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02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上述中心框架用于夹放至电泳槽的两块夹胶玻璃板之间,其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和第四框架,四个框架围合形成控温腔,所述控温腔内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全部的导流板将控温腔分隔成蛇形水路,所述第二框架和第四框架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控温腔内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通过对中心框架的结构进行改变,使得控温腔内的水可以循环流动。

Central frame for direct contact type circulating temperature control type electrophoresis bat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enter frame of a direct contact type temperature control type electrophoresis bath. For the center frame two clip onto the tank glass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the frame body comprises a horizontally arrang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third frame is arranged vertically an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second frame and the fourth frame, the four frame enclosed form a pluralit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chamber. The guide plate is set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cavity, one end of the guide plate and frame is fixed and the other end is in a free state, all of the guide plate temperature control cavity into the serpentine waterway, second frame and the fourth fram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and outlet pipes are connected to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hamber, through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 center of the frame, the cavity of the water flow can be contro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
本技术涉及蛋白质电泳槽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
技术介绍
电泳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所谓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不同物质由于所带电荷及分子量的不同,因此在电场中运动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征,应用电泳法便可以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或将一定混合物进行组分分析或单个组分提取制备。电泳槽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制造的。在电泳槽检测或提纯生物蛋白质的过程,需要借助凝胶作为载体,让蛋白质在凝胶中发生电泳,在高压电泳过程中,凝胶内由于通入500到1000伏的电压,因此产热两极大,蛋白质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变性反应,因此在整个蛋白电泳过程中需要对凝胶进行持续降温处理,以防止高温影响电泳的蛋白质的性质。传统的高压电泳的操作步骤主要有两步:一是凝胶制备;二是通电进行电泳。目前较为常见的蛋白电泳装置有以下两种常见结构:第一种,将制备好的夹有凝胶的玻璃板需要浸泡到一个较大的器皿中,在器皿中充入缓冲液,在缓冲液内插入铂电极,以在缓冲液内形成电场,使凝胶内的蛋白质发生电泳。在这个过程中,凝胶内的热量会释放至缓冲液中,因此,传统的蛋白电泳,需要向缓冲液内插入一根循环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管对缓冲液进行冷却,进而带走凝胶中的热量。这种结构下冷却需要进行两次热传导:一是冷却水管与缓冲液之间的热传导;二是缓冲液与凝胶之间的热传导,冷却效率较低。并且,为了容纳夹胶玻璃板,缓冲液的器皿需要足够大,而想要凝胶内的蛋白质发生电泳,需要足够的缓冲液以浸泡夹胶玻璃板,因此,这种结构下缓冲液的浪费较为严重;第二种,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208724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以下称为现有文件1)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两块夹胶玻璃板之间设置一个中心框架,并在中心框架上设置框型弹性密封件,夹胶玻璃板压紧至中心框架两侧后,框型弹性密封件的水平的密封条部分将中心框架分隔为上部和下部,其中,上部通入缓冲液,下部通入冷却液体,固定好的中心框架与夹胶玻璃板一起放置到下槽底座内。第二种冷却形式下,相较于第一种冷却方式可以直接通过下部填充的冷却水对其两侧的夹胶玻璃板进行直接的冷却,但是,电泳过程中,夹胶玻璃板是不断产生热量的,一段时间之后,填充的冷却水的温度就会升高,而水在冷却腔内静止,因此,冷却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其通过对中心框架的结构进行改变,使得控温腔内的水可以循环流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用于夹放至电泳槽的两块夹胶玻璃板之间,其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和第四框架,四个框架围合形成控温腔,所述控温腔内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全部的导流板将控温腔分隔成蛇形水路,所述第二框架和第四框架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控温腔内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架体共同围合形成控温腔,将冷却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开设置于两个竖直的框架上,则水可以循环流动的进入控温腔内,以改善静态的水冷导致的温度逐渐累加的问题,而为了水可以循环,进水管内进入控温腔的水必然具备一定的水压,导流板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状态,将控温腔分隔形成蛇形水路,进水管进入控温腔的水必须沿着蛇形水冷穿过控温腔,再由出水管排出,在循环水冷的同时,水按照蛇形路线依次经过夹胶玻璃板的不同位置,以取得较为均匀的对夹胶玻璃板进行冷却的效果。