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寻正根专利>正文

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2103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包括育秧场地准备、育秧、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通过选种以及光照、消毒处理,缩短育苗期限;通过增加盘土分层,使盘土各层的营养满足早稻幼苗的生长需求;根据早稻的特性,选择无纺布进行覆盖,减缓温差变化,从而使分蘖数增多,提高幼苗品质;将育苗的每个管理过程具体化,提高管理强度,使所得秧苗素质较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早稻生长势强,丰产性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强。

Cultivation method of early r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rice seedlings, including site preparation, seedling, trans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ing time, through selection of illumination and disinfection treatment, shorten the breeding period; by increasing the soil layers of layered plate, plate soil nutrien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growth of rice seedling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ice. Selection of non-woven fabric cover, slow temperature changes, so that more tillers and improve seedling quality; the seedling of each specific management proces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trength, the seedling quality is high; the invention of rice planting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high yield, strong resistance,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区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其中早稻在13个省(区)生产,播种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栽培早稻生长势强,丰产性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场地准备:育秧在大棚中进行,要求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畅、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田块;(2)育秧:b、基质准备:按每亩杂交稻用种量3kg或常规稻用种量4.5kg的标准准备育秧盘40-50盘,育秧盘里铺设基质,基质包括床土和盘土,其中盘土包括底土、中间基质和覆土,所述底土厚1.5-1.8cm,中间基质厚0.3-0.5cm,覆土厚0.5-0.8cm;床土有机质含量3.5-4%,PH值调节值5-5.5;每1000份盘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粘土150份,细河沙420份,草炭205份,蛭石160份,厩肥58份,大豆粉2份,磷酸二铵0.66份,过磷酸钙2.6份,硫酸铵1.3份,硫酸亚铁0.44份;每100份中间基质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灰渣50份,牛粪30份,实用菌渣20份;覆土由70%草炭和30%蛭石混合而成;b、浸种催芽:在65-75℃的条件下,用800-1000lx光照照射种子3-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种,捞出秕谷后置于1000倍咪鲜胺溶液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水冲洗15-20分钟,摊晾2-3小时,再置于咪鲜胺溶液中浸泡6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放入催芽机中,保持温度在15-30℃,经常翻动,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时即可播种;c、苗期管理:播种在床面上平铺一层无纺布,出苗后表土干燥即时补水,保持盘土水份在35-40%,保持棚内温度在15-30℃,当秧苗达到“三叶一心”、苗高15cm时移栽插秧,移栽前5天揭棚炼苗;(3)移栽:采用机械插秧移栽,以株距8-10cm,行距20-25cm,亩插1.5-1.8万株,合理种植;稻田精耕细作,每亩施50kg复合肥作为基肥;(4)田间管理:a、施肥:移栽后,每亩追施25kg尿素,适当追施分蘖肥,抽穗期,补施25kg复合肥;b、水分管理:薄水栽秧,返青前、孕穗和扬花期灌浅水,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时开始晒田,晒到泥不陷脚且田开裂,再润水再晒到拨节;c、病虫草害防治:前期用除草剂除草;中、后期加强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粘虫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5)适时收获:7月上旬稻谷成熟后,在晴天上午人工进行收割,晒干、除杂、入库、贮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选种以及光照、消毒处理,缩短育苗期限;通过增加盘土分层,使盘土各层的营养满足早稻幼苗的生长需求;根据早稻的特性,选择无纺布进行覆盖,减缓温差变化,从而使分蘖数增多,提高幼苗品质;将育苗的每个管理过程具体化,提高管理强度,使所得秧苗素质较高;本专利技术种植早稻生长势强,丰产性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能力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以下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场地准备:育秧在大棚中进行,要求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畅、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