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9659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包括步骤S1种子预处理、步骤S2灌水、步骤S3播种、步骤S4:施肥、步骤S5除草、步骤S6小麦收割、步骤S7水浆管理、步骤S8适时收获,通过合理的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步骤管理,防止麦草全量覆盖还田严重影响其生长、秸秆焚烧污染环境,有利于水稻全苗、壮苗早发,并且实现投入减少、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结构和减少污染。

Wheat planting and planting method without symbiosis peri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n symbiotic period of wheat rice cultiva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seed pretreatment, step S2 step S3 irrigation, sowing, fertilization, S4 steps: step S5 step S6, weeding, harvesting of wheat, irrigation management step S7 step S8 timely harvest, the symbiotic period wheat rice cultivation steps reasonable management, prevent all wheat straw mulching seriously affected the growth, straw burning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rice seedlings and premature, and realize reduced inputs,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il nutrient, improving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tructure and reducing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的说,是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麦套稻栽培技术是一项集免耕、套播、旱育以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稻作方式。所谓“麦套稻”,就是在小麦灌浆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生长中的麦田里,与小麦形成一定的共生期,在小麦收割时,留15厘米左右的麦茬自然还田,多余的麦秸就地散开或者就近埋入田间墒沟内,采用麦套稻栽培,不需要预留出育秧田,免除了传统的耕翻整地、育苗移栽等繁杂的工序,简化了栽培程序,缓解了茬口、季节、水源的矛盾,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具有节省秧田、节省劳力、省水、省工、节本、增效等优点。另外,既有效地解决了麦区焚烧秸秆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所以,这项技术自推广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麦套稻栽培技术适宜在我国南方稻麦两熟耕作区推广应用,既适用于套播水稻,也适用于套播旱稻。然而,传统麦套稻在麦子收割时,稻苗已经处于二至三叶期,麦草全量覆盖还田会严重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死苗;水稻种子播种后暴露于土表,受天气、灌溉、雀害、鼠害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全苗、麦子收货时,机器碾压又降低成苗率;麦稻共生期间,稻苗处于光照不足,缺水缺肥、不便防治虫害的恶劣环境中,苗体素质差;稻苗受麦田灰飞虱的危害,易发生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解决现有缺陷,能够实现经济、轻型、高效栽培。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种子预处理,所述种子预处理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选种,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籼稻不超过13%,粳稻不超过14.5%。步骤S12:晒种,在播种前7d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晒种时,把种子薄摊在席子或苫布上面,晒种期间要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均匀。步骤S13:除杂,剔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草籽、病粒以及杂质,用清水漂去其中的秕粒,沥干水。步骤S14:包衣,用拌种剂进行包衣,每280克容量的拌种剂包衣稻种1.8千克~2.0千克。步骤S2:灌水灌水时间为小麦收获前5~7天,以淹没麦田高墩为宜,使全田土壤充分浸透,然后第2天日出前排水,畦面不积水,沟内有齐沟水,确保湿润齐苗,二叶一心期后坚持湿润灌溉。步骤S3: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为每亩用种量为7千克~10千克,及早备足每亩30斤过筛干细土,播前一天准备好种子堆量二分之一的粘稠泥,播种当天先将稠泥与破胸稻种拌和,加入干细土揉成颗粒状,筛去多余细土,专人按畦称种均匀撒播。步骤S4:施肥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期时,及时追施一次断奶肥,每亩施尿素7千克~8千克;在3叶期,应当及时追施一次提苗肥,促进苗肥苗壮和分蘖,结合灌水每亩地施尿素7.5千克~10千克。步骤S5:除草当稗草2叶时,在晴天露水干后,用丁草胺3kg/hm2和杀稗王375g/hm2,或用丁草胺3kg/hm2加敌稗22.5kg/hm2,兑水750kg/hm2喷雾。步骤S6:小麦收割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割,收割时一定留高茬,一般高度30em左右,机收后利用人工把麦秆均匀撒于田内,以利于秸秆自然还田,同时可以减少秸秆对小苗的覆盖,小麦收割后及时复水,复水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旱田杂草的出生,复水后及时施用提苗肥。步骤S7:水浆管理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的发生,当茎蘖达到预计穗数的1.2~1.5倍进行脱水搁田,搁田方法采取分次轻搁田,减少二次分蘖发生,控制最高茎蘖数为预计穗数的四倍左右,穗分化中期和抽穗扬花期以水层灌溉为主,其余时间都以间歇灌溉为主。步骤S8:适时收获当稻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穗轴中下部变黄,谷粒全部变硬,全田70%的稻梗已经干枯,及时抢晴天收获,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干粒重低,影响稻米的品质,收获过晚,又容易遇风掉粒而遭受损失。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拌种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原料混合配置而成:氢氧化铜3~7份、硼酸5~6份、聚脲1~3份、腐殖酸2~7份、戊唑醇5~10份、辛硫磷1~2份、硫酸亚铁2~7份、聚乙二醇3~7份、壳聚糖1~1.5份、高岭土6~12份、钼酸铵3~6份。