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50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解决了现有的主次镜支撑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谐振频率较低的问题。包括主镜支撑座、次镜支撑座、三根支撑翼和三根加强筋;主镜支撑座为圆环结构,次镜支撑座为中空圆锥台结构;三根支撑翼的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主镜支撑座上;三根支撑翼的另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次镜支撑座上,且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从次镜支撑座的轴向看,三根支撑翼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的部分形成一个小三角,该小三角也是次镜支撑座的边缘;三根加强筋分别设置在相邻支撑翼的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有效提高大跨度主次镜支架的谐振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光学镜片支撑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航天光学工程领域中,尤其是大口径同轴光学系统中,主次镜的光学间隔要求较大,光学间隔精确度要求较高,且要求较高的主次镜同轴度和较小的遮拦比。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较小的遮拦比,支撑结构一般是由若干支撑筋对次镜进行支撑固定,由于支撑筋刚性不足,造成主次镜支架谐振频率较低,外界的振动或者热应变会造成次镜与主镜的光轴偏离,形成像差,影响整个系统的观测指标。如果主次镜支架设计余量不足,在力学环境振动考核试验过程中甚至造成光学载荷失效报废。在常规支撑结构中,次镜组件通过镜筒与主镜连接,镜筒热胀冷缩,会造成主次镜光学间隔的变化和系统光轴的偏移,造成光学载荷最佳像面的位置随温度变化,现有的装置在载荷后端添加动态调焦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动态调焦机构根据温度参数的变化,进行最佳成像焦面调节,以保证最佳的光学指标,但是由于在轨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动态调焦机构失效的风险较高,并且调焦机构也增加了载荷的质量,使主次镜支撑装置结构复杂、成本增加,不符合航天轻量化设计要求。同时,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包括同轴设置的主镜支撑座和次镜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支撑翼和三根加强筋;主镜支撑座为圆环结构,次镜支撑座为中空圆锥台结构,次镜支撑座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次镜的通孔;三根支撑翼的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主镜支撑座上;三根支撑翼的另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次镜支撑座上,且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从次镜支撑座的轴向看,三根支撑翼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的部分形成一个小三角,该小三角也是次镜支撑座的边缘;三根加强筋分别设置在相邻支撑翼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包括同轴设置的主镜支撑座和次镜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支撑翼和三根加强筋;主镜支撑座为圆环结构,次镜支撑座为中空圆锥台结构,次镜支撑座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次镜的通孔;三根支撑翼的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主镜支撑座上;三根支撑翼的另一端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次镜支撑座上,且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从次镜支撑座的轴向看,三根支撑翼与次镜支撑座的圆锥面相切的部分形成一个小三角,该小三角也是次镜支撑座的边缘;三根加强筋分别设置在相邻支撑翼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变形高谐振频率的主次镜支架,其特征在于:次镜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林上民王虎陈苏薛要克刘杰刘美莹王峰车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