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57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套,上述座椅套包括靠垫、腰靠和颈枕;腰靠和靠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的配合和第二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的配合稳固的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多个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五连接件连接,同样可以选择多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六连接件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腰靠的高度。类似的,使用者可以选择多个第三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七连接件连接,同样可以选择多个第四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八连接件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颈枕的高度。由于腰靠和颈枕的高度位置可以调节,因此可以更好的支撑使用者的脊柱。靠垫可以相对稳定固定在座椅上,因此调节位置后的腰靠和颈枕不容易移动,使得座椅套方便使用。

Seat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at cover, seat cushion, including the set of lumbar and neck pillow; lumbar and back cushion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fth connector with and second connector and a sixth connector with solid, the user can select a plurality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fifth connecting one or connector, can also choose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nnecting pieces in one or part and the sixth connecting piec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waist height needs. Similarly, the user can select a plurality of third connecting pieces in one or part and the seventh connecting piece, can also choose a plurality of fourth connecting pieces in one or part and the eighth connecting piec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d height adjusting pillow. Because the height of the lumbar and neck pillows can be adjusted, the user's spinal column can be better supported. The cushion can be relatively stable and fixed on the seat, so the waist and the neck pillow after the adjustment position are not easy to move, so that the seat cover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套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套。
技术介绍
一般的座椅不能很好的贴合使用者的脊柱,传统的腰靠和颈枕可以设置在座椅上,更好的支撑使用者的脊柱。但是由于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脊柱形状不同,腰靠和颈枕的高度不能调节,因此无法适应所有使用者。有些腰靠上设置有弹性织带,可以将腰靠捆绑在座椅的不同高度处,但是这种连接稳固性差,腰靠的位置很容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腰靠和颈枕的高度可以调节的,且调节后的位置不容易移动的座椅套。一种座椅套,用于安装在座椅上,所述座椅套包括靠垫、腰靠和颈枕;所述靠垫包括垫本体、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三连接件和多个第四连接件,所述垫本体用于安装在所述座椅上;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垫本体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设置;多个所述第三连接件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件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件对应设置;所述腰靠包括靠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第六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颈枕包括枕部、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所述第八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靠接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使所述靠接部位于所述靠垫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枕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和所述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五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五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六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七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七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三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八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四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和所述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五连接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七连接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五连接件为相适配的暗扣或相适配的粘扣;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六连接件为相适配的暗扣或相适配的粘扣;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七连接件为相适配的暗扣或相适配的粘扣;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第八连接件为相适配的暗扣或相适配的粘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本体包括背部垫和头部垫,所述背部垫和所述头部垫连接,所述背部垫与所述座椅的靠背连接,所述头部垫与所述座椅的头枕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背部垫上;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位于所述头部垫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靠接部包括第一海绵件、第一气囊和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海绵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气囊连通,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腰靠还包括软胶气泵,所述软胶气泵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或放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囊包括至少两个连通的子气囊,所述子气囊呈长条状,所述子气囊沿所述座椅的横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包括第二海绵件、第二气囊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海绵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气囊连通,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气囊的体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腰靠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远离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上述座椅套,腰靠和靠垫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的配合和第二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的配合稳固的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多个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五连接件连接,同样可以选择多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六连接件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腰靠的高度。类似的,颈枕和靠垫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的配合和第四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的配合稳固的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多个第三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七连接件连接,同样可以选择多个第四连接件中的一个或部分与第八连接件连接,从而根据需要调节颈枕的高度。由于腰靠和颈枕的高度位置可以调节,因此可以更好的支撑使用者的脊柱。腰靠和颈枕可以拆卸下来单独使用,使用方式更灵活。靠垫可以相对稳定固定在座椅上,因此调节位置后的腰靠和颈枕不容易移动,使得上述座椅套方便使用。而且靠接部位于靠垫和座椅之间,使用者与座椅套之间的摩擦,不会使靠接部移动,进一步保证了腰靠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座椅套的第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1a为图1所示座椅套的腰靠的主视示意图;图1b为图1所示座椅套的颈枕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座椅套的第一状态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座椅套安装在座椅靠背上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座椅套的第一状态的后视示意图(部分头部垫未示出);图5为图1所示座椅套中的靠垫的后视示意图(部分头部垫未示出);图6为图1所示座椅套的第二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座椅套的第二状态的右视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座椅套的第二状态的后视示意图(部分头部垫未示出);图9为图1所示座椅套中的腰靠的未充气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座椅套中的腰靠的充气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1所示座椅套中的颈枕的未充气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座椅套中的颈枕的充气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座椅套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座椅套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座椅套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座椅套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座椅套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座椅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套,用于安装在座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套包括靠垫、腰靠和颈枕;所述靠垫包括垫本体、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三连接件和多个第四连接件,所述垫本体用于安装在所述座椅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垫本体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设置;第三和第四连接件均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设置;所述腰靠包括靠接部、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第六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颈枕包括枕部、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所述第八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靠接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使所述靠接部位于所述靠垫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枕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套,用于安装在座椅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套包括靠垫、腰靠和颈枕;所述靠垫包括垫本体、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三连接件和多个第四连接件,所述垫本体用于安装在所述座椅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垫本体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均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设置;第三和第四连接件均沿所述座椅的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设置;所述腰靠包括靠接部、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第六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靠接部上;所述颈枕包括枕部、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七连接件和第八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所述第八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在所述枕部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五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六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靠接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靠近所述座椅的一侧,使所述靠接部位于所述靠垫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七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八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枕部固定于所述靠垫的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套,其特征在于,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第五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五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六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六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七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七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三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少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数量,多个所述第八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四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套,其特征在于,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连接件的数量均为一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仟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