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灌水,还需务必做到播后当天傍晚田间速灌直到淹没高墩速排确保第2天日出前田间墒沟无积水易排水田可保水一夜,播后3天发现田面发白干燥的田块可傍晚再补水湿润一次,遇持续高温干旱特殊年景发现套播稻苗中午卷叶的最迟可在前茬收割7天前傍晚再次沟灌速排既有利于保苗也有利于防止三麦高温逼熟增加千粒重。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水浆管理在分蘖拔节阶段继续坚持湿润灌溉,当茎蘖苗数达有效穗的80%左右,即大约270万个/hm2开始搁田,注意坚持多次轻搁,控制高峰苗,切忌一次性重搁,搁田程度以田不陷脚、地表面泛白根、叶片挺翘、叶色褪下为好,为重施穗肥、攻大穗奠定高产基础,抽穗杨花阶段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小麦收割中施用的提苗肥一般为尿素,施肥量为7.5kg/hm2左右,以防秸秆腐烂时同小苗争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施用提苗肥的同时应人工拔除叶龄大的杂草,然后再进行化学除草,药剂为丁草胺,2.3kg/hm2兑水喷雾,2d后建立水层,提高防除效果,同时搞好疏密补稀工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通过无共生期的麦套稻栽培种植技术,防止了麦草全量覆盖还田会严重影响其生长的缺陷,有利于水稻全苗,壮苗早发。(2)通过秸秆全量还田栽,减少投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结构、减少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图。其中,S1、种子预处理;S2、灌水;S3、播种;S4、施肥;S5、除草;S6、小麦收割;S7、水浆管理;S8、适时收获。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种子预处理,所述种子预处理又包括下列几个步骤:步骤S11:选种,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籼稻不超过13%,粳稻不超过14.5%。步骤S12:晒种,在播种前7d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晒种时,把种子薄摊在席子或苫布上面,晒种期间要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均匀。步骤S13:除杂,剔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草籽、病粒以及杂质,用清水漂去其中的秕粒,沥干水。步骤S14:包衣,用拌种剂进行包衣,每280克容量的拌种剂包衣稻种1.8千克~2.0千克。步骤S2:灌水灌水时间为小麦收获前5~7天,以淹没麦田高墩为宜,使全田土壤充分浸透,然后第2天日出前排水,畦面不积水,沟内有齐沟水,确保湿润齐苗,二叶一心期后坚持湿润灌溉。步骤S3: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为每亩用种量为7千克~10千克,及早备足每亩30斤过筛干细土,播前一天准备好种子堆量二分之一的粘稠泥,播种当天先将稠泥与破胸稻种拌和,加入干细土揉成颗粒状,筛去多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种子预处理;所述种子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选种,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籼稻不超过13%,粳稻不超过14.5%;步骤S12:晒种,在播种前7d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晒种时,把种子薄摊在席子或苫布上面,晒种期间要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均匀;步骤S13:除杂,剔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草籽、病粒以及杂质,用清水漂去其中的秕粒,沥干水;步骤S14:包衣,用拌种剂进行包衣,每280克容量的拌种剂包衣稻种1.8千克~2.0千克;步骤S2:灌水;灌水时间为小麦收获前5~7天,以淹没麦田高墩为宜,使全田土壤充分浸透,然后第2天日出前排水,畦面不积水,沟内有齐沟水,确保湿润齐苗,二叶一心期后坚持湿润灌溉;步骤S3: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为每亩用种量为7千克~10千克,及早备足每亩30斤过筛干细土,播前一天准备好种子堆量二分之一的粘稠泥,播种当天先将稠泥与破胸稻种拌和,加入干细土揉成颗粒状,筛去多余细土,专人按畦称种均匀撒播;步骤S4:施肥;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期时,及时追施一次断奶肥,每亩施尿素7千克~8千克;在3叶期,应当及时追施一次提苗肥,促进苗肥苗壮和分蘖,结合灌水每亩地施尿素7.5千克~10千克;步骤S5:除草;当稗草2叶时,在晴天露水干后,用丁草胺 3kg/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共生期麦套稻栽培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种子预处理;所述种子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S11:选种,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籼稻不超过13%,粳稻不超过14.5%;步骤S12:晒种,在播种前7d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晒种时,把种子薄摊在席子或苫布上面,晒种期间要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均匀;步骤S13:除杂,剔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草籽、病粒以及杂质,用清水漂去其中的秕粒,沥干水;步骤S14:包衣,用拌种剂进行包衣,每280克容量的拌种剂包衣稻种1.8千克~2.0千克;步骤S2:灌水;灌水时间为小麦收获前5~7天,以淹没麦田高墩为宜,使全田土壤充分浸透,然后第2天日出前排水,畦面不积水,沟内有齐沟水,确保湿润齐苗,二叶一心期后坚持湿润灌溉;步骤S3:播种;播种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为每亩用种量为7千克~10千克,及早备足每亩30斤过筛干细土,播前一天准备好种子堆量二分之一的粘稠泥,播种当天先将稠泥与破胸稻种拌和,加入干细土揉成颗粒状,筛去多余细土,专人按畦称种均匀撒播;步骤S4:施肥;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期时,及时追施一次断奶肥,每亩施尿素7千克~8千克;在3叶期,应当及时追施一次提苗肥,促进苗肥苗壮和分蘖,结合灌水每亩地施尿素7.5千克~10千克;步骤S5:除草;当稗草2叶时,在晴天露水干后,用丁草胺3kg/hm2和杀稗王375g/hm2,或用丁草胺3kg/hm2加敌稗22.5kg/hm2,兑水750kg/hm2喷雾;步骤S6:小麦收割;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割,收割时一定留高茬,一般高度30em左右,机收后利用人工把麦秆均匀撒于田内,以利于秸秆自然还田,同时可以减少秸秆对小苗的覆盖,小麦收割后及时复水,复水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旱田杂草的出生,复水后及时施用提苗肥;步骤S7:水浆管理;分蘖期浅水勤灌,促进分蘖的发生,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蓉杜德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