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旋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92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旋盖机构,包括工作台、进盖机构,送盖机构,进瓶机构、瓶体传送机构、旋紧装置,所述进盖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进盖机构与送盖机构相邻,所述进瓶机构与瓶体传送机构相邻,所述送盖机构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上盖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盖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外周边,所述瓶体传送机构包括第二转盘、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瓶体支撑装置,所述瓶体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转盘外周边,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二转盘上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有相交处,所述旋紧机构与第二转盘同轴连接,且设置在第二转盘上方。

Novel capp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capp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able, cover mechanism, cap feeding mechanism, a bottle feeding mechanism,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tightening device and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working table, the inlet cover mechanism and the adjacent cover transporting mechanism, a bottle feeding mechanism and the body. The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adjacent cap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turntable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first turntable to rotate, and the upper cover supporting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rotary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notch of the upper cover support devic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first turntable, the bottle conve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second turntable,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and supporting the bottle the first rot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bottle body suppor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second turntable, turntable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notches, the first turntabl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top of the table. The first turntable is intersected with the second rotary table; the screw tightening mechanism is co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turntable and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cond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旋盖机构
本技术涉及瓶盖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盖机构。
技术介绍
在瓶盖组装中,一般是通过将瓶盖输送至旋盖装置的下方,再通过机械手将上盖抓取,并将上盖旋紧至瓶子,实现瓶盖组装,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瓶盖会在输送过程中有时会被卡住,需要人工进行疏通,费时费力,且瓶盖容易歪斜,造成瓶盖的组装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旋盖机构,主要包括工作台、进盖机构,送盖机构,进瓶机构、瓶体传送机构、旋紧装置,所述进盖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进盖机构与送盖机构相邻,所述进瓶机构与瓶体传送机构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盖机构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上盖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盖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外周边,所述瓶体传送机构包括第二转盘、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瓶体支撑装置,所述瓶体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转盘外周边,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二转盘上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有相交处,所述旋紧机构与第二转盘同轴连接,且设置在第二转盘上方。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所述旋紧装置包括一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二转轴铰链连接,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机与旋盖夹具,所述电机与旋盖夹具连接,所述旋盖夹具对应于第二缺口设置,位于上盖与瓶体相汇合位置,连接件的下方设有一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固定连接至地面。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上盖支撑装置从所述进盖机构的出盖口位置开始设置,至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相交位置结束。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上盖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挡板和上盖支撑座,所述第一输送挡板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周,所述上盖支撑座位于上盖的底端。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在所述第二转盘与瓶体支撑装置上表面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中间设有轨道,轨道与瓶体的输送轨道相通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轴,旋嘴和护罩,所述护罩套设在传动轴与旋嘴上,还包括主动磁力盘、被动磁力盘、调节件,所述主动磁力盘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主动磁力盘与所述传动轴螺纹连接,所述主动磁力盘上均匀设有数个第一永磁体,所述被动磁力盘设置在主动磁力盘正下方,所述被动磁力盘上均匀设有数个第二永磁体,且对应于第一永磁体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互为异性磁体,所述被动磁力盘与旋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设置在传动轴内部,调节件的底端与被动磁力盘相抵触。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按极性相反相间分布在对应的主动磁力盘和被动磁力盘。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调节件与传动轴螺纹连接。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旋嘴的内部四周均匀设有数个柱塞体。为了进一步实现技术,所述进盖机构包括上盖传送装置,挡条、伸缩气缸,所述上盖传送装置可采用传送带形式实现,所述挡条设置在送盖机构最前端,所述挡条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活动连接。