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USB Type C male connector and its transmission conductor structure,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es a shielding plate, a first transmission conductor, second conductor transmission group group, the first insulating colloid, second insulating colloid, the first shielding shell, second shielding shell,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onductor group divided into pin the first group and the second pin pin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the group of second transmission conductor group is divided into third pin and fourth pin pin group of group, group after the interface definition is clear, easy to identify, to pull the welding maintenance or replacement of tin, tin welding solu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igh frequency circuit wiring easy, not line wear around the weld overlap interfer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it board are superior to all products for the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及其传输导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上下排列弹性触点,及同时具有分组错位排列引脚,可正反插的USBtypeC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壮大,带有USB接口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USBType-C就是一种接口轻薄小巧的新型USB接口,其可以扩展成电源/USB传输/VGA或HDMI三个接口,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而且通过适配器还可以兼容USB3.0、USB2.0等上一代接口,能够较好的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传统USBType-C的接口定义如下:由于USBType-C的接口有上下两排弹性触点,因此其端子也为上下两排结构,两排端子向后延伸使尾端伸出上下两排焊脚。上排焊脚均匀排列,下排焊脚也是均匀排列。由于焊脚数量较多并且密集,在使用时,用户很难快速分清每个焊脚的定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及其传输导体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 Type 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导体结构包括第一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一接触部组,由第一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弹臂部组,再由第一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一固持部组与第二固持部组,而由第一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引脚部组,及由第二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引脚部组;第二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二接触部组,由第二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弹臂部组,再由第二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三固持部组与第四固持部组,而由第三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三引脚部组,及由第四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四引脚部组;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与第二传输导体组的设置为:第一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导体结构包括第一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一接触部组,由第一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弹臂部组,再由第一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一固持部组与第二固持部组,而由第一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引脚部组,及由第二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引脚部组;第二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二接触部组,由第二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弹臂部组,再由第二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三固持部组与第四固持部组,而由第三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三引脚部组,及由第四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四引脚部组;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与第二传输导体组的设置为:第一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为交错序列设置,其顺序为第一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此四组引脚部组共有22PIN引脚,其依序排列设置;其中,第一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电源回路引脚,第一高频讯号引脚,第二高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源回路引脚,第一电性功能引脚,共5PIN引脚;第二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低频讯号引脚,第二低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性功能引脚,第三电源回路引脚,第五高频讯号引脚,第六高频讯号引脚,第四电源回路引脚,共7PIN引脚;第三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五电源回路引脚,第三高频讯号引脚,第四高频讯号引脚,第六电源回路引脚,第三电性功能引脚,共5PIN引脚;第四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四电性功能引脚,第七电源回路引脚,第七高频讯号引脚,第八高频讯号引脚,第八电源回路引脚,共5PIN引脚。2.一种USBTypeC公头电连接器传输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导体结构包括第一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一接触部组,由第一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弹臂部组,再由第一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一固持部组与第二固持部组,而由第一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一引脚部组,及由第二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引脚部组;第二传输导体组,其结构为第二接触部组,由第二接触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二弹臂部组,再由第二弹臂部组向后分别延伸为第三固持部组与第四固持部组,而由第三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三引脚部组,及由第四固持部组向后延伸为第四引脚部组;该第一传输导体组与第二传输导体组的设置为:第一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接触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接触部组与第二接触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二弹臂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弹臂部组与第二弹臂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共面设置,该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位于上下两个不同的面上,并且第一固持部组、第二固持部组与第三固持部组、第四固持部组为对向设置;第一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为交错序列设置,其顺序为第一引脚部组、第三引脚部组、第二引脚部组、第四引脚部组,此四组引脚部组共有18PIN引脚,其依序排列设置;其中,第一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电源回路引脚,第一高频讯号引脚,第二高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源回路引脚,第一电性功能引脚,共5PIN引脚;第二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一低频讯号引脚,第二低频讯号引脚,第二电性功能引脚,第三电源回路引脚,第四电源回路引脚,共5PIN引脚;第三引脚部组为共面设置,其按顺序依次排列有:第五电源回路引脚,第三高频讯号引脚,第四高频讯号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米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