田块;(2)育秧:c、基质准备:按每亩杂交稻用种量3kg或常规稻用种量4.5kg的标准准备育秧盘45盘,育秧盘里铺设基质,基质包括床土和盘土,其中盘土包括底土、中间基质和覆土,所述底土厚1.6cm,中间基质厚0.4cm,覆土厚0.6cm;床土有机质含量3.5-4%,PH值调节值5-5.5;每1000份盘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粘土150份,细河沙420份,草炭205份,蛭石160份,厩肥58份,大豆粉2份,磷酸二铵0.66份,过磷酸钙2.6份,硫酸铵1.3份,硫酸亚铁0.44份;每100份中间基质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灰渣50份,牛粪30份,实用菌渣20份;覆土由70%草炭和30%蛭石混合而成;b、浸种催芽:在65-75℃的条件下,用800-1000lx光照照射种子3-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种,捞出秕谷后置于1000倍咪鲜胺溶液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水冲洗15-20分钟,摊晾2-3小时,再置于咪鲜胺溶液中浸泡6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放入催芽机中,保持温度在15-30℃,经常翻动,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时即可播种;c、苗期管理:播种在床面上平铺一层无纺布,出苗后表土干燥即时补水,保持盘土水份在35-40%,保持棚内温度在15-30℃,当秧苗达到“三叶一心”、苗高15cm时移栽插秧,移栽前5天揭棚炼苗;(3)移栽:采用机械插秧移栽,以株距8-10cm,行距20-25cm,亩插1.5-1.8万株,合理种植;稻田精耕细作,每亩施50kg复合肥作为基肥;(4)田间管理:a、施肥:移栽后,每亩追施25kg尿素,适当追施分蘖肥,抽穗期,补施25kg复合肥;b、水分管理:薄水栽秧,返青前、孕穗和扬花期灌浅水,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时开始晒田,晒到泥不陷脚且田开裂,再润水再晒到拨节;c、病虫草害防治:前期用除草剂除草;中、后期加强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粘虫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5)适时收获:7月上旬稻谷成熟后,在晴天上午人工进行收割,晒干、除杂、入库、贮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场地准备:育秧在大棚中进行,要求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畅、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田块;(2)育秧:a、基质准备:按每亩杂交稻用种量3kg或常规稻用种量4.5kg的标准准备育秧盘40‑50盘,育秧盘里铺设基质,基质包括床土和盘土,其中盘土包括底土、中间基质和覆土,所述底土厚1.5‑1.8cm,中间基质厚0.3‑0.5cm,覆土厚0.5‑0.8cm;床土有机质含量3.5‑4%,PH值调节值5‑5.5;每1000份盘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粘土150份,细河沙420份,草炭205份,蛭石160份,厩肥58份,大豆粉2份,磷酸二铵0.66份,过磷酸钙2.6份,硫酸铵1.3份,硫酸亚铁0.44份;每100份中间基质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灰渣50份,牛粪30份,实用菌渣20份;覆土由70%草炭和30%蛭石混合而成;b、浸种催芽:在65‑75℃的条件下,用800‑1000lx光照照射种子3‑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种,捞出秕谷后置于1000倍咪鲜胺溶液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水冲洗15‑20分钟,摊晾2‑3小时,再置于咪鲜胺溶液中浸泡6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放入催芽机中,保持温度在15‑30℃,经常翻动,当80%种子破胸露白后时即可播种;c、苗期管理:播种在床面上平铺一层无纺布,出苗后表土干燥即时补水,保持盘土水份在35‑40%,保持棚内温度在15‑30℃,当秧苗达到“三叶一心”、苗高15cm时移栽插秧,移栽前5天揭棚炼苗;(3)移栽:采用机械插秧移栽,以株距8‑10cm,行距20‑25cm,亩插1.5‑1.8万株,合理种植;稻田精耕细作,每亩施50kg复合肥作为基肥;(4)田间管理:a、施肥:移栽后,每亩追施25kg尿素,适当追施分蘖肥,抽穗期,补施25kg复合肥;b、水分管理:薄水栽秧,返青前、孕穗和扬花期灌浅水,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时开始晒田,晒到泥不陷脚且田开裂,再润水再晒到拨节;c、病虫草害防治:前期用除草剂除草;中、后期加强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粘虫等虫害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5)适时收获:7月上旬稻谷成熟后,在晴天上午人工进行收割,晒干、除杂、入库、贮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场地准备:育秧在大棚中进行,要求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畅、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田块;(2)育秧:a、基质准备:按每亩杂交稻用种量3kg或常规稻用种量4.5kg的标准准备育秧盘40-50盘,育秧盘里铺设基质,基质包括床土和盘土,其中盘土包括底土、中间基质和覆土,所述底土厚1.5-1.8cm,中间基质厚0.3-0.5cm,覆土厚0.5-0.8cm;床土有机质含量3.5-4%,PH值调节值5-5.5;每1000份盘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粘土150份,细河沙420份,草炭205份,蛭石160份,厩肥58份,大豆粉2份,磷酸二铵0.66份,过磷酸钙2.6份,硫酸铵1.3份,硫酸亚铁0.44份;每100份中间基质由以下重量的原料混合而成:灰渣50份,牛粪30份,实用菌渣20份;覆土由70%草炭和30%蛭石混合而成;b、浸种催芽:在65-75℃的条件下,用800-1000lx光照照射种子3-4小时,然后用清水洗种,捞出秕谷后置于1000倍咪鲜胺溶液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水冲洗15-20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寻正根
申请(专利权)人:寻正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