优选地,所述架体被第三框架分隔为上部和下部,下部为控温腔,相邻两块所述导流板分别固定至第一框架和第三框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唉第二框架和第四框架上,将导流板固定在第一和第三框架上,相当于水在进入控温腔后,仅是行进路径加长,而不需要改变方向,因此,相应需要的水压也不会很高,有利于降低对控温腔的密封的要求。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之间通过水平的连接板相互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框架整体为注塑件,因此其上的结构均应当以薄壁结构为佳,而导流板需要承受一定的水压,且为单边固定,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固定,以使全部的导流板有相互的连接,加强导流板的承受水压能力。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宽度与两块夹胶玻璃板的间距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的宽度与夹胶玻璃板宽度一致,则中心框架安装至两夹胶玻璃板之间后,导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边与夹胶玻璃板贴紧形成密封水道,水流全部沿蛇形水路流出,可以提升冷却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导流板朝向第二框架和/或第四框架的侧面与第二框架和/或第四框架之间设置有加强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在注塑成型时,可以提升导流板的位置精度,防止其冷却时收缩变形过大;并且,使用中,加强肋可以提高导流板的连接强度,使其可以有更好的水压耐受性。优选地,所述加强肋自导流板与架体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之间变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的形状由宽变窄,有利于注塑后出模。优选地,所述加强肋与连接板相接的位置圆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连接加强肋和连接板,可以防止冷却时两者的连接位置产生缩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四个架体共同围合形成控温腔,将冷却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开设置于两个竖直的框架上,则水可以循环流动的进入控温腔内,以改善静态的水冷导致的温度逐渐累加的问题,而为了水可以循环,进水管内进入控温腔的水必然具备一定的水压,导流板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状态,将控温腔分隔形成蛇形水路,进水管进入控温腔的水必须沿着蛇形水冷穿过控温腔,再由出水管排出,在循环水冷的同时,水按照蛇形路线依次经过夹胶玻璃板的不同位置,以取得较为均匀的对夹胶玻璃板进行控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电泳槽的结构视图;图2是底座1的结构视图;图3是电泳槽另一视角的结构视图;图4是底座1与中心框架的结构视图;图5是中心框架的结构视图;图6是为显示凸耳和第二穿线孔结构而做的图5的A部放大视图;图7是为显示第一导线槽和第一穿线孔结构而做的图5的B部放大图;图8是图5的A-A剖面视图;图9是电泳槽的爆炸视图;图10是为显示偏心轴的结构以及中心框架下端结构而做的图7的C部放大视图;图11是中心框架与玻璃三明治的爆炸视图;图12是玻璃三明治的爆炸视图;图13是电泳盖的结构视图;图14是下槽底座的俯视图;图15是拆去底座后将夹胶玻璃板等结构安放至下槽底座进行电泳时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底座;10、底板;100、加强筋;101、第一缺口;102、第一凹槽;103、凸起;11、支架;110、透孔;111、第二缺口;12、密封垫;13、下槽底座;130、槽体;131、支撑柱;132、提拉部;2、中心框架;20、框架;200、第一框架;2000、第一导线槽;2001、第一穿线孔;201、第二框架;2010、注塑型腔;2011、U型缺口;2012、凸台;2013、腰型安装孔;2014、U型凹槽;2015、挂钩;2016、通水孔;2017、第二导线槽;202、第三框架;2020a和2020b、凸耳;2021a和2021b、第二穿线孔;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用于夹放至电泳槽的两块夹胶玻璃板(6)之间,其包括有架体(20),所述架体(20)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一框架(200)和第三框架(202)、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201)和第四框架(203),四个框架围合形成控温腔(21),其特征是:所述控温腔(21)内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全部的导流板将控温腔(21)分隔成蛇形水路,所述第二框架(201)和第四框架(203)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控温腔(21)内的进水管(50)和出水管(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用于夹放至电泳槽的两块夹胶玻璃板(6)之间,其包括有架体(20),所述架体(20)包括水平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一框架(200)和第三框架(202)、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的第二框架(201)和第四框架(203),四个框架围合形成控温腔(21),其特征是:所述控温腔(21)内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呈自由状态,全部的导流板将控温腔(21)分隔成蛇形水路,所述第二框架(201)和第四框架(203)上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控温腔(21)内的进水管(50)和出水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接触式循环控温式电泳槽用中心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架体(20)被第三框架(202)分隔为上部和下部,下部为控温腔(21),相邻两块所述导流板分别固定至第一框架(200)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汝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元信瑞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