航道上配备有水声数据收发装置的两艘行船进入有效接收范围时,则接收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3)若同时有两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一艘行船选为协作节点C1,其距离设为l1,距离目的节点较近的另一艘行船选为中继节点R1,其距离设为l2。因此,l1、l2关系应满足:L>l2>l1(9)根据航道中行船的船间距d的分布确定L的取值。例如,船间距d分布在dmin~dmax之间,则:L≥dmax(10)假设行船的平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统计近海海域航道中行船出现的概率分布,同时将统计得到的各船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记为:dmax>d>dmin  (1)其中,dmax和dmin分别表示各船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水声数据发射接收的有效接收距离为L,源节点S每隔时间T广播发射一个数据包信号;定义以水声数据发射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的圆范围内为水声数据发射的有效接收范围;2)在近海海域,当航道上配备有水声数据收发装置的行船进入有效接收范围时,则接收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3)若同时有两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一艘行船选为协作节点C1,其距离设为l1,距离目的节点较近的另一艘行船选为中继节点R1,其距离设为l2,因此,l1、l2关系应满足:L>l2>l1  (2)根据航道中行船的船间距分布确定L的取值;例如,船间距d分布在dmin~dmax之间,则:L≥dmax  (3)假设行船的平均航速为V,航道宽度为H且源节点S在航道正中,要使得水声数据传输过程中行船不驶出航道,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行船中继节点的水声数据多跳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统计近海海域航道中行船出现的概率分布,同时将统计得到的各船之间的距离d的范围记为:dmax>d>dmin(1)其中,dmax和dmin分别表示各船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水声数据发射接收的有效接收距离为L,源节点S每隔时间T广播发射一个数据包信号;定义以水声数据发射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的圆范围内为水声数据发射的有效接收范围;2)在近海海域,当航道上配备有水声数据收发装置的行船进入有效接收范围时,则接收来自源节点S的信号;3)若同时有两艘行船出现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距离目的节点较远的一艘行船选为协作节点C1,其距离设为l1,距离目的节点较近的另一艘行船选为中继节点R1,其距离设为l2,因此,l1、l2关系应满足:L>l2>l1(2)根据航道中行船的船间距分布确定L的取值;例如,船间距d分布在dmin~dmax之间,则:L≥dmax(3)假设行船的平均航速为V,航道宽度为H且源节点S在航道正中,要使得水声数据传输过程中行船不驶出航道,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式:其中c为海水中声传播的速度;4)协作节点C1将接收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淦汤煜荧余伟健吴剑明许肖梅张小康黄身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