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其包括分组分析:对10kV配电网电缆网进行分组处理,通过分组确定组内电源、出线、负荷;特征提取:对接线方式组进行分析,选择接线方式组中足够代表此接线方式的特征,从而形成能够描述接线方式组的特征表达式;同时通过对现有10kV配电网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现有的标准接线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将特征表达式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匹配,最终得到接线方式的名称。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易于掌握与操作,简单易懂,方便实际操作人员熟练掌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其包括分组分析:对10kV配电网电缆网进行分组处理,通过分组确定组内电源、出线、负荷;特征提取:对接线方式组进行分析,选择接线方式组中足够代表此接线方式的特征,从而形成能够描述接线方式组的特征表达式;同时通过对现有10kV配电网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现有的标准接线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将特征表达式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匹配,最终得到接线方式的名称。本专利技术方法易于掌握与操作,简单易懂,方便实际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专利说明】—种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
,特别是涉及一种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对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I) 1kV配电网接线方式分析方法: 该方法从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对中压1kV配电网的常用接线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负荷密度和供电可靠性需求情况给出了推荐的电网接线方式。 但其缺点是只针对接线方式主要是针对接线方式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以及1kV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择,没有涉及对接线方式识别的研究。 (2) 1kV配电网架空网接线方式识别方法: 该方法以出线树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网络拓扑分析和模式识别理论对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进行识别。这种方法对1kV配电网架空网接线方式识别效果较好。 但其缺点是由于建立的模型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无法很好地进行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I)分组分析:规划人员首先对1kV配电网电缆网进行分组处理,通过分组确定组内电源、出线、负荷;接线方式分组的方法是以出线为单元,分析出线间通过联络开关或联络线建立的联系,并且出线还通过负荷建立联系,通过循环搜寻,找出相互有联系的负荷,最后确立接线方式组; 步骤2)特征提取:规划人员对上述接线方式组进行分析,选择接线方式组中足够代表此接线方式的特征,从而形成能够描述接线方式组的特征表达式;同时通过对现有1kV配电网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现有的标准接线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 步骤3)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将上述特征表达式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匹配,最终得到接线方式的名称,并不断更新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 在步骤I)中,所述的接线方式识别分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I)遍历所有出线的SOl阶段:将待识别的1kV配电网电缆网中所有出线按照顺序汇总到遍历表中,然后提取出逐条线路的信息; 步骤2)得到相联系的其他出线的S02阶段:按照遍历表中线路的顺序,取一条线路,找出通过联络开关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线路; 步骤3)结果列表的S03阶段:将该线路和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线路的信息列入结果表中; 步骤4)得到相联系的负荷的S04阶段:通过线路与负荷的供电关系,得到与结果表中这些出线相联系的负荷; 步骤5)判断负荷是否还有其它出线与之联系的S05阶段:判断负荷是否还通过联络开关与其它出线联系,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下一步进入S07阶段,否则进入下一步S06阶段; 步骤6)清除而完成分组的S06阶段:将结果表中那些不与其它负荷相联系的出线在遍历表中清除而完成分组; 步骤7)填入结果表的S07阶段:将上述那些通过联系关系查找出来的出线填入结果表中; 步骤8)遍历这些出线的S08阶段:将那些通过联络关系查找出来的线路重新进行步骤2)到步骤6)的处理; 步骤9)判断遍历是否完成的S09阶段:判断遍历是否完成,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本流程至此结束,否则下一步重新进入SOl阶段,继续识别分组流程。 在步骤2)中,所述的特征提取的具体做法为:规划人员通过分析接线方式组内电源、出线、负荷的特征,提取能代表这三部分的特征,特征包括:供电电源数、供电母线数、供电出线数、出线联系数、出线分段数、负荷站高压侧的站内接线方式,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共同组成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特征表达式Ch: Ch = (s,m, c, I, n, , j) 式中:S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内供电电源数; m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内供电母线数; c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内供电出线数; I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供电出线联系数:若没有联系,则I = 0,若有联络线,则I = 1,其他,则1 = 2; η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内供电出线分段数; j表示待识别接线方式组内负荷站高压侧的站内接线方式:若接入方式为T接线,则j = 1,若接入方式为H接线,则j = 2,若接入方式为TJI混合接线,则j = 3,其他,则j = O。 在步骤2)中,所述的现有的标准接线方式典型特征包括电源特征、电源母线特征、网架出线特征、负荷站接入特征、负荷站站内接线方式。 在步骤3)中,所述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通过计算机分析接线方式组的特征表达式,并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对比,采用特征匹配的原则来识别出1kV配电网电缆网的接线方式; 3.2)对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不能匹配的接线方式,在确认其合理性之后将其添加到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的有益效果: (I)本方法在分析识别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时,不但考虑了 1kV配电网电缆出线识别的单个问题,同时考虑了 1kV配电网电缆网电源、出线、负荷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该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全面。 (2)本方法为配电网规划人员进行1kV配电网电缆网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日后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本方法易于掌握与操作,简单易懂,方便实际操作人员熟练掌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接线方式识别分组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1kV配电网有了快速发展。在1kV配电网规划中,接线模式的选择对电网规划的全局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1kV配电网线路数量庞大,电缆化率逐年提高,联系关系复杂,人工识别整个1kV配电网电缆网的接线方式工作量巨大,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然后通过计算机使用这种自动识别方法对整个1kV配电网电缆网的接线方式进行识别。通过接线方式的识别结果,可以全面了解1kV配电网电缆网的结构特征,发现其薄弱环节,为电网改造和规划提供建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1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I)分组分析:10kV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和设备量巨大的特点,如何从复杂的结构和设备中找出不同的典型接线方式,规划人员需要首先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0kV配电网电缆网接线方式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步骤1)分组分析:规划人员首先对10kV配电网电缆网进行分组处理,通过分组确定组内电源、出线、负荷;接线方式分组的方法是以出线为单元,分析出线间通过联络开关或联络线建立的联系,并且出线还通过负荷建立联系,通过循环搜寻,找出相互有联系的负荷,最后确立接线方式组;步骤2)特征提取:规划人员对上述接线方式组进行分析,选择接线方式组中足够代表此接线方式的特征,从而形成能够描述接线方式组的特征表达式;同时通过对现有10kV配电网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现有的标准接线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步骤3)模式识别:利用计算机将上述特征表达式与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中的典型接线方式进行匹配,最终得到接线方式的名称,并不断更新接线方式匹配规则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翟玮,刘聪,宗志刚,徐晶,徐科,谢秦,李娟,崔荣靖,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