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826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宏蜂窝信号传播特性构造宏蜂窝单基站的NLOS信号传播模型;然后利用多径信号参数及基站、目标和散射体间位置关系将定位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问题;利用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最小二乘问题;当残差较大时,引入拟牛顿算法,改进LM算法,得到目标估计位置。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定位算法对基站个数的依赖性问题,利用单基站进行定位,不需要时钟同步,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同时利用NLOS环境下,多径信号作为定位路径,而非抑制多径,解决了NLOS环境下定位误差大的问题;利用圆环模型增加变量约束条件,提高了最小二乘算法有效性,实现了宏蜂窝单站定位20‑30米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
,具体涉及到一种宏蜂窝NLOS环境下的单站定位技术。
技术介绍
1996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公布了E911定位需求,其要求在2001年10月前,各种无线蜂窝网络必须能对发出E911紧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精度在125m内的定位服务,且满足此定位精度的概率应不低于67%;并要求在2001年以后,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及三维位置信息。E911技术规范的公布激发了人们对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热情,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越来越高的普及,人们对自身位置的定位服务需求日益激增,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定位导航,还是无线资源分配和整合、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主流的定位技术包括:广泛应用于室外的卫星定位技术、蜂窝网定位技术、声波定位技术、雷达定位技术等,以及基于WiFi、RFID、蓝牙、毫米波等室内定位技术,其中蜂窝定位技术,以其定位速度快、成本低(不需要移动终端上添加额外的硬件)、耗电少等优势,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定位方法,越来越常用。非视距传播是影响蜂窝网定位精度的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宏蜂窝信号传播特性构造宏蜂窝单站的NLOS信号传播模型;步骤二:计算基站端每条反射径信号的到达角θi和到达时间τi,其中i=1,...,m,m表示反射径条数;步骤三:利用多径信号参数AOA,TOA及基站、目标和散射体间的位置关系建立定位方程组,此定位方程组为非线性欠定方程组;步骤四:引入宏蜂窝的圆环模型,假设散射体均匀分布在以移动台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上,移动台和基站间距离为D;步骤五:根据圆环模型增加关于目标位置和散射体位置的非线性方程组,将非线性欠定方程组转化为超定方程组;步骤六:实际测量时,考虑测量误差,将定位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宏蜂窝信号传播特性构造宏蜂窝单站的NLOS信号传播模型;步骤二:计算基站端每条反射径信号的到达角θi和到达时间τi,其中i=1,...,m,m表示反射径条数;步骤三:利用多径信号参数AOA,TOA及基站、目标和散射体间的位置关系建立定位方程组,此定位方程组为非线性欠定方程组;步骤四:引入宏蜂窝的圆环模型,假设散射体均匀分布在以移动台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上,移动台和基站间距离为D;步骤五:根据圆环模型增加关于目标位置和散射体位置的非线性方程组,将非线性欠定方程组转化为超定方程组;步骤六:实际测量时,考虑测量误差,将定位问题转化为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问题;步骤七:利用LM算法求解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问题;步骤八:当残差较大时,引入拟牛顿BFGS算法,对Hesse矩阵进行逼近,再利用LM算法求解;步骤九:算法迭代结束,输出估计的目标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为:设信号经第i个散射体反射后到达基站,经反射后的路径长度为ri,则散射体坐标(xi,yi)为:建立关于目标位置(xMS,yMS)和ri的非线性欠定方程组,如公式(2)所示:其中:c表示光速,方程组中共有m个方程,m+2个未知变量;将公式(2)简写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具体为:圆半径R表示为:因此有:cτ1-r1=cτj+1-rj+1,j=1,...,m-1(4);联合公式(3),得到宏蜂窝的圆环模型下求解目标位置和散射体位置的超定方程组,如下式所示:上式方程组共2m-1个方程,m+2个未知变量,当m>3时,式(5)即为超定方程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线性约束最小二乘的单站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具体为:由于AOA和TOA测量误差,公式(5)中等号不总是成立,因此将公式(5)写为:其中:x=(xMS,yMS,ri)T,χ=(r1,rj+1)T,εi(x)和ξj(χ)为残差;故对目标位置的估计,通过最小化如下目标函数得到:其中:同时待估的目标位置(xMS,yMS)应处于以最小传播距离lmin=cτmin为半径,BS为圆心的圆内,同时最大最小到达角将MS限制在圆心角为α的扇形区域,扇形的两条半径用向量表示为和长为lmin,α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增山舒月月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