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766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包括泵筒和设置在泵筒内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设置有游动阀,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缸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所述缸体的有杆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缸体的有杆腔内设置气囊,利用气囊的弹力提高活塞的冲程,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Rod pump structure capable of improving strok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n improve the stroke of the rod pump structure comprises a pump barrel and a cylinder arranged in the pump cylinder, the piston and piston rod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set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aveling valve, the piston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the rod chamber and rodless cavity one-way valve, the cylinder rod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t least one air bag, the utility model by the cylinder rod chamber is provided to improve the air bag, the piston stroke by gasbag bou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eas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油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
技术介绍
有杆采油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油方式,但随着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液面不断下降,泵挂也不断加深,随之带来的冲程损失也越来越大,目前,为保证深井泵有较大实际冲程,均依靠使用冲程更大的抽油机,但这样会大大提高抽油机的尺寸、重量,导致较高的成本,且单纯提高抽油机冲程不能减小冲程损失,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的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和易于推广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包括泵筒和设置在泵筒内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设置有游动阀,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缸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所述缸体的有杆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气囊。进一步,所述气囊为环形气囊。进一步,所述气囊为多个串联在一起的环形气囊。进一步,所述气囊为多个相互独立的球形气囊。进一步,所述缸体的有杆腔内填充有活塞润滑液。进一步,所述单向阀控制流体从无杆腔流向有杆腔。进一步,所述泵筒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游动阀配合的固定阀。本技术的工作时,缸体从其下止点开始上行,由于之前缸体下行时连带活塞杆有向下的惯性,气囊的弹性使活塞杆产生了动作滞后,所以活塞杆并不立即随缸体上升,而是可以继续下行,并压缩气囊使其内部压力超过平衡负担所需,在此过程中活塞杆的下行逐渐停止,随后活塞杆跟随缸体开始上行,并因气囊中超高的压力而迅速超过缸体的上行速度,同时气囊内的蓄能逐渐释放,在缸体到达其上止点后开始下行时,活塞杆仍因气囊的膨胀而得以继续上行,同时气囊内蓄能继续降低,活塞杆的上行也逐渐停止,随后活塞杆再次随缸体开始下行,并在缸体到达其下止点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对于上述工作过程,需依靠调整有杆泵的驱动频率,使有杆泵的冲程最大化。此外,基于本技术提高有杆泵冲程的原理,在有杆泵的抽油杆上进行弹性改造同样能够提高有杆泵的冲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缸体的有杆腔内设置气囊,利用气囊的弹力并调整有杆泵的驱动频率来提高活塞的冲程,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和易于推广的特点;在活塞上设置有连通缸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单向阀控制流体从无杆腔流向有杆腔,能够使渗入无杆腔内的活塞润滑液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流回有杆腔内,避免活塞润滑液渗漏而影响有杆泵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附图中:1-泵筒,2-缸体,3-活塞,4-活塞杆,5-游动阀,6-固定阀,7-气囊,8-单向阀,9-活塞润滑液。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包括泵筒1和设置在泵筒1内的缸体2,所述缸体2内设置有活塞3以及与所述活塞3连接的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下部设置有游动阀5,所述泵筒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游动阀5配合的固定阀6,所述缸体2的有杆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气囊7,作为优选,所述气囊7可以采用环形气囊或多个串联在一起的环形气囊或多个相互独立的球形气囊,以增大气囊7的弹性,利用气囊7的弹力提高活塞3的冲程,从而提高泵效,具有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和易于推广的特点。所述缸体2的有杆腔内填充有活塞润滑液9,由于所述缸体2在工作时,其有杆腔压力经常显著超过无杆腔压力,在长期工作后,活塞润滑液9会逐渐渗入无杆腔中,为避免这一情况影响有杆泵正常工作,在所述活塞3上设置有连通缸体2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8,所述单向阀8控制流体从无杆腔流向有杆腔,能够使渗入无杆腔内的活塞润滑液9在活塞3到达上止点时流回有杆腔内。如图2所示,本技术工作流程如下,首先调整有杆泵的驱动频率,使有杆泵的冲程最大化,如图2中(a)所示,缸体2下行到达其下至点,活塞杆4继续下行,如图2中(b)所示,缸体2从其下止点开始上行,由于之前缸体2下行时连带活塞杆4有向下的惯性,活塞3开始压迫气囊7,气囊7的弹性使活塞杆4产生了动作滞后,所以活塞杆4并不立即随缸体2上升,而是可以继续下行,并使活塞3压缩气囊7使其内部压力超过平衡负担所需,在此过程中活塞杆4的下行逐渐停止,如图2中(c)所示,活塞杆4跟随缸体2开始上行,并因气囊7中超高的压力而迅速超过缸体2的上行速度,同时气囊7内的蓄能逐渐释放,如图2中(d)所示,在缸体2到达其上止点后开始下行时,活塞杆4仍因气囊7的膨胀而得以继续上行,同时气囊7内蓄能继续降低,活塞杆4的上行也逐渐停止,随后活塞杆4再次随缸体2开始下行,并在缸体2到达其下止点后进入下一个循环,活塞杆4在气囊7的弹力作用下,提高了冲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和设置在泵筒内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设置有游动阀,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缸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所述缸体的有杆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和设置在泵筒内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设置有游动阀,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连通缸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单向阀,所述缸体的有杆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环形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提高冲程的有杆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多个串联在一起的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贵柱董永峰王铭刘珍申晓龙李昊韩旭马萌郑贵玉景朝权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远众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