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37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33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由于若干个端子组成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屏蔽板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及屏蔽板固定于内绝缘体。通过于绝缘本体的下绝缘体适当位置形成上外露面及下外露面用于注塑成型外绝缘体时模仁的定位封胶,以减小模仁对端子的影响,同时可防止注塑毛边的产生,此外还具有电连接器成品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好、制程简单、及易于多次注塑成型的封胶等优点。

Electrical connector

An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nd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with a plurality of terminal is composed of upper and lower terminal set terminal group, fixed insulation shielding plate body and a metal shell is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in the. The insulation body comprises an inner insulator and an outer insulator. The upper and lower terminal set terminal group and a shielding plate fixed to the inner insulator.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outer appearance and external insulator in the insulating body under the proper position for the injection molding insulator positioning appeared when the mold sealing glue to reduce the mold effect on the terminal, and can prevent the injection of burr, in addition with the electric connector finished overall structure stability, good overall strength and simple process and many easy injection molding sealing glu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次注塑成型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为普遍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然最新一代的USB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胶芯上的上下两排平板端子,胶芯外部覆盖有外铁壳等结构。一般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胶芯以多件式胶体相互组装结合注塑成型而成,而各胶体中分别结合一排上排平板端子、一排下排平板端子。然而,现有USBType-C插座电连接器因其端子数量多、各端子的间距小、上下两排端子呈镜面对称、同时又要兼顾理想的整体外形尺寸,因此在注塑成型工艺时对各模块的封胶定位变的不易,特别是在插座电连接器后端焊脚密集的位置。因此,如何解决以往结构中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以往的电连接器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好、制程简单、在注塑成型时对各模块的定位稳定、易于多次注塑成型的封胶、及不宜产生毛边等优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由若干个端子组成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屏蔽板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及金属外壳共同围设形成一端开口的供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对插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外的接触段、沿绝缘本体的基部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对接段及连接所述接触段与对接段且至少部分埋设在绝缘本体的基部内的连接段,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及屏蔽板固定于内绝缘体,所述外绝缘体通过注塑成型至少部分包覆于内绝缘体外围,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上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上外露面,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下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下外露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外露面与下外露面于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绝缘体包括有与所述上排端子组固持的上绝缘体及与所述下排端子组和屏蔽件固持的下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上绝缘体共同形成上排端子模组,所述下排端子组、屏蔽板及下绝缘体共同形成下排端子模组,所述上排端子模组和下排端子模组于上下方向叠合组装固定,所述下外露面形成在下绝缘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位置上下贯穿形成有通孔,所述下绝缘体的后端的上表面覆盖部分所述通孔,并由所述下绝缘体覆盖通孔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上外露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呈长条状且由上排端子组的最左侧端子外侧一直延伸至最右侧端子外侧,于电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所述外露面的长度等于通孔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位于通孔位置后端还上下贯穿形成有观察孔,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各端子的对接段至少部分经所述观察孔向上露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绝缘体的后端下表面两侧处各形成有露出外绝缘体的封胶面,于电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所述封胶面位于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的两侧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绝缘体包括有与所述上排端子组固持的上绝缘体及与所述下排端子组和屏蔽件固持的下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上绝缘体共同形成上排端子模组,所述下排端子组、屏蔽板及下绝缘体共同形成下排端子模组,所述上排端子模组和下排端子模组通过组装固定,所述上绝缘体包括水平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沿所述延伸部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上排端子组中的各端子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延伸部和固定部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胶面包括由上绝缘体的固定部的下表面两侧处形成的压接面,及位于上绝缘体的延伸部的下表面两侧处形成的侧露面,所述侧露面位于压接面前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排端子组的各端子的接触段与上排端子组的各端子的接触段呈点对称设置,上排端子组包括两对上排高速讯号端子、一对上排低速讯号端子、两个上排电源端子、两个上排接地端子、一个上排功能侦测端子、及一个上排扩充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于绝缘本体的下绝缘体适当位置形成上外露面及下外露面,用于注塑成型外绝缘体时模仁的定位封胶,减小模仁对端子的影响,同时可防止注塑毛边的产生,此外还具有电连接器成品整体结构稳定、整体强度好、制程简单、及易于多次注塑成型的封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外绝缘壳从金属外壳分离后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移除外绝缘壳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外壳从绝缘本体分离后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移除外绝缘壳后的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金属外壳、外绝缘体及金属件与端子模组分离后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其展示了上排端子组、上排绝缘体、下排端子组、下排绝缘体、屏蔽板相互分离后的立体图。图8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述剖视图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1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中虚线圈中的结构的放大图。图1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外绝缘壳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外绝缘壳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并为了表述的方便和准确,本文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参照图1,其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插头,未图示)的对接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请参阅图1至图16所示,本技术揭示的所述电连接器100可沉板式安装在对接电路板(未图示)上并可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埋设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上排端子组21和下排端子组22、埋设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屏蔽板30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0外的金属件40和金属外壳50。本技术中的所述电连接器100还配设有套设在所述金属外壳50外侧主要起防水作用的外绝缘壳60、固定在所述外绝缘壳60上的主要起与对接电路板固定作用的固定件70、及固定在所述外绝缘壳60前端外围主要起防水作用的密封圈80。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金属外壳50及外绝缘壳60共同围设形成一端开口的供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对插空间1000。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由基部1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舌板12包括靠近基部11前端的基舌板121及与所述基舌板121相连的端舌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由若干个端子组成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屏蔽板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及金属外壳共同围设形成一端开口的供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对插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外的接触段、沿绝缘本体的基部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对接段及连接所述接触段与对接段且至少部分埋设在绝缘本体的基部内的连接段,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及屏蔽板固定于内绝缘体,所述外绝缘体通过注塑成型至少部分包覆于内绝缘体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上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上外露面,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下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下外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由若干个端子组成的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屏蔽板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及金属外壳共同围设形成一端开口的供对接电连接器插入的对插空间,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下排端子组中的各端子均包括露出绝缘本体的舌板表面外的接触段、沿绝缘本体的基部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对接段及连接所述接触段与对接段且至少部分埋设在绝缘本体的基部内的连接段,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内绝缘体及外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下排端子组及屏蔽板固定于内绝缘体,所述外绝缘体通过注塑成型至少部分包覆于内绝缘体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上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上外露面,所述内绝缘体后端位置的部分下表面露出外绝缘体形成有下外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露面与下外露面于上下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体包括有与所述上排端子组固持的上绝缘体及与所述下排端子组和屏蔽件固持的下绝缘体,所述上排端子组和上绝缘体共同形成上排端子模组,所述下排端子组、屏蔽板及下绝缘体共同形成下排端子模组,所述上排端子模组和下排端子模组于上下方向叠合组装固定,所述下外露面形成在下绝缘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位置上下贯穿形成有通孔,所述下绝缘体的后端的上表面覆盖部分所述通孔,并由所述下绝缘体覆盖通孔的部分上表面形成上外露面。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