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疗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36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水疗器具,包括外框体和位于外框体内的内框体;内框体的底部与外框体内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外框体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挡边,内框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口;外框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及驱动电机组件,第一支撑柱贯穿通口的前后端,第二支撑柱一端转动设置在外框体内壁上,它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相连;第二支撑柱的中部套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框体能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

Novel hydrotherapy applia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pa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outer frame and the outer frame body inside the box body; the inner frame body between the bottom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reg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elastic member; the upper frame body opening extends downwards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lange, in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The Department is arranged on both ends of the through opening before and after;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and a drive motor assembly, a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through and through the mouth of the end of second, the support column is rotational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fram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rive motor assembly; second the support column is sheathed on the middle part of a supporting frame, both ends of the support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vex. The relative rotation of the frame body or vib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n physical box happen that way, through the inner frame of physiotherapy liquid kinetic energy transf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spa effect, can greatly satisfy the user requirements for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水疗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疗
,尤其是涉及新型水疗器具。
技术介绍
水治疗方法是一种运动疗法,它是对运动器械障碍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及家庭保健领域。为达到高效的水疗效果,现目前已开发有可温浴疗法的水疗仪,应用时,使用者需浸泡在盛有理疗液的储液池中,再通过活水器对理疗液的处理以及脉冲发生器所输出的脉冲以对使用者进行治疗,它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镇痛镇静及调整皮肤交感神经等。但是,现有的温浴式水疗仪中储液池多是固定设置,它并不能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倾斜度的调整,这样势必会影响使用者治疗的舒适感。同时,储液池亦也不能进行小幅度且轻缓地震动,因而,它并不能辅助提升水疗仪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新型水疗器具,它通过驱动电机组件的设置,可使内框体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型水疗器具,包括外框体和位于外框体内的内框体;内框体的底部与外框体内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作用于内框体使得内框体底部与外框体底部之间形成有活动区域;外框体的上端和内框体的上端均开口设置,外框体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挡边,挡边的底部位于内框体上端开口所包围的区域内;内框体顶端与外框体内壁的顶部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内壁的上部与挡边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口;外框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下方的第二支撑柱及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柱转动的驱动电机组件,第一支撑柱贯穿通口的前后端,且该两端分别固连在外框体内壁上,第二支撑柱一端转动设置在外框体内壁上,它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相连;第二支撑柱的中部套设有位于活动区域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部均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两第一凸起均与内框体的底端相接触。本技术中,内框体作为储液池,它用于储存理疗液;外框体用于承载内框体,并提供动能使得内框体发生转动或者是小幅度且轻缓的震动。本技术零位状态时,两第一凸起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第一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与内框体的自重作用下,内框体的底部与两第一凸起相接触。当使用者浸泡于内框体内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内框体的倾斜度,具体地,启动驱动电机组件,通过其输出轴对第二支撑柱的驱动,使得第二支撑柱发生转动,这时,两第一凸起则会以第二支撑柱的轴心线为转动中心线发生高度位置的变化,在该高度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内框体则会克服第一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发生转动,进而满足使用者坐姿的舒适度要求。若使用者不想固定内框体的倾斜位置,还可控制驱动电机组件,使其发生间歇性地正向反向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支撑柱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转动,进而带动内框体以第一支撑柱为中心线做小幅度地震动工作,这样,可将震动而产生的动能传递给理疗液,使其更高效地作用于使用者。其中,内框体在支撑架的动能传递作用下发生转动时,为避免其发生过限的振幅,本技术还设计有挡边,它不仅可对内框体的高度位置进行限位作用,同时,亦可对使用者提供一静态支撑点。这样,可有效防止内框体在震动过程中损伤使用者的颈部等处。驱动电机组件可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传动组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入端相连,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柱相连。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可见,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电机组件的设置,可使得支撑架作用于内框体,并带动内框体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为避免理疗液进入外框体与内框体之间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内框体内壁的上部与所述挡边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密封连接。