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35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线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前照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且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风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前照灯和车身之间设置风道,可以使得经过风道的空气气流快速带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光衰较小,而且此种布置的前照灯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the vehicle comprises a body; the headlight headlamp includes a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 circuit board, the light emitting di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ircuit board, the headlight installation in the front of the air duct defining a body and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The vehicle of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air duct between the headlight and the body, can make the air passing through the air flow duct fast away heat generated by the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diode can be made smaller, and the layout of the headligh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LED(发光二极管)因其节能、高效、故障率低、启动快、白光接近于日光等优势而在汽车照明灯具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汽车上的阅读灯、转向灯、刹车灯、日间行车灯等已大量在使用LED照明,但在前照灯上,因其功率最大,发热量最大,工作时间最长,且是防尘的密闭空间,所以其内部LED器件的散热问题解决起来最难。虽然车展上有使用LED前照灯的概念车展示,但实际还是难以大规模普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LED器件散热解决不好易造成光衰,使用一段时间后发光强度会严重降低;尤其是在夏天的高温天气和地区使用时,情况更加严重;而业内始终难以找到巧妙、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更好地降低发光二极管工作时的温度,而且可以减小光衰。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车身;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线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前照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且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风道。根据本技术的车辆,通过在前照灯和车身之间设置风道,可以使得经过风道的空气气流快速带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光衰较小,而且此种布置的前照灯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所述风道大体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大体呈朝向后方凸出的弧形;通风段,所述通风段与所述进风段相连且大体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通风段与所述线路板相对应;出风段,所述出风段分别与所述通风段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段大体呈朝向前方凸出的弧形。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照灯和所述车身靠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成弧形以分别限定出所述进风段和所述出风段。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风段的宽度从所述进风口向所述通风段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照灯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后方且与所述线路板相对设置,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道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线路板之间设置有导热层。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在车速为0时降低所述发光二极管功率的驱动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车速传感器电连接以在所述车速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车辆速度为0时降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功率。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全功率开关,所述全功率开关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器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全功率工作。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电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身1;前照灯2;发光二极管3;线路板4;风道5;进风口51;出风口52;进风段53;通风段54;出风段55;散热器6;导热层7;驱动器8;车速传感器9;全功率开关10;电源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车身1和前照灯2,前照灯2包括:发光二极管3和线路板4,发光二极管3与线路板4电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3可以为多个,多个发光二极管3可以分别与线路板4电连接,而且多个发光二极管3在线路板4上均匀分布。前照灯2安装在车身1的前部,而且前照灯2与车身1之间限定出风道5。当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周围可以形成空气气流,气流可以经过风道5,这样不断流动的空气气流可以带走发光二极管3产生的热量。而且风道5和发光二极管3的发光区域是隔离开的,不会影响发光二极管3的出光照射效果。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前照灯2和车身1之间设置风道5,可以使得经过风道5的空气气流快速带走发光二极管3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3的光衰较小,而且此种布置的前照灯2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5的进风口51朝向车辆的前方,而且风道5的出风口52朝向车辆的后方,风道5大体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气流从前向后流动,这样使得风道5的设计方向与车辆周围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从而可以便于气流经过风道5,可以更好地带走前照灯2内的发光二极管3产生的热量。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5可以包括:进风段53、通风段54和出风段55,进风段53与进风口51连通,而且进风段53大体呈朝向后方凸出的弧形,通风段54与进风段53相连,而且通风段54大体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通风段54与线路板4相对应,出风段55分别与通风段54和出风口52相连通,出风段55大体呈朝向前方凸出的弧形。弧形设置的进风段53和出风段55可以使得空气气流在风道5内流动更加顺畅,可以保证空气气流流动的速度,可以使得空气气流更好地带走发光二极管3产生的热量。优选地,前照灯2和车身1靠近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的位置设置成弧形以分别限定出进风段53和出风段55。这样可以在前照灯2和车身1之间形成风道5的进风段53和出风段55,可以使得风道5整体布置适宜,空气气流在风道5内流动顺畅性更好。优选地,如图2所示,进风段53的宽度从进风口51向通风段54的方向逐渐减小。由此,进风口51的尺寸可以大于进风段53的宽度这样可以增加进风面积,可以提高风道5的进风量,而且进风段53起到缓慢降低空气气流速度的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气流在风道5内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带走发光二极管3产生的热量。可选地,通风段54的朝向前照灯2的面积可以大于等于线路板4的面积。这样经过通风段54的风可以较好地与前照灯2进行热交换,可以使得前照灯2的散热效果较好。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进风段53的延伸长度可以大于出风段55的延伸长度。由此,可以使得风道5进风顺畅且自然,可以有效降低风在进入风道5内的速度,可以更加有利于前照灯2与风换热。需要说明的是,风道5不仅可以沿横向方向布置,风道5还可以沿其他方向布置,例如竖向或者与斜向布置。如图2所示,前照灯2还可以包括:散热器6,散热器6设置在线路板4的后方,而且散热器6与线路板4相对设置,散热器6与风道5接触。这样,通过布置散热器6,可以提高前照灯2的散热能力,而且散热器6直接和风道5接触,可以更好地散热。其中,如图2所示,散热器6和线路板4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层7。导热层7可以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3和线路板4上的热量更好地向散热器6和风道5传递。优选地,导热层7可以为导热硅脂层。下面进一步地参考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前照灯2和驱动器8,前照灯2包括:发光二极管3,驱动器8分别与发光二极管3电连接,驱动器8适于在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线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前照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且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风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线路板,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前照灯安装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且与所述车身之间限定出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所述风道大体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进风段,所述进风段与所述进风口连通且大体呈朝向后方凸出的弧形;通风段,所述通风段与所述进风段相连且大体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通风段与所述线路板相对应;出风段,所述出风段分别与所述通风段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段大体呈朝向前方凸出的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和所述车身靠近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成弧形以分别限定出所述进风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平王可峰田博士盛永晶李雷刘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