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和制造电极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887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6:33
电极体包含:包含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包含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和将正极和负极相互电分隔的隔片,其中正极活性材料层和隔片包含N‑甲基吡咯烷酮(NMP)。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NMP)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54ppm至602ppm,且隔片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NMP)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10ppm至26pp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和制造电极体的方法专利技术背景1.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2.相关技术描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锂离子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具有比现有电池的那些更轻的重量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目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优选用作PC、便携式装置等的所谓便携式电源,或者用作车辆的驱动电源。特别是,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的轻重量锂离子二次电池优选用作高输出电源以驱动车辆如电车(EV)、混合动力车(H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典型构型中,正极和负极分别包括:由高导电金属如铝(正极)和铜(负极)形成的集电体;和在集电体上形成且包含能够可逆地储存和释放电荷载体的化合物(称为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除了为主要组分的活性材料外,这些正极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含各种添加剂。例如,将粘合剂加入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中以改进附着力并实现结构稳定性。将导电材料(通常碳材料,例如炭黑)加入正极活性材料层中以改进导电性。另外,提出了将各种添加剂加入正极活性材料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和制造电极体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包含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包含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和将正极和负极相互电分隔的隔片,其中:正极活性材料层和隔片包含N‑甲基吡咯烷酮,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54ppm至602ppm,且隔片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10ppm至26pp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29 JP 2014-2200291.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包含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包含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和将正极和负极相互电分隔的隔片,其中:正极活性材料层和隔片包含N-甲基吡咯烷酮,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54ppm至602ppm,且隔片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相对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总固体含量为10ppm至26ppm。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极体,其中正极活性材料为锂复合氧化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极体,其中电极体为卷绕电极体,其中将细长正极、细长负极和细长隔片层压并在纵向上卷绕。4.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电极体,其中将包含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包含负极活性材料层的负极及将正极和负极相互电分隔的隔片层压;和非水电解质溶液,其中:电极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电极体。5.制造电极体的方法,电极体包含正极、负极和隔片,正极包含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包含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层,隔片将正极和负极相互电分隔,且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正极,其中通过将包含正极活性材料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形成正极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木匠竹原晓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