弹性连接件可由具有多层折叠的塑料件做成,塑料件的两端分别与挡边和内框体内壁的上部相连。为避免内框体顶端与外框体内壁的顶端发生磨损,进一步地,所述内框体的顶端包裹有呈半球状的弹性垫球。为使得内框体在横向上亦能发生小幅度的往返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通口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两侧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自由端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弧面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面相适应。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柱的直径应小于通口截面的宽度,这样,第一支撑柱方能在通口内发生小幅度的移动。由于内框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以第一支撑柱为轴心线发生转动,因而,需在第二弹性件的自由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柱外壁面相适应的弧形板,这样,才能便于弧形板沿第一支撑柱的外壁面发生移动。应用时,通过外力作用于内框体,内框体则会发生横向上的小幅度往返移动,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水疗效果,同时,轻缓的移动还可促使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的状态。为取材便捷,第二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为避免内框体在前后向过度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前后两侧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连接部相抵接的弹性块。为提高第一凸起作用于内框体底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底端呈圆弧设置,所述内框体的底部设置有可与第一凸起滚动配合的第二凸起。如此,即使内框体发生转动,第一凸起亦总能与第二凸起有稳定的接触点以作用于内框体。为有效控制理疗液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体内壁的四周面与所述内框体外壁的四周面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加热管。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体内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将外框体的内腔分割为固定腔和活动腔,所述内框体位于活动腔内,且内框体的外壁面与活动腔的腔壁之间具有距离,安装板上设置有动力缸,动力缸的伸缩杆端作用于所述连接部。如此,动力缸可给予内框体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内框体能克服第二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发生横向上的往返移动。动力缸可选用液压缸或者气压缸。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活水器,所述内框体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其内外壁的通孔,若干个通孔中一部分通孔与活水器的吸入端相连,剩余部分通孔与活水器的喷吐端相连。活水器内改善水物质的可选用陶瓷球。活水器的吸入端用于向活水器吸入内框体内的理疗液,经活水器的活水处理后,再通过喷吐端将其以起泡的方式喷吐处并破裂。活水器能够不断保持理疗液的活性,使其大大提高水疗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驱动电机组件的设置,可使得支撑架作用于内框体,并带动内框体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2、内框体在支撑架的动能传递作用下发生转动时,为避免其发生过限的振幅,本技术还设计有挡边,它不仅可对内框体的高度位置进行限位作用,同时,亦可对使用者提供一静态支撑点。这样,可有效防止内框体在震动过程中损伤使用者的颈部等处。3、通过第二弹性件及弧形板的设置,可使内框体会发生横向上的小幅度往返移动,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水疗效果,同时,轻缓的移动还可促使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身心舒缓的状态。4、即使内框体发生转动,第一凸起亦总能与第二凸起有稳定的接触点以作用于内框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水疗器具

【技术保护点】
新型水疗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体(1)和位于外框体(1)内的内框体(2);内框体(2)的底部与外框体(1)内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作用于内框体(2)使得内框体(2)底部与外框体(1)底部之间形成有活动区域;外框体(1)的上端和内框体(2)的上端均开口设置,外框体(1)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挡边(22),挡边(22)的底部位于内框体(2)上端开口所包围的区域内;内框体(2)顶端与外框体(1)内壁的顶部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2)内壁的上部与挡边(22)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口(4);外框体(1)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位于第一支撑柱(5)下方的第二支撑柱(6)及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柱(6)转动的驱动电机组件(7),第一支撑柱(5)贯穿通口(4)的前后端,且该两端分别固连在外框体(1)内壁上,第二支撑柱(6)一端转动设置在外框体(1)内壁上,它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组件(7)的输出轴相连;第二支撑柱(6)的中部套设有位于活动区域的支撑架(8),支撑架(8)的两端部均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9),两第一凸起(9)均与内框体(2)的底端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水疗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体(1)和位于外框体(1)内的内框体(2);内框体(2)的底部与外框体(1)内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作用于内框体(2)使得内框体(2)底部与外框体(1)底部之间形成有活动区域;外框体(1)的上端和内框体(2)的上端均开口设置,外框体(1)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挡边(22),挡边(22)的底部位于内框体(2)上端开口所包围的区域内;内框体(2)顶端与外框体(1)内壁的顶部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2)内壁的上部与挡边(22)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口(4);外框体(1)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位于第一支撑柱(5)下方的第二支撑柱(6)及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柱(6)转动的驱动电机组件(7),第一支撑柱(5)贯穿通口(4)的前后端,且该两端分别固连在外框体(1)内壁上,第二支撑柱(6)一端转动设置在外框体(1)内壁上,它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组件(7)的输出轴相连;第二支撑柱(6)的中部套设有位于活动区域的支撑架(8),支撑架(8)的两端部均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9),两第一凸起(9)均与内框体(2)的底端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2)内壁的上部与所述挡边(22)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21)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疗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2)的顶端包裹有呈半球状的弹性垫球(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满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銮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