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578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通过采收藜麦茎叶、制备发芽藜麦米、低温烘炒杀青、混合干燥、粉碎包装等过程制备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该泡茶得到全株藜麦风味,其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味道醇厚、色泽鲜亮且其具有淡绿色的良好色泽,并含有酶活性及硒、黄酮、皂苷、茶多酚等活性成分,易于人体吸收,制备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定地避免叶绿素的损失。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的制备方法。

An active quinoa plant te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ctive quinoa plant tea, through the harvest of quinoa leaves, preparation of rice, quinoa germination and low temperature drying, drying and crushing mixed fried green packaging process for preparing active quinoa plant tea, the tea has the whole plant quinoa flavor, its aroma and rich nutrition bright color, mellow taste, and it has good color light green, and containing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selenium, flavonoids, saponin, tea polyphenols and other active ingredients, easy to be absorbe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can maximize avoid the loss of chlorophyll.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ctive quinoa plant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以藜麦茎、叶和藜麦米为原料,经炒制及干燥得到的具有活性成分的袋泡茶的工艺及技术,即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茶树品种繁多,根据每种茶的采制加工方法的不同,形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品。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并采用了不同的加工制作工艺,发展了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茶类,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六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在茶的制作和饮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随着茶文化的传播,茶的功能也在拓展,制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茶的种类已经突破了原有意义上的茶。目前市场上以茶树叶以外的植物材料加工的茶,如沙棘叶茶、刺五加叶茶、大麦茶等等。市场还出现有米茶的技术,都是通过炒米,得到具有糊香味的炒米,经冲泡后具有浓郁的炒米香,但没有考虑成分在茶味道方面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还缺少更多品种的以植物茎、叶及其籽米等材料混合加工的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以藜麦茎、叶和藜麦米为原料,经炒制及干燥得到的具有活性成分的袋泡茶的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该泡茶得到全株藜麦风味,且其具有淡绿色的良好色泽及良好风味,并含有酶活性及硒、黄酮、皂苷、茶多酚等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按以下方法制备:a.采收藜麦茎叶:采用碱性水灌溉藜麦,在长至50-70厘米时采收茎、叶,备用;b.制备发芽藜麦米:藜麦经挑选饱满的籽粒,经风选,收集后进行发芽处理,备用;c.低温烘炒杀青:将上述备用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分别经45-55℃梯级升温烘炒;d.混合干燥:将分别经过低温烘炒杀青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混合,干燥温度55-70℃,干燥至水分达到6-10%;e.粉碎包装: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藜麦经微粉碎,粒度保持在100-200微米,然后装入茶袋,包装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的碱性水为pH=7.9的井水。进一步地,所述步b中的发芽处理具体是:藜麦先经35-40℃温水浸泡至含水量37-40%,于20-25℃下发芽10-12天,藜麦芽1-2mm。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的低温烘炒使含水量达到2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的混合比例为藜麦茎2-6重量份、藜麦叶2-6重量份、发芽藜麦米2-6重量份。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采用微波干燥,干燥时间4-6小时。一种如上所述的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收藜麦茎叶:采用碱性水灌溉藜麦,在长至50-70厘米时采收茎、叶,备用;b.制备发芽藜麦米:藜麦经挑选饱满的籽粒,经风选,收集后进行发芽处理,备用;c.低温烘炒杀青:将上述备用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分别经45-55℃梯级升温烘炒;d.混合干燥:将分别经过低温烘炒杀青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混合,干燥温度55-70℃,干燥至水分达到6-10%;e.粉碎包装: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藜麦经微粉碎,粒度保持在100-200微米,然后装入茶袋,包装即可。