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广树专利>正文

手机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478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充电效率高的手机套,包括装饰块、充电插头和本体,本体用胶水粘合两块分别作为正、负输入电极的铜箔,铜箔的外端粘合在本体背部、内端粘合在本体内腔底部的内侧;与充电插头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设置在本体背部且端部分别用软导线与两块铜箔电连接,软导线靠近柔性线路板部分为随柔性线路板的滑动而摆动的摆动部分,装饰块用胶水粘合在本体背部且与本体背部之间有一个区域为无胶水的滑动区域,柔性线路板和软导线的摆动部分均位于滑动区域内;外露于本体的铜箔用于与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的正、负充电输出电极接触,充电电力经铜箔、软导线、柔性线路板、充电插头进入待充电的手机内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移动电源等数码产品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线充和无线充二种,其中线充是在充电器与手机(或移动电源)之间用充电线连接,其优点是充电效率高,但缺点每次使用时必须将充电线末端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内,使用不方便;无线充是为了去除充电时手机(或移动电源)与充电器之间的充电线而推出的充电方案,例如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电磁感应(如QI标准)无线充电,其原理是在充电器内设置可以在附近几厘米范围内产生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在手机内设置接收线圈及整流、滤波、控制电路,充电时手机内的接收线圈受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势,经整流、滤波后即可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这种手机电磁感应充电方案在使用时,虽然在充电器与手机之间无需充电线连接,但存在成本高、充电效率低、手机内置的接收线圈发热导致手机整体温升过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机充电中存在的要么使用不方便要么充电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充电效率高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机套,包括装饰块、充电插头和带有内腔的本体,先在所述本体上用胶水粘合有两块分别作为正、负输入电极的铜箔或其它金属箔,所述铜箔的外端粘合在所述本体背部、内端越过所述本体下端边缘后粘合在所述本体内腔底部的内侧;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FPC)设置在所述本体背部,而且所述柔性线路板端部分别用软导线与所述两块铜箔电连接,所述软导线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部分为可以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滑动而摆动的摆动部分,最后将所述装饰块用胶水粘合在所述本体背部,所述装饰块与所述本体背部之间有一个区域为无胶水的滑动区域,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软导线的摆动部分均位于所述滑动区域内。使所述作为正、负输入电极的所述铜箔有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本体下端,分别用于与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的正、负充电输出电极接触,以使充电电力经所述铜箔、软导线、柔性线路板、充电插头进入待充电的手机内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为带有不干胶的背胶铜箔。所述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块为带有不干胶的背胶皮革或背胶橡胶。所述手机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区域为设置在所述本体背部的凹陷区。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装上手机后的手机套只需再将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即可,平时该充电插头无需拔出,充电时只需将手机和手机套一同放置在接触式无线充电器上即可对手机进行充电,无需再将充电插头插入手机内,使用方便极之方便,而且其充电效率高(与线充的效率相同),在无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手机套上的充电插头拔出后使用普通的充电器进行线充,而且用带有不干胶的铜箔作为充电用的正负输入电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手机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带有柔性线路板的充电插头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3是图1中其中一个铜箔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铜箔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各零件装配在一起后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充电插头被拉出一段距离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的手机套装入对应的手机并将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后的立体图。图8是图1中本体背部方向立体图。