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557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用于解决目前国内电网现有的配电网接线结构只解决了配电网络层的单一结构合理性问题,没有考虑其与主网层结构及负荷层结构的配合关系,容易出现供电瓶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依次连接;主网低压母线层为八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配网主干层为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配网次干层为多闭环多互联协同供电接线方式;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基本供电需求,而是对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网络自愈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因此,各地均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阶段,提出了适合本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配电网接线结构,并持续研究可靠性更高、结构更合理、经济效益更好、更适合智能配电网发展方向的、全网络协调的配电网络结构。为此,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电网的技术改进,来满足用电企业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配电网网架规划及建设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用电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协调的配电网网架结构不但能节约投资,还能使供、用电企业均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规划及建设不合理,将会给供、用电企业双方均带来巨大损失。高质量的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但什么样的电网是高质量,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配电网结构普遍存在认识盲区,均没有对自动化覆盖率、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供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虑,均在不同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点,即没能由主电源到终端用户进行全面系统规划设计,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其自动化覆盖面、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供电能力等均有待提高。建设及改造配电网不能仅考虑智能化技术水平、配电网网架结构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同步考虑供电网络的全覆盖。这不但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还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损耗以及更好的发挥配网自动系统的作用。未来的配电网将建立了主、配、荷协调,目标统一,安全高效,高度融合的现代配电系统。建设全面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配电网络一举多得,既能够保障民生、拉动投资,又能够带动制造业水平提升,为适应能源互联、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电网现有的配电网接线结构均只是考虑单一层级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没有进行全面统筹设计,也就是只解决了配电网络层的单一结构合理性问题,没有考虑其与主网层结构及负荷层结构的配合关系,没有将主网变电站变压器的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负荷层,进行全面、统一、协同设计,使配电网的层与层之间的自动化水平、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供电能力等不能协调统一,容易出现供电瓶颈。为此,必须研究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建立主网层、配网层、负荷层协调的、目标统一的、效率一致的配电系统,即将主网变电站变压器的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负荷层,进行全面、统一、协同设计,使配电网的层与层之间的自动化水平、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供电能力等协调统一,并均得到同步提高,以消除供电网络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电网现有的配电网接线结构只解决了配电网络层的单一结构合理性问题,没有考虑其与主网层结构及负荷层结构的配合关系,导致配电网的层与层之间的自动化水平、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供电能力等不能协调统一,容易出现供电瓶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包括: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所述配网主干层、所述配网次干层、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依次连接;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为八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的每段母线的两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主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主干层为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所述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具体为由至少三个经同一个变电站的同一低压母线的两回出线延伸链接的若干个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开关站组成的闭环连接构成供电单元,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每段母线的各一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次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次干层为多闭环多互联协同供电接线方式,所述配电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的电源与所述配电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母线连接;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可选地,所述配网主干层的闭环中间设置联络点互联所述开关站。可选地,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进出线和分段线均配置有断路器和保护测控一体化自动化终端。可选地,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进出线采用四进八出或四进十二出的接线方式,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出线作为所述配网次干层的电源接入点。可选地,所述配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内串接有至少四座开关房,每个所述开关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可选地,所述开关房配置有两回出线或四回出线或六回出线。可选地,所述开关房的每一回出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用户配电房内的变压器。可选地,所述开关房的每一回出线还与给用户配电房内的由另一台变压器供电的开关房的一回出线连接,形成互联结构。可选地,所述用户配电房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每台所述配电变压器由不同配网次干层的开关房出线供电,每台所述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备用母线由与给所述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不同配网主干层所连接的不同配网次干层的开关房出线供电的用户配电房的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母线供电;所述用户配电房的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的单母线与备用母线均配有负荷出线,运行时四段母线承担的负荷容量按相同来连接负荷。可选地,所述开关房的进出线均配置有断路器和保护测控一体化自动化终端。可选地,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所述配网主干层、所述配网次干层、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均配置有配电自动化系统。可选地,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所述配网主干层、所述配网次干层、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均配置有备自投装置。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包括: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依次连接;主网低压母线层为八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主网低压母线层的每段母线的两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配网主干层的一个闭环;配网主干层为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具体为由至少三个经同一个变电站的同一低压母线的两回出线延伸链接的至少两个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开关站组成的闭环连接构成供电单元;配网次干层为多闭环多互联协同供电接线方式,配电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的电源与配电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母线连接;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四层协同配合,使主网变压器带负荷能力、配网主干层带负荷能力、配网次干层带负荷能力及用户配电房负荷层带负荷能力保持一致,即均为66.7%,达到了主网变电站变压器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及配电房负荷层四层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自愈能力、网络重构能力及自动化水平的同步提高,实现了全面统筹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所述配网主干层、所述配网次干层、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依次连接;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为八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的每段母线的两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主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主干层为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所述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具体为由至少三个经同一个变电站的同一低压母线的两回出线延伸链接的若干个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开关站组成的闭环连接构成供电单元,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每段母线的各一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次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次干层为多闭环多互联协同供电接线方式,所述配电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的电源与所述配电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母线连接;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网低压母线层、配网主干层、配网次干层、用户配电房负荷层,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所述配网主干层、所述配网次干层、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依次连接;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为八母线四分段接线方式,所述主网低压母线层的每段母线的两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主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主干层为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所述双链环三互联Y接线方式具体为由至少三个经同一个变电站的同一低压母线的两回出线延伸链接的若干个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开关站组成的闭环连接构成供电单元,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每段母线的各一回出线作为电源进线连接所述配网次干层的一个闭环;所述配网次干层为多闭环多互联协同供电接线方式,所述配电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的电源与所述配电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母线连接;所述用户配电房负荷层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备用母线接线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主干层的闭环中间设置联络点互联所述开关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进出线和分段线均配置有断路器和保护测控一体化自动化终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进出线采用四进八出或四进十二出的接线方式,所述配网主干层的开关站的出线作为所述配网次干层的电源接入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配荷协同配电网接线结构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次干层的每个闭环内串接有至少四座开关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彤裴星宇付美贤郑建平黄强飞陈建福黄培专杨昆陈建钿蒋洪峰陈连军顾延勋陈燕亮邹国惠江霖曹健林敏洪甘德树林桂辉罗奕飞杨锐雄黄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