本专利技术中的藜麦,又称南美藜、印第安麦、奎藜、奎奴亚藜,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其种子营养价值极高,藜麦含有完全蛋白——藜麦富含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一般谷物中缺乏的赖氨酸在藜麦中含量很高,藜麦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与脱脂牛奶及肉类媲美,是素食者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大米等谷物的优质替代品。经对本地区碱性水灌溉种植的藜麦米成分分析,该藜麦还有16种氨基酸,含有多种矿物质,钙、镁、磷、钾含量较高,其中镁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的合成,可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铁、锰、锌、硒等也有较高含量,其中锰可提高某些酶的活力,具有抗氧化作用,参与调节血糖水平,分解脂肪及胆固醇,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藜麦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叶酸等,藜麦中还含有较高的ω-3及ω-6脂肪酸等19种不饱和脂肪酸、甜菜碱、黄酮及皂苷类活性成分。经对生长30-50天的藜麦苗进行分析,藜麦苗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六种B族维生素,还含有钙、钾、锌及总黄酮、总皂苷、茶多酚等活性成分。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藜麦全株,包括藜麦茎、叶和发芽藜麦米为原料,将其加工成茶类可有效保存其中的叶绿素、矿物质元素、B族维生素及黄酮、皂苷以及酶等活性成分。现有米茶的技术都是通过炒米,得到具有糊香味的炒米,经冲泡后具有浓郁的炒米香,没有考虑成分在茶味道方面的作用;现有藜麦茶考虑了去除皂苷类物质,也使茶的味道变淡,皂苷与茶多酚等是茶中苦香味重要的来源,使茶变得醇厚。本专利技术采用碱性水灌溉的藜麦茎、藜麦叶与藜麦混合,并通过藜麦发芽、低温烘炒、梯度干燥、微粉碎等独有的加工工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获得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采用藜麦茎、藜麦叶及发芽藜麦混合,得到全株藜麦风味,且其具有琥珀色的良好色泽及良好风味,并含有酶活性及硒、黄酮、皂苷、茶多酚等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采用碱性地下水灌溉藜麦,并制备发芽藜麦米,由于叶绿素在碱性条件下稳定,能够最大限定地避免叶绿素的损失。藜麦发芽激活了藜麦中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酶类,使藜麦胚乳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纤维素在烘烤和干燥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分解,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易于人体吸收。藜麦茎、叶低温烘烤则抑制了藜麦茎和叶中的叶绿素酶,保持茎叶形态的饱满;同时也逐步激活藜麦中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使其在冲泡后发生酶解反应,进一步释放黄酮、皂苷等功能性成分。且其与发芽藜麦米混合烘炒、干燥、粉碎后得到香气浓郁、营养丰富、味道醇厚、色泽鲜亮的藜麦全株袋泡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收藜麦茎叶:采用pH=7.9的井水灌溉藜麦,在长至50厘米时采收茎和叶,采收时用刀从基部割下,冷藏保存。b.制备发芽藜麦米:藜麦经挑选饱满的籽粒,经风选,收集后进行发芽处理,将藜麦先置于35℃温水中浸泡,时间8小时,至含水量37%,于20℃下发芽12天,藜麦芽约1mm结束。c.低温烘炒杀青:根据藜麦茎叶的特点和发芽藜麦的酶活性特点,采用低温烘炒杀青,藜麦茎、藜麦叶、发芽藜麦分别经45℃梯级升温烘炒,缓慢使水分蒸发,含水量达到20%,抑制藜麦茎和叶中的叶绿素酶,保持茎叶形态的饱满;同时也逐步激活藜麦中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使其在冲泡后发生酶解反应。d.混合干燥:将藜麦茎、藜麦叶、发芽藜麦米混合,混合重量配比:藜麦茎2-6份、藜麦叶2-6份、发芽藜麦米2-6份;混合后采用微波干燥,温度55℃,梯级升温,每小时升高4℃,干燥时间5小时,从里到外得到干燥,使水分达到7%并保持酶活。混合干燥中,藜麦茎叶中的香气和藜麦中的香气自然混合形成独特的清香浓郁的藜麦茶香气。e.粉碎包装:采用微粉碎机,粉碎至100微米的颗粒,装入茶袋后包装即可。实施例2全株活性藜麦袋泡茶的制备a.采用pH=7.9的井水灌溉藜麦,在长至70厘米时采收茎叶,采收时用刀从基部割下,冷藏保存。b.藜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按以下方法制备:a.采收藜麦茎叶:采用碱性水灌溉藜麦,在长至50‑70厘米时采收茎、叶,备用;b.制备发芽藜麦米:藜麦经挑选饱满的籽粒,经风选,收集后进行发芽处理,备用;c.低温烘炒杀青:将上述备用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分别经45‑55℃梯级升温烘炒;d.混合干燥:将分别经过低温烘炒杀青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混合,干燥温度55‑70℃,干燥至水分达到6‑10%;e.粉碎包装: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藜麦经微粉碎,粒度保持在100‑200微米,然后装入茶袋,包装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按以下方法制备:a.采收藜麦茎叶:采用碱性水灌溉藜麦,在长至50-70厘米时采收茎、叶,备用;b.制备发芽藜麦米:藜麦经挑选饱满的籽粒,经风选,收集后进行发芽处理,备用;c.低温烘炒杀青:将上述备用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分别经45-55℃梯级升温烘炒;d.混合干燥:将分别经过低温烘炒杀青的藜麦茎、藜麦叶和发芽藜麦米混合,干燥温度55-70℃,干燥至水分达到6-10%;e.粉碎包装:将上述干燥后的混合藜麦经微粉碎,粒度保持在100-200微米,然后装入茶袋,包装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碱性水为pH=7.9的井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b中的发芽处理具体是:藜麦先经35-40℃温水浸泡至含水量37-40%,于20-25℃下发芽10-12天,藜麦芽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藜麦全株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图们市军诚农林科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