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840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6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板,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和与隔板本体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板,通过设置可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电芯在受到平行于极耳方向的机械作用力时,机械作用力可由隔板承担,从而消除了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坏的隐患,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而且隔板大大增大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电池的热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ft power battery separator and i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parator, including a separator body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to soft power battery two single electric core electric core body and a separator body connection and is used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the core and the main part of the embedded electric bus. The separator of the invention, a filling part gap between the core body and the bus in embedded electric by setting up a mechanical forc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le parallel to the electric core, mechanical force can be eliminated by a partition to bear, the lug by mechanical force and damage the hidden trouble of safety of the battery is increased the partition and greatly increase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atter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soft powe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的隔板。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于对于续航里程、整车轻量化、动力性能等方面的追求,对于作为主要动力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软包动力电池由于使用铝塑膜进行包装,外壳几乎没有重量,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并且具有模组设计的灵活性,获得了广大动力电池厂家的青睐。软包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先将单体电芯进行并联或者串联或者串并联做成模组,然后再组合成为电池PACK。由于软包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膨胀,而且软包动力电池的正负极耳是金属薄片,有可能造成折断,因此在电池模组的设计中,对于软包动力电池的连接与固定需要有刚性的支架,并且相邻两个单体电芯之间要留有膨胀的缝隙或者弹性的隔板。现有软包动力电池的隔板是一张平板,尺寸不超出电芯主体。但是,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软包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包括由极片构成的电芯主体和露在电芯主体外的极耳,电芯主体与隔板交替排列,单体电芯的极耳焊接在汇流排上,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形成有空隙,作为极耳封装的封口区,在平行于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极耳会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目的是避免软包动力电池的极耳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隔板,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和与隔板本体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将所述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完全填满。所述隔板本体和所述填充部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所述隔板本体为矩形平板。所述填充部设置一个,填充部与所述隔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填充部朝向隔板本体的两侧伸出。所述填充部设置两个,两个填充部分别与所述隔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填充部朝向隔板本体的两侧伸出。所述填充部为长条形结构,填充部的长度与所述隔板本体的宽度大小相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包括上述隔板。本专利技术的隔板,通过设置可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电芯在受到平行于极耳方向的机械作用力时,机械作用力可由隔板承担,从而消除了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坏的隐患,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而且隔板大大增大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电池的热性能。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的单体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技术介绍
中的软包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极耳;2、封口区;3、电芯主体;4、汇流排;5、隔板;6、隔板本体;7、填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板,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6和与隔板本体6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7。通过设置可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7,电芯在受到平行于极耳方向的机械作用力时,机械作用力可由隔板承担,从而消除了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坏的隐患,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而且隔板大大增大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电池的热性能。具体的说,适于新能源汽车的软包动力电池主要是由多个单体电芯堆叠而成,相邻两个单体电芯设置有隔板。单体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与电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且处于电芯主体外部的极耳,电芯主体是由正极活性层、隔膜和负极活性层依次层叠后形成的结构,正极活性层和负极活性层之间相互绝缘。软包动力电池的所有单体电芯的极耳均焊接在同一汇流排上,汇流排与单体电芯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使得汇流排与相邻的两个电芯主体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隙,作为对极耳进行封装的封口区。如图3和图4所示,隔板本体6为矩形平板,隔板本体6夹在相邻两个电芯主体之间,隔板本体6的长宽尺寸与电芯主体的长宽尺寸大致相等,隔板本体6的长度方向与电芯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填充部7将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完全填满,填充部7的形状和汇流排与相邻的两个电芯主体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形状相同,从而可以将该空隙完全填充。这样在单体电芯受到平行于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机械作用力时,填充部7提供支撑作用,机械作用力完全由隔板来承担,从而可以避免极耳因受到机械作用力而损伤。作为优选的,隔板本体6和填充部7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硅胶材质不仅具有高弹性,而且导热性能好。在电池主体和汇流排之间由于硅胶材质的隔板的存在,隔板与单体电芯和汇流排接触,增加了提高热传导效率的途径,提高了软包动力电池的散热性能。如图3和图4所示,填充部7为长条形结构,填充部7的长度与隔板本体6的宽度大小相等,填充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隔板本体6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对齐,而且隔板本体6的端部是在填充部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填充部7固定连接,也即填充部7朝向隔板本体6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伸出,两个伸出部分分别嵌入汇流排与各个电芯主体的端部之间。作为优选的,填充部7与隔板本体6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将填充部7与隔板本体6分别单独设计制造,然后将填充部7与隔板本体6连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隔板。如图3所示,该种隔板为纵截面呈T型的结构,填充部7设置一个,填充部7与隔板本体6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隔板本体6的端部是在填充部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填充部7固定连接,填充部7朝向隔板本体6的两侧伸出。这种结构的隔板适于极耳设置于电芯主体的一端的软包动力电池,汇流排设置于电芯主体的一侧。如图4所示,该种隔板为纵截面呈工字型的结构,填充部7设置两个,两个填充部7分别与隔板本体6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填充部7为对称设置,隔板本体6的端部是在填充部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填充部7固定连接,填充部7朝向隔板本体6的两侧伸出。这种结构的隔板适于极耳设置于电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软包动力电池,两个汇流排设置于电芯主体的两侧,电芯主体两端所设的极耳分别焊接至一个处于电芯主体一侧的汇流排上,两个填充部7分别将两个汇流排与电芯主体的两端之间的空隙填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结构的隔板。此隔板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3和图4,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动力软包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隔板,所以其具有上述隔板的所有优点。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隔板及具有其的软包动力电池

【技术保护点】
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和与隔板本体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软包动力电池的相邻两个单体电芯的电芯主体之间的隔板本体和与隔板本体连接且用于嵌入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中的填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部将所述电芯主体与汇流排之间的空隙完全填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本体和所述填充部为具有弹性的弹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本体为矩形平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明王世强张从新徐秋鹏蒋颖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