图9是图8中的本体粘上图1中的铜箔后充电插头中的柔性线路板与两块铜箔用软导线连接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沿背部方向的局部正投影视图。图11是图10的充电插头带动柔性线路板向上滑动后的示意图。图12是在图10所示的本体背部滑动区域开设凹槽后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粘上铜箔和放入柔性线路板后的示意图。图14是与图1实施例配套使用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外观图。图15将图7所示装入了手机后的手机套放在图14所示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本体,11、内腔,12、下端边缘,21、22、铜箔,3、充电插头,31、柔性线路板,4、装饰块,211、外端,212、内端,213、中间部,9、手机,13、虚线,131、棱形区域,132、带状区域,23、24、软导线,231、241、摆动部分,41、43、44、带状槽,42、棱形槽,8、接触式无线充电器,81、82、正、负输出电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见图1,是本技术所述手机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从图1中可见,所述手机套,包括带不干胶的装饰块4、充电插头3和带有内腔11的本体1;参见图2,图1中的充电插头3连接有柔性线路板31,该柔性线路板内的两条导线分别与充电插头内的充电引脚电连接;参见图3和图4,图1中的两块铜箔实为长方形且面向本体一侧带不干胶的背胶铜箔,其外端211粘合在图1本体1的背部(参见图9)、内端212越过本体下端边缘后粘合在本体内腔11底部的内侧(参见图2),铜箔的中间部213包裹住本体的下端边缘如图5所示;图1中柔性线路板31设置在本体1背部与装饰块4之间;见图9在柔性线路板31端部分别用软导线23和24与两块铜箔21和22电连接,使两块铜箔21和22分别与充电插头3内的充电引脚电连接,图9中软导线靠近柔性线路板31的部分为可以随柔性线路板的滑动而摆动的摆动部分231和241;结合图8和图9,本体背部设有由虚线13围成的由棱形区域132和带状区域131构成的滑动区域,对应该滑动区域内的装饰块部分用薄膜遮挡住使装饰块中的胶水不会与柔性线路板表面及软导线的摆动部分相互粘合。将图1中的各零件装配在一起后从图5中可见铜箔的内端粘贴在本体内腔11的底部内侧,而中间部213则包裹住本体住本体的下端边缘,从图6中可见两铜箔21和22分别外露在本体下端;其中图6中是将图5中的柔性线路板向下拉出一段位移后沿本体背部方向的立体图,此时图5和图6内的柔性线路板相对于本体上的位置分别如图11和图10所示;结合图10和图11可见,柔性线路板31随充电插头3上下移动时在带状区域131内自由滑动且同时带动两条软导线的摆动部分231和241在棱形区域132内摆动,以便于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及从充电插孔内拔出。充电时,如图7所示将手机9套入本体1的空腔内再将充电插头3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内(其间充电插头带动柔性线路板及软导线的摆动部分在本体底部与装饰块之间的滑动区域内滑动),然后将图7所示的将入手机后的手机套放入图14所示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中,使手机套上的两只铜箔分别压住图14中的充电输出电极81和82,如图15所示,此时,图14中的充电输出电极81和82上的电力经手机套上的两只铜箔分别流经软导线、柔性线路板、充电插头后进入手机内对其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上述实施例中,因为柔性线路板及软导线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本体背部的装饰板对应柔性线路板及软导线的位置处会有凸起,影响外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本体背部对应所述滑动区域及软导线的位置处开设与所述柔性线路板和软导线相配的凹陷区,如图12和图13所示,见图12,在本体背部设有由带状槽41、43、44和棱形槽42构成的凹陷区,其中带状槽41与柔性线路板相配,带状槽43和44分别与两条软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机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机套,包括装饰块、充电插头和带有内腔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用胶水粘有两块分别作为正、负输入电极的铜箔,所述铜箔的外端粘合在所述本体背部、内端越过所述本体下端边缘后粘合在所述本体内腔底部的内侧;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本体背部,而且所述柔性线路板端部分别用软导线与所述两块铜箔电连接,所述软导线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部分为可以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滑动而摆动的摆动部分,所述装饰块用胶水粘合在所述本体背部,所述装饰块与所述本体背部之间有一个区域为无胶水的滑动区域,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软导线的摆动部分均位于所述滑动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套,包括装饰块、充电插头和带有内腔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用胶水粘有两块分别作为正、负输入电极的铜箔,所述铜箔的外端粘合在所述本体背部、内端越过所述本体下端边缘后粘合在所述本体内腔底部的内侧;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本体背部,而且所述柔性线路板端部分别用软导线与所述两块铜箔电连接,所述软导线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部分为可以随所述柔性线路板的滑动而摆动的摆动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麦广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