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40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包括应急电缆和用于装载应急电缆的电缆固定结构,所述应急电缆的两端设置有与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连接的快速接线头,所述电缆固定结构包括电缆架、横梁和芯轴,所述横梁可旋转地架设于所述电缆架上,所述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有芯轴,应急电缆缠绕于所述芯轴上,应急电缆在芯轴上收放时芯轴伴随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配电出线电缆发生故障后需要漫长的修复、测试和复电时间,给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巨大的破坏以及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电缆旁路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急电缆旁路。
技术介绍
为便于施工和节省资源,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配电出线电缆都采用地埋方式,地表采用水泥进行填埋铺设。电缆的使用寿命有限,加上部分地区恶劣的使用环境影响,电缆偶尔会出现故障,在电缆出现故障时,必须先用电缆探伤仪器寻测故障点,然后进行路面开挖、待查明所有故障点确认无误后,继而进行电缆修复、测试、复电,修复时间非常长,整个施工时间段内无法向企业传输电力,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复电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晚间出现的电缆故障,抢修资源的响应就更为滞后了。若紧急调用发电机进行应急供电,时间至少也需2-3小时。企业只能承受故障停电对生产设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电缆旁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配电出线电缆发生故障后需要漫长的修复、测试和复电时间,给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巨大的破坏以及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其中,包括应急电缆和用于装载应急电缆的电缆固定结构,所述应急电缆的两端设置有与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连接的快速接线头,所述电缆固定结构包括电缆架、横梁和芯轴,所述横梁可旋转地架设于所述电缆架上,所述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有芯轴,应急电缆缠绕于所述芯轴上,应急电缆在芯轴上收放时芯轴伴随转动。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所述快速接线头包括DL型接头和TP型接头,DL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和其他电缆的电缆连接端,TP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和铜排的连接端。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所述应急电缆两端还压接有速接线夹,速接线夹将应急电缆和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所述芯轴两端各设置有一隔板,应急电缆缠绕于两隔板之间的芯轴区域上。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每个芯轴缠绕的应急电缆的长度为20m,应急电缆设置为直径240mm的铜质软电缆。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所述应急电缆为0.4kV应急电缆,应急电缆的每一接线处均设置有10kV冷缩橡胶护套,10kV冷缩橡胶护套对接线处进行绝缘保护。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中,应急电缆旁路四周设置有防止行人靠近的安全围蔽结构,还设置有警示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在企业的出线电缆出现故障时,用0.4kV应急电缆旁路暂时代替发生故障需要修复的电缆,快速建立供电旁路,保障企业用电不受施工时长和响应物资的影响,让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通电,将停电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配电出线电缆发生故障后需要漫长的修复、测试和复电时间,给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巨大的破坏以及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企业配电出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配置有本技术的企业配电出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电缆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企业配电出线电缆结构如图1所示,配电站和用电企业之间通过埋于地下的电缆进行电力的传输。当某处的电缆发生故障时,必须先用电缆探伤仪器寻测故障点,然后进行路面开挖、待查明所有故障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电缆修复、测试、复电,修复时间非常长,整个施工时间段内均处于断电状态,无法向企业传输电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其中,包括应急电缆1和用于装载应急电缆1的电缆固定结构2,所述应急电缆1的两端设置有与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连接的快速接线头10,电缆固定结构2包括电缆架20、横梁21和芯轴22,所述横梁21可旋转地架设于所述电缆架20上,横梁21中部固定连接有芯轴22,应急电缆1缠绕于所述芯轴22上,每个芯轴22缠绕的应急电缆1的长度为20m,应急电缆1设置为直径240mm的铜质软电缆,应急电缆1缠绕于芯轴22上进行储存和运输,当需要使用应急电缆1时,拉动应急电缆1使其从芯轴22上收放,应急电缆1在芯轴22上收放时芯轴22伴随转动。进一步地,快速接线头10包括DL型接头和TP型接头,DL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1和其他电缆的电缆连接端,TP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1和铜排的连接端(即配电站或企业的连接端)。为了更安全稳固地固定应急电缆和现场电缆,所述应急电缆1两端还压接有速接线夹11(如图4所示),速接线夹11将应急电缆1和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固定在一起。由于应急电缆1缠绕于芯轴22上,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振动容易使缠绕的应急电缆1发生轴向的移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芯轴22两端各设置有一用于对应急电缆1定位的隔板23,应急电缆1缠绕于两隔板23之间的芯轴22区域上。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企业日常使用的0.4kV出线电缆,应急电缆1设置为0.4kV应急电缆,为了防止行人触碰到电缆连接处导致触电事故,应急电缆1的每一接线处均设置有10kV冷缩橡胶护套(图中未标示),10kV冷缩橡胶护套对接线处进行绝缘保护,提高了本技术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应急电缆旁路四周设置有防止行人靠近的安全围蔽结构(图中未标示),还在若干显眼位置设置有“止步,高压危险”的警示牌。以下为本技术的使用流程:当故障电缆回路的长度少于40m时,直接解除故障回路两端开关的电缆头,用应急电缆1代替故障需修复的电缆,通过快速接线头10和线夹11连接两端开关,快速建立临时供电旁路,应急电缆1旁路每个接线处用10kV冷缩橡胶护套进行绝缘保护,并把整个电缆旁路进行安全围蔽和在若干显眼位置悬挂“止步,高压危险”警示牌,现场设专职监护人进行安全监护,同时修复原有故障的电缆,修复后对电缆进行测试,然后复电,拆除应急电缆1。当电缆故障点与回路两端任意一头的开关距离少于20m时,则截断故障段电缆,然后解除选接安装应急电缆1旁路那一端的开关端故障电缆头,用0.4kV应急电缆1绕开故障需修复的电缆,对接开关端和电缆端,快速建立临时供电旁路,同时修复原有故障的电缆,修复后对电缆进行测试,然后复电,拆除应急电缆1。当电缆故障点与回路两端任意一头的开关距离大于20m时,则从故障处的两端截断故障段电缆,用0.4kV应急电缆1绕开故障需修复的电缆形成旁路,通过快速接线头10将应急电缆1对接两头无故障的电缆端,快速建立临时供电旁路,同时修复原有故障的电缆,修复后对电缆进行测试,然后复电,拆除应急电缆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在企业的出线电缆出现故障时,用0.4kV应急电缆旁路暂时代替发生故障需要修复的电缆,快速建立供电旁路,保障企业用电不受施工时长和响应物资的影响,让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通电,将停电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配电出线电缆发生故障后需要漫长的修复、测试和复电时间,给企业的生产设备造成巨大的破坏以及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急电缆旁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应急电缆和用于装载应急电缆的电缆固定结构,所述应急电缆的两端设置有与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连接的快速接线头,所述电缆固定结构包括电缆架、横梁和芯轴,所述横梁可旋转地架设于所述电缆架上,所述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有芯轴,应急电缆缠绕于所述芯轴上,应急电缆在芯轴上收放时芯轴伴随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电缆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应急电缆和用于装载应急电缆的电缆固定结构,所述应急电缆的两端设置有与故障电缆现场对接端连接的快速接线头,所述电缆固定结构包括电缆架、横梁和芯轴,所述横梁可旋转地架设于所述电缆架上,所述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有芯轴,应急电缆缠绕于所述芯轴上,应急电缆在芯轴上收放时芯轴伴随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接线头包括DL型接头和TP型接头,DL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和其他电缆的电缆连接端,TP型接头设置于应急电缆和铜排的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缆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缆两端还压接有速接线夹,速接线夹将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添文陈永敏杨植雄许方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鹰视能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