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52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物体,其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便能够通过开口取出;开闭部,其可旋转并且覆盖开口以及向上旋转以打开开口;以及操作部,其可旋转并设置在开闭部的前方。操作部设置在开闭部向上旋转时所沿的旋转轨道上和从设备主体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上的位置处。操作部向前旋转,以便从旋转轨道和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退避并且使得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形成在操作部与处于打开状态的开闭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6-14374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包括盒容器的记录设备,该盒容器具有充当操作面板的前门。可以使附接到设备主体的开闭部旋转,以打开开口,并且使得能够通过开口从设备主体取出物体。当诸如操作面板的操作部设置在开闭部的旋转轨道和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外部的位置处时,操作部不与被取出的物体发生干扰。然而,当操作部大时,操作部从设备主体突出,并且设备的尺寸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与操作部初始设置在开闭部的旋转轨道和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外部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使操作部与被取出的物体之间的干扰的发生更少,并且使设备更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待取出物体,所述物体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中的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开闭部,其包括以所述开闭部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的后部,所述开闭部从上方覆盖所述开口并且向上旋转以打开所述开口;以及操作部,其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上部,以便在比所述开闭部更靠近所述设备的前方的位置处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开闭部向上旋转时所沿的旋转轨道上且位于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路径上的位置处。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设备的前方旋转,以便从所述旋转轨道和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退避,并且使得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形成在所述操作部与在所述开闭部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开闭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支撑体,其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上部上、在比所述开闭部更靠近所述设备的前方的位置处,所述支撑体以所述操作部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操作部的下端部,所述支撑体在所述旋转轨道上包括切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述切口在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并且当所述操作部在所述旋转轨道上的所述位置处时,限制所述开闭部的打开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当所述操作部在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上的所述位置处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限制部,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并且当所述开口部处于在所述旋转轨道上且在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上的所述位置处时,限制所述开闭部的打开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结构,与操作部初始设置在开闭部的旋转轨道和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外部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使操作部与被取出的物体之间的干扰的发生更少,并且使设备更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和第三方面的结构,与未设置切口的结构相比,取出物体时支撑体与物体之间的干扰的发生更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至第六方面的结构,与未限制开闭部的打开移动的结构相比,在操作部不从旋转轨道和取出物体时所沿的路径退避的同时打开开闭部的风险更低。附图说明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例示了从图3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取出转印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例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上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例示了使操作面板从图5例示的状态向前旋转的方式的侧视图;图7是例示了开闭盖从图6例示的状态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例示了从图7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取出转印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例示了记录介质放置在充当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输出部的开闭盖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例示了在图4例示的状态下的、从前上方看到的图像形成设备;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放大立体图;以及图12是例示了开闭盖从图11例示的状态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设备10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结构。图1是例示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结构的示意图。在以下描述中,设备的前、后、右、左、上和下分别对应于附图中的箭头方向(前、后、右、左、上和下)。设备的前、后、右、左、上和下有时可以简称为前(前侧)、后(后侧)、右(右侧)、左(左侧)、上(上侧)和下(下侧)。在附图中,内部具有“X”的圆圈指示各个附图中从近侧到远侧的方向,而内部具有点的圆圈指示各个附图中从远侧到近侧的方向。如图1例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设备主体的示例),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部件。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中设置的部件包括:容器12,其含有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P;图像形成部14,其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60,其将记录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以及传送单元16,其将记录介质P从容器12向图像形成部14传送。输出由定影装置60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输出部18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的上部中。图像形成部14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2Y、22M、22C和22K(下文中称为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它们充当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的单元;以及转印单元21(待取出物体的示例),其充当包括中间转印带24(转印体)的转印装置。由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图像形成部14还包括二次转印辊28,其将已经由一次转印辊26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图像形成部14不一定具有上述结构,而可以具有任意结构,只要图像形成部14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即可。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1中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线排列。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中的每一个包括沿一个方向(例如,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的感光体32。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图1中省略了图像形成单元22Y、22M和22C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充电辊23和显影装置38沿感光体32的旋转方向从上游侧以该顺序布置在各个感光体32周围。充电辊23充当对感光体32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38通过显影由对被充电辊23充电的感光体32执行的曝光处理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装置38包括:显影剂供给体38A,其向感光体32供给显影剂;和传送构件38B,其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传送要供给到显影剂供给体38A的显影剂。含有要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显影装置38的显影剂的多个容器54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前方。曝光装置36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下方。曝光装置36通过对已经被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充电辊23充电的感光体32执行曝光处理,在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的感光体32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印单元21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2Y至22K上方。转印单元21包括:中间转印带24;卷绕辊42、43、44和45,中间转印带24卷绕在卷绕辊42、43、44和45周围;以及一次转印辊26,其将由图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待取出物体,所述物体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的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开闭部,所述开闭部包括后部,该后部以所述开闭部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所述开闭部从上方覆盖所述开口并向上旋转而打开所述开口;以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上部,以便在比所述开闭部更靠近所述设备的前方的位置处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开闭部向上旋转时所沿的旋转轨道上以及位于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路径上的位置处,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设备的前方旋转,以便从所述旋转轨道和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退避,并且使得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形成在所述操作部与在所述开闭部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开闭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01 JP 2016-038945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待取出物体,所述物体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便能够通过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的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开闭部,所述开闭部包括后部,该后部以所述开闭部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的方式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上部,所述开闭部从上方覆盖所述开口并向上旋转而打开所述开口;以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上部,以便在比所述开闭部更靠近所述设备的前方的位置处能够绕着沿所述设备的所述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开闭部向上旋转时所沿的旋转轨道上以及位于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路径上的位置处,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设备的前方旋转,以便从所述旋转轨道和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退避,并且使得取出所述物体时所沿的所述路径形成在所述操作部与在所述开闭部打开所述开口的状态下的所述开闭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四方雅人手岛聪猪田徹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