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287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对应的圈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步骤2)构造柱钢筋绑扎;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步骤4)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al column construction process, including the steps of: 1) for concrete pouring hole in precast structural columns corresponding to the beam; step 2) structural column rebar; step 3) setting formwork; masonry and structural column connections are built into the horse tooth trough; step 4) structure the concrete colum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insertion of a concrete pouring hole in the exhaust pipe, the exhaust pipe outside brushing release agent. Structural column pouring concr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insertion of a concrete pouring hole in the exhaust pipe, the exhaust pipe outside the brush isolating agent, by inserting an exhaust pipe in the concrete pouring hole, one can effectively remove mixed gases within the soil,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exhaust pipe can be drained the role, because the concrete has the aggregation function, through the drainage can make concrete flow to each horse tooth trough re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常规构造柱施工措施为在构造柱顶支设撮箕口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本身收缩的特性,构造柱顶部与梁底部无法浇筑密实;同时由于常规构造柱施工无法对构造柱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构造柱往往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解决现有构造柱施工,构造柱往往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通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对应的圈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步骤2)构造柱钢筋绑扎;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步骤4)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按照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混凝土浇筑孔3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小直径振捣棒采用小于或等于直径为30mm振捣棒。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采用比原圈梁2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凝土浇筑孔3。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7可采用PVC管制成,所述排气管道7的底端封口,管道壁上错乱设有多个通气孔8。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8上设有过滤网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道7外径大于或等于40m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每个马牙槎6的高度为200mm-300mm,马牙槎6凹入深度在50-60mm,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2、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通过设置马牙槎可以有效提高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和支撑强度,另外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可以完全解决构造柱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混泥土可以顺畅进入马牙槎凹口内;3、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混凝土与主体结构衔接密实无裂缝,提高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工法施工工艺简单实用,具有施工工效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浇注的构造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排气管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构造柱,2-圈梁,3-混凝土浇筑孔,4-构造柱钢筋,5-砌体,6-马牙槎,7-排气管道,8-通气孔,9-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主要采用,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构造柱钢筋绑扎→构造柱模板支设→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梁上预留浇筑孔密封。具体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1对应的圈梁2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3。步骤2)构造柱钢筋4绑扎。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5与构造柱1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6。步骤3),每个马牙槎6的高度为200mm-300mm,马牙槎6凹入深度在50-60mm,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步骤4)构造柱1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3插入一根排气管道7,所述排气管道7外侧刷涂隔离剂。按照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混凝土浇筑孔(3)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步骤5),采用比原圈梁2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凝土浇筑孔(3)。小直径振捣棒采用小于或等于直径为30mm振捣棒。所述排气管道7可采用PVC管制成,所述排气管道7的底端封口,管道壁上错乱设有多个通气孔8,用于排气。通气孔8上设有过滤网9防止混泥土进入排气管道7内。排气管道7外径大于或等于40mm。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1)梁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梁竖向插入一个PVC管,PVC管外侧刷涂隔离剂,方便PVC管在梁混凝土浇筑后能顺利取出。PVC的外径根据梁钢筋的间距确定,最小不小于40mm。如图2:(2)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模板支设完成后,按照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梁上口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采用30mm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3)梁上预留浇筑孔密封采用比原梁设计混凝土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填充浇筑孔。本专利技术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构造柱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外侧刷涂隔离剂,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孔插入一根排气管道,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混泥土内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排气管道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因为混泥土具有聚合作用,通过引流可以使混泥土流到各个马牙槎凹口内;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通过设置马牙槎可以有效提高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和支撑强度,另外每个马牙槎做圆角或倒角处理,可以完全解决构造柱发生露筋、蜂窝、孔洞等质量,混泥土可以顺畅进入马牙槎凹口内;构造柱混凝土与主体结构衔接密实无裂缝,提高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工法施工工艺简单实用,具有施工工效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构造柱钢筋安装与砌体拉结筋预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截面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同墙厚,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可采用Ф6@200。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浇筑主体砼时应准确测量构造柱纵筋位置,确保插筋位置准确。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可以采用后植筋法预埋构造柱纵筋。若采用后植筋法施工,钻孔深度60mm,植筋前先用吹筒吹净孔内粉尘,然后注满结构胶液或环氧树脂液,再植入钢筋。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超过600mm设置2Ф6拉结筋。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1)对应的圈梁(2)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3);步骤2)构造柱钢筋(4)绑扎;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5)与构造柱(1)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6);步骤4)构造柱(1)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3)插入一根排气管道(7),所述排气管道(7)外侧刷涂隔离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浇筑构造柱(1)对应的圈梁(2)上预留混凝土浇筑孔(3);步骤2)构造柱钢筋(4)绑扎;步骤3)设置构造柱模板;砌体(5)与构造柱(1)的连接处砌成马牙槎(6);步骤4)构造柱(1)浇筑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浇筑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孔(3)插入一根排气管道(7),所述排气管道(7)外侧刷涂隔离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按照构造柱(1)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混凝土浇筑孔(3)将混凝土灌入,同时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浇筑到梁下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振捣棒采用小于或等于直径为30mm振捣棒。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