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有进盖机构,第一转盘,进瓶机构、瓶体传送机构、旋紧装置,通过在第一转盘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转盘外设有第一输送挡板与上盖支撑座,上盖支撑装置从所述进盖机构的出盖口位置开始设置,至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相交位置结束,瓶体传送机构的第二转盘设有第二缺口,且第一转盘位于第二转盘上方,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有相交处,当上盖由第一转盘送入至相交处,此时第二转盘上的瓶体刚好输送至上盖的正下方,上盖失去支撑,上盖在重力与离心力作用下掉入至瓶体上,此时,旋紧装置将上盖旋入至瓶体,将瓶盖旋紧,如此反复,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实现瓶盖的正确组装。2、本技术在为了避免上盖在离心力作用下,偏离瓶体正上方,此时在第二转盘与第二输送挡板的上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中间设有轨道,轨道与瓶体的输送轨道相通连接,使得瓶体与上盖沿着该轨道转动,再通过旋紧装置,将上盖旋紧至瓶体,组装好的瓶体随着第二转盘送至收料机构。3、本技术的旋盖装置采用磁力传动,利用主动磁力旋盘与被动磁力旋盘上的正负极永磁体相吸引所产生磁力,当旋盖扭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便打滑,旋盖夹具完成旋盖动作,即可回位,并开始下一个瓶盖的旋盖动作,使旋盖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并可通过调节件或旋转主动磁力盘调节旋盖扭力大小。4、本技术的旋盖装置采用旋紧装置设置在第二转盘的上方,且对应于第二缺口位置设置,旋紧装置包括一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二转轴铰链连接,位于上盖与瓶体相接触位置,上方的连接件的下方设有一凸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接机架,凸轮机构可上下摆动,凸轮机构与连接件相接触,从而当凸轮机构上下摆动时,带动旋盖夹具上下移动,且连接件与第二转轴铰链连接,从而可随第二转盘转动,旋紧装置随着第二转盘一起转动,当转至瓶盖与瓶体结合时,在凸轮机构的作用下,旋盖夹具往下移动,此时旋紧装置在电机驱动下,旋紧装置自转,从而将瓶盖旋紧至瓶体,旋紧完成后,凸轮机构往上摆动,则旋盖夹具脱离瓶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转轴与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送盖机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瓶体传送机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旋盖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如图1-5所示,一种旋盖机构,包括工作台1、进盖机构2,第一转盘3,进瓶机构4、瓶体传送机构5、旋紧装置6,其中,进盖机构2设置在工作台1上,进盖机构2包括上盖传送装置21,挡条22、伸缩气缸23,其中上盖传送装置21可采用传送带形式实现,挡条22设置在送盖机构2最前端,用来挡住上盖进入第一转盘3内,挡条22与伸缩气缸23的活塞杆活动连接,可通过伸缩气缸23来控制挡条22的开合,实现对上盖100的送出。进盖机构2的前端设有送盖机构,送盖机构采用第一转盘3,以及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画),第一转轴30,第一转轴30与第一转盘3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一转盘3上间隔设有数个与上盖吻合的缺口31,第一转盘3的外周设有第一输送挡板32,第一输送挡板32到第一转盘3的距离为上盖放入缺口31时,上盖的外壁刚好与第一输送挡板32接触,转盘2位于上盖的下端设有上盖支撑座33,上盖支撑座33与第一输送挡板32均从出盖口位置开始设置,在上盖支撑座33与第一输送挡板32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上盖能够稳固在第一缺口31内,并沿着第一转盘3旋转到目标位置。在进盖机构2的出盖口,设有传感器,当转盘3的缺口31进入至送盖机构2最前端时,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伸缩气缸23,使得挡条22能够解除对上盖的阻挡。进瓶机构4与进盖机构2结构相同,在此不做描述;瓶体传送机构5,用于传送瓶体200,瓶体传送机构4与上盖传送机构结构类似,瓶体传送机构5包括第二转盘51,以及驱动第二转盘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画),第二转轴50与第二输送挡板52、瓶体支撑板53,第二转盘51设置在第一转盘3的下方,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轴50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二转盘51固定连接,第二转盘51上设有数个第二缺口511,第二缺口511与第一缺口31数量一致,第二转盘51与第一转盘3有一相交处,相交处时,此时刚好瓶体输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旋盖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旋盖机构,主要包括工作台、进盖机构,送盖机构,进瓶机构、瓶体传送机构、旋紧装置,所述进盖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进盖机构与送盖机构相邻,所述进瓶机构与瓶体传送机构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盖机构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上盖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盖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外周边,所述瓶体传送机构包括第二转盘、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瓶体支撑装置,所述瓶体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转盘外周边,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二转盘上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有相交处,所述旋紧机构与第二转盘同轴连接,且设置在第二转盘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盖机构,主要包括工作台、进盖机构,送盖机构,进瓶机构、瓶体传送机构、旋紧装置,所述进盖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进盖机构与送盖机构相邻,所述进瓶机构与瓶体传送机构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盖机构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上盖支撑装置,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盖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转盘外周边,所述瓶体传送机构包括第二转盘、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机构和瓶体支撑装置,所述瓶体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转盘外周边,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二转盘上端,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有相交处,所述旋紧机构与第二转盘同轴连接,且设置在第二转盘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包括一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二转轴铰链连接,连接件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机与旋盖夹具,所述电机与旋盖夹具连接,所述旋盖夹具对应于第二缺口设置,位于上盖与瓶体相汇合位置,连接件的下方设有一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连接机架,所述机架固定连接至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支撑装置从所述进盖机构的出盖口位置开始设置,至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相交位置结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挡板和上盖支撑座,所述第一输送挡板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周,所述上盖支撑座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健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曼盛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